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9年,五四前夜,邵飘萍在北大校园内作了激昂慷慨的演说。他大声呼吁:“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京报》为了声援并且在道义上支持五四运动,自然是不吝版面,极为用力。同年8月,段祺瑞的忍耐达到极点,下令查封《京报》,邵飘萍遭到通缉,被迫第二次亡命东瀛。
  1920年春,段祺瑞政府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推翻,邵飘萍闻讯后立即辞卸《朝日新闻》社的编务,回国重振《京报》。他充分吸收日本《朝日新闻》社的先进经验,结合《京报》实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对报馆的内部组织、编辑方法、新闻搜集、栏目、体裁、版式等加以革新。复刊后的《京报》每日两大张,新闻丰富快捷,议论鞭辟入里。《京报》既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也利用社会力量,编辑多种副刊,团结了鲁迅、钱玄同、孙伏园、黎锦熙等一大批正直敢为的进步学者。
  1923年4月18日,《京报》上发表了一篇辛辣嘲讽议员和官僚蛇鼠一窝、贿赂公行的文章,题目叫《议员多变财政官》,文章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是出自邵飘萍的手笔:
  犹忆去年陶文泉强奸儿媳,其媳妇呈文中述陶强奸时言,曰:“不要生气,多给钱花!”此名言也。今日政治中人,能免为陶媳者有几?
  尤甚者为议员诸公,现于命令中屡屡发表,阁议中屡屡决定者,窃议皆陶媳也。昨日之阁议,又有一个重庆关监督余绍琴先生产出矣。呜呼!“不要生气,多给钱花!”
  昨日我问张敬舆,保定对于国会怎样?张半晌答曰:“对于国会的机关,当然是很尊重的……”请议员诸公为敬舆下一转语。呜呼!“不要生气,多给钱花,多给钱花!”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大沽口事件后八国使团对中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强烈要求与政府首脑直接对话。会后,以万名学生和市民为主体的游行队伍前往执政府东门和平请愿。他们做梦都没有料想到,段祺瑞竟命令卫队残酷镇压手无寸铁的群众,兽性大发的军警除了开枪,还挥舞铁棍、马刀肆意逞凶。顷刻间,执政府门前腥风血雨,造成死四十七人、伤两百余人的惊世大惨案。
  惨案发生后,阴风凄凄的北京沦为鬼城,清华、师大等校园的大礼堂差不多变成了陈尸的太平间,师生臂挂黑纱,脸上尽是哀戚而且愤怒的表情。3月23日,各界民众自发举办了一个异常隆重的追悼会,一方面悼念刘和珍、杨德群、魏士毅等四十七位死难者,一方面抗议这场民国以来最为残暴的践踏公理和人性的大屠杀。追悼会即将开始,大会主席尚未确定,毕竟当时白色恐怖,人人自危。但大义所激,勇敢者总是有的,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陈毅挺身而出,昂然登上主席台。他疾言厉色声讨段祺瑞政府祸国殃民的暴行,全场为之震动。陈毅讲完之后,一时间无人发言,会场呈现出令人尴尬的沉默。这时,《京报》社长邵飘萍青衣马褂,轩然阔步走上讲台。他的声音不大,语气也相当平和,但讲话内容充满了火力,仿佛是一把装了消音器的狙击枪,每一发子弹都能命中段祺瑞政府的要害。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京报》迅速介入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谴责杀人者的文章,披露屠杀内幕的报道,几乎每天都有刊登。在一系列时评和社论中,邵飘萍用辛辣的言辞开出段祺瑞执政府显赫的“战绩单”:以国务院为小沙场,弹无虚发,尸横满院。至于邵飘萍发出的“缉拿要犯,公开审判,使犯罪者伏法”的呼吁,实际上是指出段祺瑞为祸首,将唾沫直接吐到他的脸上,使那位下令开枪的段执政无地自容。及至3月底,《京报》重拳出击,印制了三十万份名为“首都大流血写真”的特刊,详实地报道了执政府卫队“平暴”的真相,以“唤醒各党各派,一致起而讨贼”。冲破铁幕,反抗专制,启蒙民众。在当年,《京报》是冲锋团,邵飘萍是霹雳火。难怪冯玉祥将军曾由衷地赞叹:“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他还夸赞邵飘萍“主持《京报》,握一枝毛锥,与拥有几十万枪支之军阀搏斗,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他,不屈于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其大无畏之精神,安得不令全社会人士敬服!”
  鬼域当道,世事多半是荒谬的。段氏执政府一日不倒,民愤便一日难平,罪魁段祺瑞一日尸位,正气便一日难伸。杀人犯脱罪,而谴责杀人者反而上了通缉名单,北大教授李大钊,教育部佥事周树人,《京报》总编辑邵振青,正直敢言的报界、学界名人几乎一个也不漏。
  三
  东北大王张作霖是邵飘萍生平所遭遇的第三位大冤家,也是他的生死冤家。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是北洋奉系军阀首领。此人土匪出生,早年无恶不作,1916年,他膺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从此在日本军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俨然是雄霸一方的土皇帝。
  与其说邵飘萍反感张作霖,还不如说他憎恶以张作霖为代表的地方军阀。这些猛人拥兵自重,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个个暴虐无常,是一串附赘在国家肌体上难以割去的大毒瘤。邵飘萍在一篇时评中写道:
  吾人所以反对张作霖者,固因其违反民意,妄肆野心以武力逞威权,视战争如儿戏。独夫民贼,不应再听其专横,此就消极方面言也。惟其如此,故虽拥有东省之富庶,而财政紊乱,胡匪猖獗,暴敛横征,社会破产。数次侵略关内之战,皆耗费数千万金,何莫非东省人民之所负担,充其舍近图远穷兵黩武之虚荣心理。东省民力,将无复得资休养之期。推翻张作霖,即为刬除整体地方之障碍,此就积极方面言也。
  1918年2月,张作霖抢劫政府军械,邵飘萍为此撰写了一篇报道《张作霖自由行动》:
  奉天督军张作霖,初以马贼身份投剑来归,遂升擢而为师长,更驱逐昔为奉天督军现为陆军总长之段芝贵,取而代之。“张作霖”三个字乃渐成中外瞩目之一奇特名词。至于今所谓“大东三省主义”,所谓“奉天会议”,所谓“未来之副总统”,所谓“第二张勋”,时时见之于报纸,虽虚实参半,褒贬不同,委之马贼出身之张作霖亦足以自豪也矣。
  消息传来,此当中原多故、西北云扰之时,张督军忽遣一旅之师,截留政府所购枪械二万余支,陈兵滦州,观光津沽。当局莫知其命意,商民一夕而数惊。
  寥寥数笔,邵飘萍即活灵活现地画出了马贼出身的军阀张作霖的嘴脸,也为他自己八年后被杀害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邵飘萍做过一件大事,他间接促成东北虎将郭松龄于1925年11月24日宣布倒戈,策动滦州事变,与冯玉祥强强联手,讨伐张作霖。《京报》为此发表了大量历数张作霖罪状,声援郭、冯二将军的新闻、评论。这件“挖墙脚”的事令张作霖切齿痛恨,难以释怀。及至12月7日,一大张两整版的《京报特刊》以厚厚的铜版纸精印,上面满满当当全是最近左右时局的重要人物的照片,异常醒目。在每个人物下面,邵飘萍亲自撰写了介绍语,比如:“保护京畿治安京畿警卫总司令兼京畿警察总监”鹿钟麟,“时势造英雄首先倒奉”之孙传芳,“通电外无所成自岳州赴汉口”之吴佩孚,“东北国民军之崛起倒戈击奉”之郭松龄,“忠孝两难”之张学良,“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鲁民公敌”张宗昌,“直民公敌”李景林,“甘心助逆”之张作相等。特刊一出,洛阳纸贵,京城物议沸腾,甚至流播到前线,奉系军心为之动摇,连连失利。张作霖既恨邵飘萍,又怕邵飘萍,一时黔驴技穷,傻人想出蠢办法,居然汇款三十万元公然收买《京报》。邵飘萍又好气、又好笑,当即将银钱悉数退回,使得《京报》上攻击张作霖的火力不见减弱,反而增强。他对家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收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张作霖的想法非常简单,你邵飘萍不识相、不买账、不贪财、不要命,可谓软硬不吃,那我张大帅就只好寻机将你活捉枪毙,惟有将你消灭,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1925年12月23日,郭松龄的部队遭到奉军和日军的联合夹攻,兵败被俘,翌日遭到枪杀。邵飘萍闻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