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谐论,其经济理论与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相适合。凯里认为,随着劳动生产
率的不断增长,“房屋、斧头,即已经积累起来的资本的价值逐渐下降”而
①
“使劳动者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的报酬随着增长,”因为人类比过去已经能
够更容易地创造资本;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有四个时期,即用石斧进行生产、
用铜斧进行生产、用铁斧进行生产、用钢斧进行生产。具体变化过程如表3
—3。
劳动生产率发展四个时期
表3—3
劳动生产率提高时期 总收入 工人的份额 资本有的份额
用石斧进行生产 4 1 3
用铜斧进行生产 8 2。66 5。33
用铁斧进行生产 16 8 8
用钢斧进行生产 32 19。20 12。80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总收入增加一倍,而工人的收入不仅绝对地
而且相对地增加了。工人在第一个时期只得到总收入的 1/4,而在最后一个
时期则得到总收入的3/5。而资本家从总收入中所得到的份额由3/4降低到
① 凯里:《社会科学原理》第1 卷,第四章第三节。见 《经济思想史读本》(斯·荷·帕特逊编),英文
1932 年版,第453 页。
… Page 50…
了2/5,但绝对量却由3增加到12。8。凯里称:“这就是支配劳动产品分配
的伟大规律。这个规律可以说是一切科学书籍中所记载的最美好的规律,因
为由它而建立了人类各阶级之间一个真实利益的完满的调和。”①
3。德国产业革命进入高潮
(1)普鲁士道路与工业资本的发展
从1848年起到1870年,“普鲁士道路”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农业
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取得全面胜利的阶段。它使德国19世纪50、
60年代产业革命进入了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工业在20年发展中带来的
成果比过去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德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
19世纪初的农业改革使德国农村中的封建关系逐渐瓦解,许多墨守陈规
的贵族纷纷破产,大部分容克转而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1850年3月,
普鲁士政府颁布新的《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该法令规定:在地主土地
占有制的基础上,无偿取消农民一切次要的封建义务,允许农民以高额赎金
赎免劳役和与土地占有直接有关的其它封建义务。赎买的办法有两种:一是
交纳赎金,其赎金数额是农民向地主交纳相当于由主要封建义务折算成的货
币地租额的18倍;二是农民出让一部分土地,这部分土地相当于赎金。1850
—1865年,在普鲁士有1。30万户大农和101万户小农办理了赎买封建义务
的手续。易北河以东的农民为赎买封建义务而缴纳给地主的现金达1970万塔
勒,割让给地主11。30万摩根的土地。在其它邦国,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
也进行了类似的赎买。巴伐利亚和纽伦堡等德国的其它地区,绝大多数农奴
赎买了封建义务变成了农民。与此同时,各邦国政府还通过法律,强行破坏
农村公社,使公有土地的面积大为削弱。如1849年到1859年普鲁士的农村
公社的荒地和牧场面积从800万公顷缩减为440万公顷。农民赎买封建义务
的结果,一方面使因赎买封建义务而丧失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成为富
裕农民或容克地主的农场雇工,或者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另一方面,富
裕农民人数增多,形成一个富农阶层。与此同时,容克地主还继续从农民那
里获取大量赎金和土地并不断扩大他们的农场。由于大量土地集中在容克地
主和富农手里,在农村中形成容克地主和富农联盟。60年代,仅普鲁士就有
350万雇农;6O年代末,占全国农民总数71。4%的小农户只拥有耕地总面积
的9%,而占农户28。6%的地主和大中农户却拥有耕地总面积的91%。
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城市规模增大、人口增多、粮价高涨,加上马
铃薯酒在国外市场畅销等原因使容克地主感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对他们更为
有利。因此,容克地主阶级利用在农民赎买封建义务以及50年代后国内粮价
上涨条件下积累的大量货币财富,加上部分政府与私人信贷,开始建立起资
本主义农场。他们采用先进生产工具和优质肥料从事生产,改良土壤,同时
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如甜菜工业和酿酒工业,从而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商品率增大。 1850—1870年,普鲁士小麦单产增长20%以上,甜菜单产增加
了25%。容克经营的农场遍布东普鲁士。全国大农场控制了德国总耕地面积
的54%,一些容克地主兴办农副产品工业或者直接投资近代工业,成为企业
① 凯里:《社会科学原理》第一卷,第四章第三节,见《经济思想史读本》(斯·荷·帕特逊编),英文
1932 年版,第463—464 页。
… Page 51…
家。
德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是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
资产阶级一地主经济的改良道路。经过这种资本主义的改良,容克地主阶级
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他们的经济利益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日趋一致,因而实现统一、进
一步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他们共同的迫切要求。德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工业资
本与农业大地产的密切结合,从而为加速德国产业化进程、实现经济高速增
长、完成德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851年颁
布了《财产所有者法》,保护企业主的权益;1865年颁布了《通用矿山法》,
统一了矿山管理的法规并给予矿主一定的自治权。
进入19世纪50年代,德国产业革命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在统一前
出现了一次产业革命大发展的高潮。从1850年到1870年的20年间,德国经
济发生了具有决定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1倍,年平均
增长率为3。5%;煤产量从690万吨增加到3400万吨;生铁产量从21万吨增
加至126。10万吨;铁路线从5856公里增加至18876公里。在这段时间里,
德国生产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快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1861—1870年
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提高了23%,而消费品生产增长了9%。工厂制度在重
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带动了其它工业的发展,使德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
明显变化。正是由于德国较快地把发展工业的重心转移到重工业领域,才使
德国能够迅速克服落后状况,跻身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实现经济
的跳跃式发展。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13。2%,仅次于英国(占
32%)和美国(占23%),超过法国(占13%)而居世界第三位。
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铁路与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1835
年德国才铺成第一条从纽伦堡到费尔特,全长仅12公里的铁路,但10年之
后,在德国已形成柏林、科隆、慕尼黑、纽伦堡、法兰克福等铁路中心。尔
后,德国兴起了大规模投资铁路热。在1851—1870年间,德国铁路线的长度
从6000公里增加到19600公里,机车的数量由498辆增加到3485辆,增加
了7倍;货车车厢由6825个增加到76824个,增加11倍;在1850—1870
年间铁路的货运量增加了19倍。铁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是促进统一、
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一些封建王公诸侯最初对铁路的建筑有疑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