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禅宗反对西行求法,译经、读经,“菩提只向 

                                                                          ③ 

     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所说依此修行。西方就在眼前。”他更反对出家 

     苦行,或者念佛往生,“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 

     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心中净土,顾东顾西;悟人在处一般, 

                                      ④ 

     所以佛言随住处恒安乐。”甚至名为禅宗,连坐禅也反对,“生来坐不 

                                                              ⑤ 

     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慧能一扫烦琐的宗教修 

     养仪式,提倡顿悟成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 

                                   ⑥ 

     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所以禅宗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 

     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同时禅宗又特别强调,觉悟是一个因人而异 

     的具体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也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如人饮水,冷 

     暖自知”。慧能以后的禅宗,创造了“四宾主”、“四照用”、“机锋”、 

      “棒喝”等一系列启发门徒觉悟的方法。禅师们往往不直接回答弟子的 

     问题,而是用一些意蕴不明,或答非所问的语言、动作、声音来启迪他 

     们的智慧。对于迷悟甚深者,甚至当头一棒,拳打脚踢,促其翻然醒悟。 

     这些思想和方法,都是印度佛教中所未见的。 

          通观慧能的宗教改革,他使佛教与孟子的“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 

     我”,“尽心、知性、知天”,老子的“静观”、“玄览”等中国传统 

     的思维方式深层结合,更容易为中国士人接受。禅宗反对复杂的宗教修 

     习方式,缩短了成佛之路,在下层民众中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化和 

     大众化正是禅宗取得成功的关键。 



                             6。律宗、净土宗和密宗的传承 



            (1)道宣和南山律宗 

          律宗是中国佛教史上专门研习和传授戒律的宗派。它所依据的主要 

     经典是《四分律》,故又称为四分律宗。律是佛教徒的行为规范,戒律 

     严明,僧团组织才能行动整齐划一,在群众中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佛教 

     一向重视戒律,在典籍中它是经、律、论三藏之一,在教义上它是戒、 

     定、慧三学之首。律宗特别强调:“金科玉律,唯佛能制”,戒律出自 



① 《坛经·机缘品》。 

② 《坛经·机缘品》。 

③ 《坛经·疑问品》。 

④ 《坛经·疑问品》。 

⑤ 《坛经·顿渐品》。 

⑥ 《坛经·疑问品》。 


… Page 113…

    佛陀之手,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释迦在世时,原始佛教只有“五戒”、 

     “十戒”等一些简单戒条,后世汗牛充栋的律藏多出于部派佛教时期。 

    在佛教诸派戒律中,影响最大的是昙无德部的 《四分律》。因为早在曹 

    魏时期,印度僧人昙柯迦罗便译出 《昙无德(法藏)摩羯》(即《四分 

    律》原本),并开始为中国僧人受戒,所以中国律宗以昙柯迦罗为初祖, 

    奉《四分律》为根本经典。不过律宗真正形成宗派则是在唐朝的道宣(公 

    元596年—667年)时期。道宣著《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分律删补 

    随机羯摩疏》、《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被后来的学者称为律宗三大部, 

    对四分律做了定于一尊的解释。由于他长期在终南山隐居传道,故其宗 

    派又称为南山宗。与道宣同时弘传四分律的还有相州日光寺的法励 (公 

    元569年—635年),开创了相部宗。法励的弟子怀素(公元624年—697 

    年)在西太原寺开创了东塔宗。唐代律宗三派并立,互有争论,繁荣一 

    时,但是不久相部、东塔两派沉寂无传,唯南山律宗独承法系,绵延不 

    绝。 

          (2)净土信仰的流传及其代表人物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中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法门。在佛教的神话 

    谱系中,阿弥陀佛是主管西方净土世界之佛,传说他在成佛之前曾发48 

    种宏愿大誓,凡称念他名号者,在死后他都要接引其往生西方净土。净 

    土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佛经》为根本经典, 

    主张以念经行业为内因,以弥陀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国土。 

    在 《无量寿经》中,为信徒描绘了一幅无限美好的佛国世界:“其佛国 

    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车榘、玛瑙合为地,光 

    赫焜耀,微妙奇丽。”“七宝诸树,周遍世界,……行行相植,茎茎相 

    望。”“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若食时, 

    七宝应器,自然现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 

    至,复至。”如此美好的彼岸世界,当然会使在苦难中挣扎的民众向往。 

         净土信仰在中国流行很早,东晋时高僧慧远就曾和弟子123人,在 

    庐山结白莲社,发誓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后世净土宗尊慧远为初祖,净 

    土宗也称莲宗。以后净土信仰代有鼓吹者。东魏昙鸾(公元476年—542 

    年)曾向陶弘景学过长生术,后得菩提流支译的《观无量寿佛经》,改 

    信净土。他著有《安乐净土义》、《赞阿弥陀佛偈》,影响很大。隋唐 

    之际的道绰和善导是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道绰 (公元562年—645年) 

    原是涅槃学者,见到记载昙鸾的碑文后,改信净土。他专念阿弥陀佛名 

    号,日限七万遍。唐贞观年间讲《观无量寿佛经》200遍,广劝念佛。教 

    人以小豆记念佛次数,据说竟日积“数百万斛”。又教人以念珠记念佛 

                                                               ① 

    之数,“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善导(公元637 

    年—681年),在山西玄中寺听道绰讲《观无量寿佛经》,归依净土法门。 

    后赴长安,在光明、慈恩诸寺宣扬净土信仰。他一生抄《阿弥陀经》几 

    十万卷,画净土变相图三百余幅。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转经行 

    愿往生净土事赞》等。至此,净土宗的理论和行仪趋于完备,正式成为 

    一个宗派,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过与其他宗派相比,净土宗没有严密 

    的传法系统。特别是宋代以后,净土成为天下共宗,所以其“七祖”、 



① 《续高僧传·道绰传》。 


… Page 114…

 “九祖”之说,皆无确切的传承关系,只是不同时期的重要人物。 



      (3)“开元三大士”与中国密宗 

     密宗是印度密教在中国流行的结果。印度佛教发展的后期,出现了 

佛教与婆罗门教结合的产物——密教。它既保留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又 

吸收了婆罗门教祭祀、供奉、拜火、咒语等宗教仪式。密教主张身、口、 

意三密相应行,以求得出世的果报。即手结契印(手密),口通真言(口 

密),心作观想佛尊(意密)。他们认为佛祖的真言密语是不能见诸文 

字,广为流传的,只能传给受过灌顶礼的弟子,并以此与“显教”诸派 

相区别。 

     密教的部分经文从三国时期就有传播,但唐以前流行的都是所渭的 

 “杂密”,而“纯密”则是由“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 

空传入中国。善无畏(公元637年—735年)出身于南印贵族家庭,出家 

后在那烂陀寺学习密教。开元四年 (公元716年)到长安,受到玄宗的 

礼遇,被尊为国师,设内道场,为皇族受灌顶礼。在长安期间传播“胎 

藏界”密法,译出密教的主要经典 《大日经》,为密宗日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