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一部戏剧中全然没有抒情的或象征的因素。在泰戈尔的剧作里,我们看到对生活中神秘的、不可预卜的一面的执着爱好,以及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实际问题的深切关注。宗教狂热,民族扩张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因循守旧,滥用科学知识,种族和种姓的偏见歧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难以逃脱泰戈尔思考的触角和犀利的批判锋芒。
《邮局》
在印度和欧洲许多国家的读者中,《邮局》是泰戈尔最受欢迎的一部戏剧作品,这很可能是他最优秀的剧本。它具有紧张的戏剧情节、动人的幻想故事和深刻的富于暗示性的精神象征。
原本生性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阿马尔病倒了,他再也不能出门了。医生连院子里也不允许他去玩。他只能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人们来来去去。有些人偶尔停下来,同他聊上几句。卖牛奶的背着新鲜凝乳去赶集,阿马尔和他谈起了村里的事。牛奶贩描绘着河流、牧场,在古树下闲荡的母牛和从井里汲水的村妇,阿马尔听得入了迷。卖花的小姑娘苏塔待他很好。阿马尔憧憬着病愈之后到花园里去,帮助苏塔用金香花蕾编结花环。更夫对他更加友善,他打更路过时总忘不了说几句鼓励阿马尔的话。唯一叫阿马尔害怕的人是村长,他要么不理睬这小男孩,要么就是盛气凌人地跟他说话。
阿马尔向往自由,尤其羡慕那个肩扛一根棍子,上面系着一包衣服,在村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的男人,阿马尔常常自由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有一个想象的情景是:他趁大家在炎热中午休息时溜出家门。然而有一天,他幻想的天地变了。更夫告诉他,从窗口望得见的那幢白色的新楼房是邮局,说不定哪天邮局的人会来看他,交给他一封国王写来的信。从此,他的心思便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邮递员带着国王写的信来找他。阿马尔此时病势日见沉重,连走到窗前都办不到了。他躺在床上,一心想着邮递员何时到来。
正这时,一位善良的老人来看阿马尔,他说,信可能已在路途中。阿马尔开始想象:邮递员身穿咔叽服正从山坡上走下来,他肩上挎着个帆布包,手里提着一盏灯。他走近了。要不了多久,国王的信就会送来了。阿马尔平静下来。他不再讨厌自己的孤独,也不再抱怨自己无法下床。阿马尔的叔父也是他的养父,眼看着孩子慢慢接近死亡,又悲伤又无奈。医生想叫小病人高兴起来:“如果国王不是派人送信来,阿马尔,而是半夜里亲自来了怎么办?你就不能养好病,下床去接他?”阿马尔向医生担保,说感到自己身体好多了,当然会去接待国王。但一切都完了,阿马尔已进入长眠之乡。他的朋友、卖花女苏塔这时走了进来。她以为阿马尔睡得正香,便问医生:“他什么时候才醒啊?”“等国王招见的时候,阿马尔就会醒来的,”医生告诉她。“他醒来以后,您能替我和他讲一句悄悄话吗?”“哦,当然可以。你想要我说什么呢?”“告诉他,苏塔没有忘记他。”这是一个令人忧伤的充满诗意的故事。
然而《邮局》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感人的小品,其戏剧方面的趣味也是贯串始终的。一位评论家指出:“《邮局》做了莎士比亚和迦梨陀娑未能做到的事。它成功地将一个既不卖乖弄巧又不愚昧无知的儿童搬上了舞台。”对于这部剧作更深一层的寓意,人们作了多种推测。但和泰戈尔其他许多剧目及某些诗歌佳作里一样,他在这出戏里表达了人在精神上对自由的渴望。正是这种对自由的希冀——漂泊在宽广的空间这一梦想——支撑着阿马尔,这希望带来一种奇特的平静。一颗幼小而自由的心灵占据着巨大的空间。
《邮局》在伦敦上演时,爱尔兰诗人叶芝评论道:“这部戏剧传达了一种优雅平和的感情。”的确,尽管阿马尔默默地承受着煎熬,但 《邮局》的主调不是悲怆,而是宁静。这部剧作充满了心灵追求自由的强烈情感。在《邮局》的序言中,叶芝进一步强调指出,“解脱”就是此剧的主题。这是孩子在死亡中发现的,每当“我”不再寻求不能“与其精神相一致的”利益时,总会出现的解脱可以说“我一切的成果都是你的。”虽然《邮局》以死和御医带来解脱的信息告终,但剧中大量的情节还是关于尘世的,是关于阿马尔想从他叔叔的束缚中逃脱出来而寻求欢乐的。阿马尔希望到四处漫游,饱览万物。他不仅要观赏眼前的街面,而且还向往着他的目力不能企及的遥远的地方。他的叔叔感到笔直矗立的山峰确实是一道阻碍人们前进的屏障,然而对于阿马尔,它只是沉默的大地高高举起的手臂。正在召唤着人们前往遥远的地方。邮局把阿马尔和那要跨越千山万水,穿过狭窄的小路,最后才到达宽阔草原的遥远的地方连接了起来。那儿蟋蟀在瞿瞿鸣叫,四处荒芜人烟,只有鹬鸟摇着尾巴,把长长的喙伸到泥浆里。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深藏的象征意义。
作为戏剧, 《邮局》的结构是无懈可击的,而且它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从故事的情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泰戈尔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这个问题:“阿马尔代表着那个灵魂接受了宽阔道路的召唤的人——他从那些谨慎持重的人所认可的习惯势力的舒适的包围中,从由德高望重的人所建立起来的观念的围墙中寻找自由。但是马陀夫(阿马尔的叔叔)这个世俗气的智者却认为他这样不安分守已正是致命疾病的标记;他的劝告者,那个循规蹈矩的大夫——满口背着医典上的语录——煞有介事地晃着脑袋说自由是危险的,一定要严加看护,决不能让病人走出屋门。于是这一措施就被采纳了。“但是邮局就在他的窗前,阿马尔等待着国王的亲笔来信,等待信中给他带来解脱的信息。终于,关闭的大门被国王的御医打开了,于是囤积财富的世界和世俗的教条称之为 ‘死’的那种东西在精神自由的世界中把他唤醒了。”剧作告诉人们:自由和希望是高于并超出肉体死亡的宇宙之灵魂。
《红夹竹桃》
《红夹竹桃》一剧的寓意比较丰富。它综合着对残酷无情的社会制度的痛斥,以及对爱情力量的张扬。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剧本堪称泰戈尔戏剧艺术的高峰之一。《红夹竹桃》又以新的形式阐述了曾经反复出现于泰戈尔早期剧作中的某些指导思想。在《大自然的报复》中,爱情在有限与无限之间搭起了一座桥。《国王和王后》的寓意告诉人们:无聊的好奇心绝不可能将人们引向实在。 《邮局》则传达了心灵对自由的追求。这些寓意在《红夹竹桃》中都有所表现。然而它们又都是自然而隐蔽地渗透在戏剧形象之中。
此剧首场即将一种神秘气氛与极其现实的社会斗争揉合在一起,使我们在思想上对该剧的环境有所准备。这出戏把我们带到亚克夏普里国的王宫。国王用一道有孔眼的屏风隔断公众的视线,实行铁腕统治。宫外,亚克夏普里的国民在金矿里做苦工,创造出财富,国王凭着这些财富掌握了大权。为了奴役人民,国王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既依靠残暴的警察机构,又借助于宗教迷信。正如一位在他的暴政下成为牺牲品的剧中人物所指出的,祭司的念珠和警察的鞭子是用同一种绳子串起来的。
阴暗的政治现实和受奴役生活方式在亚克夏普里延续了一年又一年,这是一种奢侈与贫穷、滥用权势与惨遭奴役并存的生活。后来,随着一位名叫南狄妮的漂亮姑娘的到来,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谁都不知道她是什么人,谁也不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她的魅力使人人为之倾倒。她结识了一位学者,两人讨论抽象的艺术和哲学问题。南狄妮无法理解那种把自己囚于书斋的学者,那种漠不关心亚克夏普里人民疾苦的态度。她转而求教于一个敢于公开抨击国王暴政的青年伦扬。他俩的友谊不久即发展为爱情。伦扬管她叫“红夹竹桃”,因为她的双臂和脖子上都挂有用红夹竹桃编结的花环。
南狄妮想进谒国王。国王同意了,但是,同暗室之王一样,他在屏风后边同她说话。她斥责国王的压迫统治,请他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国王真的变了,但却是以一种始料不及的方式。他对南狄妮迷恋得神魂颠倒!南狄妮与他展开了一场正面交锋,她将自己与伦扬的爱情告诉了国王。国王怒火中烧,马上翻脸中断了会见。这时,被压迫的群众来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