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传佛教概说+洛本仁波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的业分善业、恶业、无记业,亦可说是善业、无善业及不坏善业三种。善业是
受生人道及欲界之主因。无善业是受生下道,畜生、饿鬼、地狱之主因。不坏善
业是受生色界、无色界之主因。不坏善业因修止息而得,证色界、无色界。成熟
即不变,故名不坏。

善业也是轮回的因,同时善业是无常、非究竟。若人对善业起执著,面临无常时
若生妄念,亦会受生下道。当今有畜生之福报不输一般人家,即是最好证明。业
亦可分共业与不共业,共业是众生不同业因所造之共同业果,譬如山川大地天灾
等。不共业是个人所造业因,果熟还自受报。一切有情皆由业缘所生。维摩经方
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另「无缘业」,是说行者已证罗汉之果但尚有色
身业报,此业即名无缘业,因已不再造业因,心境寂然又名有余涅盘。

果之业:通常云现世报、来世报、未来世报三种。亦可以定业、不定业来说。或
以随喜业果与成就业果,或白业、黑业、黑白业等加以区分说明。黑业中以五无
间罪为重,中国大乘以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僧,名五逆
罪。西藏佛教则是以,杀菩萨、行者(闭关中)、成就五道者、偷盗僧财、毁坏
佛像、佛塔、经典。白业中以三善业为最上:布施关中行者、持戒清净者、修等
持清净者。持戒清净与修等持清净两项皆含自他,自己修与帮助他人修。


第三章

第一节 修行的次第

一、五道

善业之积聚是重要的,因善业是修行五道中的资粮道,一时虽不能解脱,但仍是
解脱的基础。积聚善业的方法有无量,任何以慈心、悲心或菩提心所行所忆皆是
善。其中以七种最适合行者。(一)抄经,(二)供养三宝,(三)布施下道众
生,(四)听闻佛法,(五)读诵经典,(六)说法开示,(七)修等持。以上
是积聚资粮道的方法。

在修行道上有五种次第,故说解脱有五道:一、资粮道,二、加行道,三、见道,
四、修道,五、无修道,五道是行道的次第。三乘佛教对五道见地各有不同。

依释迦牟尼佛所证五道为例。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在未降生净饭王子前身,
曾历三大阿僧只劫,在古释迦牟尼佛如来前发菩提心,入资粮道,其间经历三无
数劫,至宝髻如来示现人间时,圆满初无量劫;至燃灯如来时圆满第二无数劫,
至毗婆尸如来时圆满第三无量劫,直至降生为王子剃发苦修六年,到菩提树下金
刚宝座,初夜降魔为止,仍属资粮道,其后中夜入定,始证加行道、见道、修道;
后夜时,明月繁星出现,始于金刚宝座证无修道,成就正等正觉。

但大乘则认为,释迦牟尼佛在初无量劫时,圆满资粮道与加行道,初地至七地菩
萨时圆满第二无量劫;八地至十地圆满第三无量劫;故释迦恒古以前已非凡夫。
依最后身前,释迦于摩醯首罗厚严天中(奥明天),受十方一切诸佛大光明灌顶,
刹那证十地圆满之智,成就十地菩萨,同时圆满证得法身与报身,名正等正觉无
上之佛陀。此时报身安住于此,化身依十二相成道示现人间。

云何十二相成道?即是:在天道兜率天圆满事业。入母胎示现六牙白象足行。十
月住胎表示证十地。降生蓝毗尼花园。年少英勇习武人间称狮王。受用嫔妃方便
圆满世俗道,善理国事舍离苦果恶业及王妃。远离家乡骑马天边行,于清净佛塔
圣处自剃发。尼连禅河畔苦修六年,勇猛不懈圆满精进道,成就无上禅定。为令
圆满无始之梵修,前往金刚宝座菩提树下,成就金刚不动正觉。怜悯众生于鹿野
苑初转法轮,开演三乘方便菩提道。于舍卫国中展神通。拘尸那罗示现涅盘。此
说释迦佛于最后身前已是十地菩萨,经灌顶后证佛果位,再以化身示现人间,圆
满十二相成就道。如是示现是佛的慈悲展现,与小乘说法截然不同。

另依密续说,释迦牟尼先依显宗契经圆满三大阿僧只劫,证十地菩萨,在奥明天
与金刚亥母双运作第三智慧灌顶,证得胜义光明,复受一切诸佛第四名词灌顶或
说第四无上灌顶,得「无修双运金刚持果位」,是为成佛。成佛后以化身示现人
间,为净饭王子,至尼连禅河边入定时,至天道说法六年。此与小乘及显宗之说
有明显差异。

二、诸道差别

五道之间各有品位:

一、资粮道有三品。

二、加行道有四位,暖、顶、忍、世第一。

三、见道有二定,正定、后得定,见道后即是初地菩萨。

四、修道有十地。

五、无修道是佛。

小乘的见道:证四谛苦集灭道、十六行相,主要依苦谛四行相,无常、苦、空、
无我为修行所依。

何谓无常:见一切诸法极致细微皆无是常。

何谓苦:见一切有为皆苦。

何谓空:见情器无创世主。

何谓无我:见内无有具生实有相,五蕴色受想行识皆无我,但识性如微尘则是实
有。

故小乘以了达无我作为见道。用以对治我执。大乘则是以通达空性名见道。小乘
修道证八地:千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作护地、已办地。
第八地是声闻罗汉果。

小乘修道有二,世间道、出世间道。

(一)修世间道:证预流果,色界四禅,无色界四处。四禅八定加上预流果,名
九住心。修世间道,可解脱欲界烦恼,证色界第一谛,依次证悟至无色界之果。
外道亦可证。小乘修无我最高也只是证得无色界之果。世间道可谓外道法门。

(二)出世间道:于证得见道后,依次第增长,小乘证罗汉果,名出尘。小乘在
三界之中所证四果名为预流、一来、不来、罗汉。

欲界证预流果,属于见道(须陀洹)。色界证一来果,属于色界第一地至第五次
第(斯陀含)。色界证不来果,属于(阿那含)第五次第至第九次第。

无色界证罗汉果,阿罗汉果位亦分九次第,故每一果皆有九次第。

小乘修道依三十七道品(智慧品中详述)与止观,威仪修十二头陀行,对治贪欲。

何谓十二头陀行:
            1。持粪扫衣               2。但持三衣
            3。但持毳衣(鸟兽细毛)   4。但一座食
            5。次第乞食               6。不作余食
            7。处阿兰若               8。常住树下
            9。常露地坐               10。常住冢间
            11。常期端坐              12。随处坐

另有常随四沙门法:
          1。他骂不还骂               2。他怒不还怒
          3。他打不还打               4。寻过不寻报

以上小乘见道、修道简述。

三、大乘见修二道

大乘见道知见有四:(一)、诸法无我;(二)、生二谛菩提心;(三)、生胜菩提心
智慧资粮;(四)、观修三轮体空。(第三、第四皆是智慧之异名。)

大乘见道依诸法无我性空之见地,观照诸法体性无实有,发菩提心,菩提心分俗
义与胜义,亦即世间菩提与究竟菩提。菩提者,觉性也。

俗谛菩提心有二,愿菩提(愿众生成佛)与行菩提(行菩萨道)。

一、愿菩提:修四无量心,以慈悲喜舍长养慧命。云何慈悲。慈悲有三:1。慈悲
众生苦,名为众生缘悲。2。慈悲罗汉未成佛,名为法缘悲。3。慈悲菩萨未成佛,
名为无缘悲。云何喜舍:随喜众生一切善,随喜罗汉一切善,随喜菩萨一切善。
舍怨亲有情住大平等,心离一切因缘非因缘,悲空双运。

二、行菩提:修十度。何谓十度,又名十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
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是唯识宗所立,称名十胜行。六度波罗蜜有布施、
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加上方便、愿、力、智为十度。一、布施有三:
财施、法施、无畏施。何谓无畏施?令众生不畏惧名无畏施。布施有四法:能坏
对立面法、如悭吝,能证法无我、无分别慧,满众生愿,成熟三乘种性。二、持
戒有三:(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积聚功德如十度)(三)饶益有情戒(万行诸
法)。亦有三戒名:(一)救难戒(二)善愿戒(三)出离戒。此三戒出自阿难典故。

'成军按:此阿难通常称作阿难陀,非佛之从者,记诵佛经之阿难。'

阿难未出家时,结婚恩爱,爱不能舍,夫离时,妻以津沾衣襟,乾前归。一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