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文习惯从右向左书写。公元11世纪的维族思想家、文学家玉素甫·哈 

斯·哈吉甫 (1019年——?)写出长诗《福乐智慧》,用伊斯兰教的哲 

学、伦理观念,阐述了人生的意义以及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义务。该书 

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指南。 

     在中国的中古时代,还有中亚地区流行的袄教、摩尼教传入,当时 

主要是在外国商人及社会上层流传,对整个社会文化影响不大。唐武宗 

灭佛,这两个小教门也受到株连,袄教从此销声匿迹,摩尼教则转入民 

间,更加依附佛、道教,变成了民间宗教——明教,屡屡成为农民起义 

的工具。另外,宋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犹太人和犹太教也曾经进入 

我国,在外商中间传播。不过上述三种宗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都不很大, 

故介绍从略。 


… Page 131…

               十六、隋、唐、宋、元道教的繁荣与鼎革 



                    1。唐代道教清修无为理论的发展 



     隋唐时期道教的繁盛局面固然和其自身积累有关,但也得力于王室 

的全力支持。特别是李唐王室,为了和道教始祖老子——李耳攀上亲戚, 

神化政权,所以一再加封道教,抬高道教在三教中的地位。高祖在武德 

七年,亲往终南山拜谒老子庙,造太和宫。太宗时辨论三教优劣,他说: 

 “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先;若释家治化,则释门居上”,规定了三教崇 

拜的次序。唐高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将《老子》一书 

也列入科举考试体系。玄宗一再为老子加封号,特别突出老子“大圣祖 

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的血缘成分。武宗听信道士赵归真等人的谗言, 

崇道灭佛,演出了“会昌法难”的大悲剧。翌年,武宗本人也因服食道 

士进贡的金丹而中毒身亡。唐室崇道,可谓中国历史之最。在帝王的推 

崇下,道教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清修无为理论和丹道两个方 

面。 

     唐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学者,他们不是向赵归真之 

流那样热衷于权势,出入宫廷,结交权贵,而是隐遁山林,潜心经典, 

自修自悟,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物有: 

     成玄英,唐初道教学者,陕州人。注 《老子》、《庄子》,影响很 

大。他提出了“重玄之道”,对传统道教的修习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根本 

性的扭转,从重视肉体成仙转而重视心性修炼。他认为长生久视之方不 

是金丹、符箓,而是通过忘情,了悟“夫森罗万象悉皆虚幻”,从而使 

精神“与道归一”。道乃世界的本体,得道的方法是排遣“滞于有”和 

 “滞于无”的俗见。这种“遣之又遣”,“玄之又玄”的道,就是“重 

玄之道”。 

     王玄览(公元626年——697年),广汉绵竹人。他在援佛入道方面, 

表现十分突出。他的主要著作《玄珠录》说:“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 

灭,若证无心定,无生亦无灭”,这是运用法相宗的“万法唯识”论来 

解释世界和人生,其内在超越的方向和方式,与大体同时创生的禅宗有 

异曲同工之妙。 

     司马承祯(公元646年——735年)字子微,河内温县人。他上承茅 

山宗陶弘景,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他的学说以老庄为主体,兼收儒、 

释,阐发的“主静”和“坐忘”的修真方法。此理论首先肯定人心“以 

道为本”,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心神被染”,“遂与道隔”,所以修真 

之要在于清除心垢,“使与道相守”。具体方法就是“坐忘”,“安坐 

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地,心乃合道”。这种静心坐 

忘理论后世被道教清修派所发扬,成为道教中的主流。 

     吴筠(?——公元778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人。少通儒学,举 

进士不第而入道。与诗人李白有诗文唱合,玄宗曾召为翰林。他的理论 

重在发挥老庄著作中的神仙养生思想,主张形神相守,从炼形入手,进 

而炼气,进而炼神,则可长生久视。在先秦时期,神仙方术之士确有“呼 

吸吐呐”等修炼方法,不过在魏晋、隋唐金丹道盛行之际,并未引起教 

内的重视。吴筠重提此法,对日后内丹学的发展有所影响。 


… Page 132…

                    2。外丹道的危机和内丹道的兴起 



     隋唐之时的帝王推崇道教,意在个人长生,统治者为此不惜耗资巨 

万。加之前代的积累,外丹道在隋唐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外丹道的基 

本理论是“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之妙”。他们认为:上仙所服 

之丹,乃天火所造,人可以在丹炉中浓缩地再现自然成丹过程而炼就金 

丹。炉鼎如小宇宙,鼎三足应三才,上下二合应二仪,足高四寸应四时, 

碳分二十四斤应二十四季,水火相交以象阴阳交感,故可以仿造金丹。 

炼丹所用药物主要有黄金、白银、水银、雄黄、雌黄、硫磺、黑铅、硝 

石等,让它们在丹炉中相生相克,并加以一定的火候,以期生成金丹。 

由于用药的多少、比例以及火候不同,外丹道又分化成了金砂、铅汞、 

硫汞三派。然而,道士们炼丹的原理是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哲理抽象 

推论出来的,缺乏必要的生理实验基础,因此尽管道士们说得头头是道, 

但历代服丹者多是中毒身亡。此时道士们往往是用“尸解”作遁词来塘 

塞,可这毕竟不是“肉体飞升”。有唐一代崇道最盛,帝王、重臣中毒 

身亡者也最多,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都因服食了道士 

进贡的金丹而死,残酷的现实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冷静思考,怀疑和否定 

外丹的思潮遍布朝野,教外之士纷起抨击,外丹道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外丹道的屡屡失败,迫使道教内部的有识之士另辟蹊径。道教求“长 

生久视”,除了炼丹外,自古还存在着导引、行气、胎息等道术,到隋 

唐时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为外丹向内丹 

的转化准备了条件。一般道教史著作都把隋代道士苏元朗看作内丹道的 

实际开拓者。据《罗浮山志》载:其弟子论服灵芝得仙,元朗曰:“灵 

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黄房求诸?”于是他借外丹术语说明内丹,“身为 

炉鼎,心为黄室,津为华池”,天铅、婴儿喻“身中坎”,砂汞、姹女 

喻“身中离”,黄婆喻“身中意”,以修炼自身之精神谓之“还丹”。 

总之,他用外丹的术语对传统的气功修炼方法作了新的解释,开内丹之 

先河。 

     唐末及五代,内丹道从理论到实践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道士们多 

将其成果托于钟离权和吕洞宾。在道教神仙谱中,钟离权是汉朝人,故 

又称汉钟离,以明其长寿。可今人考据他是五代后汉人,吕洞宾是其弟 

子,号华阳子,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这两人都是“八仙”中的仙人, 

事迹不可详考了,著作也多仅存篇名。洞宾弟子中施肩吾作《钟吕传道 

集》流传了下来,基本反映了五代时期的内丹道的主要成果。《传道集》 

认为:“天道以乾为体”,故能长久坚固。人若效法天道,便要使肾水 

与心火相交,心为离,名曰阳龙,肾为坎,名曰阴虎,心肾交泰,即为 

龙虎交媾,便出黄芽,即金丹大药。“保送黄庭”为采药,且配合以水 

火,而养胎仙。至胎圆神足,则可成为神仙。钟、吕的思想,为日后内 

丹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宋代内丹道的成熟 



     钟、吕内丹道门下四传,至宋初的陈抟 (公元871年——989年), 


… Page 133…

    字图南,亳州真源 (今安徽亳县)人。他是个比较可信的历史人物,据 

      《宋史·陈抟传》载:他自幼习懦,通经史,唐末举进士不第,遂隐居 

    华山,修习道术。后移于少华山石室,每觉可百日不起,世人目为异人。 

    后周世宗、宋太宗都曾向他求问长生久视之道,他皆不以黄白之术为然, 

     而答之以清静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