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岁时出家,参于楚圆门下,开悟后在袁州(今江西宜春)杨岐山开堂
说法,举扬一家宗风。方会提出“四一”口诀作为传法宗旨。“杨岐一
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
十万八千!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杨岐一句,急
①
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著!” “四一”的禅机乃是讲,万法生于一
心,方圆无碍,凡圣无别,佛法就在世间,“拈匙把著”,即可开悟。
方会传白云守瑞(1024年——1072年),守瑞又传法于五祖法演(1024
年——1104年)。法演得法后常住湖北黄梅五祖山,故此得名。他门下
佛眼清远、佛鉴慧懃和佛果克勤最为著名,时人称之为“三佛”。特别
是克勤(1063年——1135年)。因撰写《碧岩集》和《击节录》,开创
了文字禅的两种新形式而闻名于后世。克勤传法于宗杲(1089年—1163
年),宗杲曾从芙蓉道楷学习曹洞禅法,因不喜欢其丁细绵密的宗风,
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
① 《古尊宿语录》卷一九《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 Page 119…
转而学习临济,学成后在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弘传,弟子多达
1000余人,“宗风大振,号临济再兴”。他激烈反对秦桧的卖国行动,
受到迫害,晚年主持浙江阿育王寺,宋孝宗赐其“大慧禅师号,以为褒
奖。”他写有《正法眼藏》流行于世,并以反对“默照禅”,提倡“看
话禅”闻名于世。后世的临济宗,主要指杨岐派。
(2)从“内证禅”到“文字禅”
慧能创宗,以“不立文字”为旗帜,以区别于佛教其他宗派。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宗派要想形成独立的风格,完全回避文字是办不
到的。入宋以后,禅宗面貌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从“不立文字”
变成了“不离文字”,以此形成宋禅与唐禅的根本区别。
禅宗教学,讲究不依成法,因材施教,指物说法,随机任运,从而
形成了许多机锋。禅宗的机锋灵活多样,有时是言词问答,有时是一两
个动作,有时是一棒一喝,不拘一格。禅宗大师开悟弟子,多不著文立
说,机锋用过,立即丢开。但有些机锋鞭辟入里,妙语解颐,文辞清新
隽永,令人不可释怀。一些弟子便将其记录下来,成了所谓的《语录》。
入宋以后,一些僧人又将前代祖师的《语录》加工整理,编成了《灯录》。
《灯录》是一种集言体的禅宗史传,重记言而不重记行,著名者包括《景
德传灯录》、 《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
《嘉泰普灯录》,每部三十卷,洋洋150万言。后又有普济和尚将其压
缩成《五灯会元》二十卷,流传更为广泛。
由于有了大量《语录》、《灯录》,宋禅教学便不再仅仅是因物生
情,指物说法了,而是开始做文字功夫。前代禅师的机锋,本来都是触
景生情之作,时过境迁,往往使后人不得要领,于是便有了解释机锋的
文字出现。“代别”是文字禅的一种早期形式,是“代语”和“别语”
的合称。《语录》中记载着有些机锋,禅师问一句,弟子答不出,宋禅
为之代答,称为“代语”。有时弟子答之不确,宋禅另作别词为答,称
为“别语”。“代别”多为一两个字,非常简单。再往后发展,又有了
“颂古”和“拈古”之作。“颂古”是用韵文体对“古则公案”进行赞
颂性解释,“拈古”则是用散文体对“古则公案”加以评点。其中,“颂
古”由于文辞华美,禅意高深,不仅受到禅林的欢迎,而且深受士大夫
阶层的欣赏,成为沟通儒释的桥梁。在宋代,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
和 《拈古百则》最为著名。不过,“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拈古大
①
纲,据款结案而已。” 文字过于含蓄,以不直接点破为原则,还是不好
理解,克勤又发展出“评唱”和“击节”两种更为明了的文字禅形式。
“评唱”以克勤的《碧岩集》为其经典,其书围绕着重显的《颂古百则》
展开,全书十卷,每卷包括十个公案及其颂文。每一段前有“垂语”,
概括本段公案宗旨,后引公案正文及其重显的颂古之作,文中加有克勤
的“著语”,对其内涵加以点评。最后是克勤的评唱,全面解释公案发
生的历史背景,机锋蕴意。“击节”因克勤的《击节录》而得名,取“击
而中节”之意,格式与《碧岩集》近似。此两书一出,由于比以前的机
锋、公案打哑迷清晰明了了许多,所以大受欢迎,被后学视为禅林新经
① 克勤《碧岩集》卷一。
… Page 120…
典。
(3)“默照禅”与“看话禅”之争
禅门“五家七宗”在根本宗旨上原无大的差异,只是启发学人的具
体方法不同。特别是曹洞和临济这两个流行最久的流派,代表了两种不
同的风格。曹洞宗风,主知见稳实,用丁宁绵密,婉转亲切的手段,令
弟子在自然温和的气氛中了悟本性。临济宗风,尚机锋竣烈,以单刀直
入的手段,棒喝齐施,如铁锤击石,五雷轰顶,使学人翻然醒悟,顿见
真心。两宋之交,曹洞门人正觉提倡“默照禅”,临济宗大师宗杲加以
反对,并宣扬“看话头”,更加突显了两家宗风的差异。
正觉作《默照铭》和《坐禅箴》阐述自己的立场,将静坐和守寂看
成是证悟的根本方法。“默”和“照”是两层功夫,所谓“默”也就是
传统的禅定,在这种功夫中要作到“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默功
夫,心田自锄”,通过无言静坐,消除思维活动,消除感性欲望,进入
一种离言绝相,万法皆空的思想境界。所谓“照”即是般若照观,此“照”
不是对大千世界的观察,而是对自性、本心的“自照”,“不触事而知,
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自照之时,物我俱忘,坐禅者进
入了一片真空静寂的空幻体验之中。“直歇得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
①
与法界虚空合,个时是你本身。”认识了人的本来面目,也就算是达到
了成佛的境界。
宗杲认为,“默照禅”过分重视坐禅的形式,有拘泥于形式而忘记
了目的的倾向,是对慧能以前禅法的回归,所以将其斥之为“默照邪禅”,
“剃头外道”。他本人提倡一种更为简便直接的“看话禅”,不要任何
形式的限制,随时即可开悟。“看话禅”主张直接参悟历代禅宗祖师留
下的机锋、公案,如“赵州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麻三斤”
等等。他把公案的文字分成两类,凡意义明确的称为“死句”,而意蕴
不明的则称为活句,“参话头”就是要在这些“活句”上下功夫,看不
懂时,便于“行住坐卧,时时提撕”,反复咀嚼,“只看个话头,行提
撕,坐也提撕,提撕来,提撕去。没滋味,那时便是好处,不得放舍,
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刹,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②
法轮。”宗杲教人反复参究一句无意义的话,就是使人对机锋不是用意
识去穿凿,而是透过字面,大发疑情,排除妄念,返观自心,顿见真如
本体。由于“看话头”简单直接,形式灵活,所以更受禅林僧侣的欢迎,
也与封建士大夫阶层“随缘放旷,任性逍遥”的人生境界相冥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