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5-0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讲排场,经常在酒楼饭店宴请各界名流,以期从客人的谈话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
  即便如此,邵飘萍仍然结下许多冤家。小冤家不计其数,大冤家就有三位,个个都是杀人如麻不闻声的超级魔头。邵飘萍若非巨胆包天,又怎敢跺虎尾,批龙鳞,开罪这些超级猛人?
  一
  窃国大盗袁世凯是邵飘萍生平所遭遇的第一位大冤家。
  1911年11月7日,杭州光复,同盟会会员杭辛斋受命筹办《汉民日报》。此前,他读过邵飘萍采写的地方通讯,欣赏这位年轻人所具有的极其出众的新闻嗅觉和犀利笔锋。杭、邵二人一见如故,同气相求,邵飘萍欣然出任《汉民日报》的主笔。杭州光复后仅十一天,《汉民日报》即与读者见面,该报“以尊崇人道,提倡民权,激励爱国尚武之精神,建设完全无缺之共和政府为惟一宗旨”。人道和民权,二者本该是中华民国的立国之本,可在袁世凯眼中,却只不过是两块无足轻重的擦脚布。
  1912年春,杭辛斋被推选为众议院议员,《汉民日报》遂由邵飘萍独力撑持,同时他还是《申报》和《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可谓一身而三任。邵飘萍具有非凡的新闻敏感,对朝夕变幻的时局洞若观火,他比同时代人更冷静更明智,自一开始就未对坐拥重兵、执掌大权的袁世凯抱有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早在1912年1月,邵飘萍即发表时评,戳穿了那位盖世奸雄深藏未露的心机:
  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议和、停战、退位、迁廷,皆袁贼帝王思想之作用耳。清帝退位,袁贼乃以为达操、莽之目的,故南北分立之说,今已隐有所闻矣!……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
  邵飘萍燃犀烛怪,看出袁世凯一身贼骨头,其狡黠阴狠近世无人能出其右。因缘际会,袁世凯当上了总统,可是其志不在此而在彼,他做梦都想当皇帝。“袁贼不死,大乱不止”正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近现代版本,在当时,这八个字先知先觉,可谓振聋发聩。其后,邵飘萍的时评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孙中山与袁世凯私相转让总统一职的举动实属荒谬绝伦,违背约法:
  总统非皇帝。
  孙总统有辞去总统之权,无以总统让与他人之权。
  袁世凯可要求孙总统辞职,不能要求总统与己。
  邵飘萍对南方革命党人的软弱可欺、麻痹大意和短视浅见深感忧虑,他早就看穿了袁世凯“共和其名,专政其实”的本质。邵飘萍的预言应验如神,可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没有及时吸纳他的智慧。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退伍兵痞武士英开枪刺杀。邵飘萍第一时间认定此案决不简单,“瓜蔓藤牵,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元凶藏匿幕后,邵飘萍的矛头直指袁世凯。
  1913年8月初,浙江都督朱瑞希承袁世凯的旨意,疯狂钳制舆论,一天之内连封四家报馆。邵飘萍依然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地张扬民主自由,抨击贪官暴政,无丝毫隐忍退让。及至8月10日,浙江当局以“扰害治安罪”及“参与叛逆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邵飘萍被捕系狱。“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他这话不用咬牙切齿去说,已是掷地作金石声。“忽忽三载,日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反对之地位,被捕三次,下狱九月。”这段横遭苦楚的经历,在邵飘萍的自述中却只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
  邵飘萍在国内的生存空间受到极度挤压,他只好前往日本暂避,入东京法政大学,钻研法律和政治。他积习难改,仍然满怀热情和兴趣,为国内的报章撰写时评。1915年初,外国通讯社透露日本政府决意向袁世凯摊牌,提出极其苛刻极其蛮横企图兵不血刃即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邵飘萍看出事态严重,立刻给《申报》拍发电文,揭露内幕。
  1915年12月,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颁告天下,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上海新闻界决定联合对抗袁氏集团。可是群龙无首,尚缺一位先锋大将,于是他们电邀邵飘萍火速归国。邵飘萍当然不会错过这种难得一遇的大场面,他束装返沪,征尘未洗,便捉笔为文,撰写了时评《预吊登极》: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
  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
  记者是以预吊!
  正文共计八十二字,“极”字五现其身,由“登极”至于“极刑”,邵飘萍故意暗换“极“字的词义,一举将袁世凯的红喜事颠覆为白喜事。游戏笔墨竟有如此之大的杀伤力,时人称誉邵飘萍为“文字魔术师”,丝毫不算谬赞。那些拥护民主共和的读者看过这则短文,自然是大呼解恨,大叫过瘾。
  邵飘萍在上海《申报》主持笔政,专拿袁世凯说事,袁氏一日不死,中国一日无救,他的时评烧起冲天猛火,袁氏的金身也有点抵抗不住。《吾民不得不去袁氏之理由》、《同迫退位》、《十五省劝退》、《呜呼袁世凯》,这些文章拳拳吃肉,招招见血,令袁门走狗恨之入骨。仅据《时事新报》不完全统计,从1915年底到1916年6月,短短半年时间内,邵飘萍共发表了社论三十六篇、时评一百三十四篇。他驰骋在反袁倒袁的最前线,鲁阳挥戈,重造共和,堪称急先锋。邵飘萍的名字因此为各界读者所熟稔,新闻界“头号角斗士”的美誉非他莫属。
  二
  铁血执政段祺瑞是邵飘萍生平所遭遇的第二位大冤家。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辞去《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之职,与潘公弼联袂,创办了后来名动全国的《京报》。邵飘萍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提出了明确的办报宗旨:“崇拜真理,反对武力,乃《京报》持论之精神。……必从政治教育入手,树不拔之基,乃万年之计,治本之策。……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一介书生,无权无势无靠山,出言竟敢如此高调,他凭仗的既是个人的血气之勇,也是民间舆论的力量。“千夫所指,不病而死。”他太相信这句古话了。
  邵飘萍一再强调报馆是“社会公共机关”,记者是“国民舆论代表”,报章是社会公器。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失却良知、歪曲事实的报纸,只不过是为虎作伥的工具。他激赏明代烈士杨继盛(此公劾奸相严嵩十大罪,惨遭虐杀)的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于是将“铁肩妙手”化为“铁肩辣手”,亲笔书写成四个大字,挂在办公室的正墙上,悬为明鉴,时时自勉。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蔡元培任会长,他礼聘邵飘萍为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即由此发轫。当时《京报》初创,业务繁忙,但邵飘萍认定培养新闻人才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周两小时的课,他从未塌场。记者要“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主持公道,不怕牺牲”;立场要坚守中立,必须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邵飘萍如此教导学生,也如此要求自己。
  邵飘萍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时,经常在“北京特别通信”中揭露段祺瑞政府各种倒行逆施的举措,可谓痛加针砭,毫不留情。1918年7月29日,《申报》发出邵飘萍撰写的时评《段内阁前途黯淡》:
  虽然政府中人必将以愚言为不可尽信,且或妄斥新闻记者之有意造谣,其罪诚不可逭。愚乃不得不以事实证明吾言之不谬。夫内阁之所以存在,其第一要素为政策,第二要素为阁员,犹生物之有精神与躯壳也。无躯壳则精神无所寄托,无精神则躯壳等于骷髅,二者不可偏废。今之段内阁,政策既不能行,阁员又复涣散,其尚存者,仅为一二武人所把持不放,藉以行恶之名号而已。
  段祺瑞读了这篇刺目剜心的文字,忍不住暴跳如雷,差一点就拍烂了紫檀木的书案。当时,他若不是焦头烂额,泥菩萨过河,准定会痛下毒手,给邵飘萍一点颜色看看。
  1919年,五四前夜,邵飘萍在北大校园内作了激昂慷慨的演说。他大声呼吁:“北大是最高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京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