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拦山鹕桨湍寐硗蚬├阑幔谩笆绷髦凇钡脑抻K男矶嘟艹龅淖髌罚皇澜缟闲矶嗖┪锕莺褪詹丶宜洳兀晌乐ΑH⑺氖甏夜袼籽Ъ医鹗苌晗壬凸哦图艺匀暾湎壬驮诟髯缘闹髦谐圃蘼砩傩壬哪诨际跏恰肮砀窆ぁ保圃匏恰白钪钡哪诨帐跫摇9手泄茄毯Щ崆叭沃飨に固岱宜瓜壬˙ob C.Stevens)在他所著《鼻烟壶收藏手册》(The Collector’s Book of Snuff Bottles)中,称马少宣先生为内画壶艺术中的毕加索。
马少宣的传世作品很多,其中“内画婴戏图鼻烟壶”,很好地体现了马少宣作品的风格。其一面绘有三童子兴致勃勃地围在一起做钓鱼钩的情景,并配诗曰:“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另一面以欧体楷书书写:“柱卿仁兄大人雅玩:观花匪禁,著手成春;生气远出,流莺比邻;绿林野屋,花草精神;脱有形似,明月前身。马少宣”。款下落椭圆白文“少宣”二字印。这一鼻烟壶色彩鲜明,儿童形象天真可爱,是马少宣内画作品的又一精美之作。如今,马少宣的子孙继承了他的内画壶艺术,其次孙马增善则撰写了《马少宣与内画艺术》一书。
独特的回族建筑与砖雕艺术
笼统而言,古代世界曾经有过的主要的独立建筑体系大约有七个,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美洲建筑等。只有中国建筑、伊斯兰建筑、欧洲建筑被公认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而回族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建筑艺术。
伊斯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门类中最杰出的代表,鲜明地体现着独特的伊斯兰美学观念。伊斯兰美学的三原则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独一、统一和运动。即:显示真主的独一,体现事物间统一的关系,强调宇宙万物的动态美。而伊斯兰建筑形制的整体形状如阿拉伯文的“安拉”(真主)一词。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拱顶与券、讲坛(虎图白楼)、壁龛(米合拉布)和宣礼塔等。伊斯兰建筑的艺术的载体,主要是清真寺建筑、帝王宫殿和陵墓等纪念性建筑艺术。印度的泰姬陵是伊斯兰建筑的典范和世界建筑史的奇迹之一。
伊斯兰建筑的杰作:印度泰姬陵
在历史上,中国穆斯林的建筑艺术主要反映在清真寺的建造中。早在唐宋时期,中国穆斯林先民就修建了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等东南沿海的四大名寺。这一时期是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在中国的移植时期,清真寺建筑大都采取砖石结构,在建筑原料的应用上突破了中国传统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对我国后来的建筑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保存至今的广州怀圣寺光塔、泉州圣友寺门楼及大殿均是如此。圣友寺大门及大殿石墙的砌法很独特,系长石条及正方形丁头交替使用法,使石墙外观每隔一层即是一方块形物,殿面极富装饰趣味。这种砌石法,常见于伊朗、中亚一带,国内则极为少见。广州光塔,不仅塔身上下全用砖石砌成,塔内盘旋而上的两条蹬道也皆为砖砌。这种砖砌宣礼塔双蹬道的建筑技术,对中国砖砌佛塔的建筑技术产生过明显的影响,在中国工程技术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从外观造型上看,这时期的清真寺建筑基本上是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如广州怀圣寺光塔,恰如一支兀立苍穹的巨大蜡烛,共两层,下层如烛身,上层如烛心。塔为双层砖壁筒式结构,内壁之中用土填实,成为塔心柱。双壁间砌蹬道两条,相对盘旋而上,从底至顶各为154级砖阶。每上数阶,即设一窗口以采光线。塔身内外均墁白灰,故外表光洁古朴,“望之如银笔”。泉州圣友寺门楼的型制亦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普遍流行的清真寺式样相似: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包括它的门楣、门顶都颇具异国情调。这些早期的中国清真寺建筑,一方面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新法式、新内容;另一方面也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进行了某些尝试。
到元代,这种尝试更加趋于大胆,除一般外观仍基本保留阿拉伯形式、后窑殿用砖砌圆拱顶做法之外,已开始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和木结构体系,出现了从阿拉伯式建筑向中国建筑的过渡形式或中西混合形式的清真寺。如杭州真教寺、河北定州礼拜寺等,以独特的无梁殿结构以及精美的阿拉伯式石雕,丰富了我国古建筑文化的艺术宝库。元代回族先民对中国建筑的一大贡献是亦黑迭尔丁主持修建了的元大都。亦黑迭尔丁为元初人,在忽必烈时代,被委任为掌管土木工程及工匠的茶迭儿局总管府达鲁花赤。他曾奏请修琼华岛(今北海公园前身),以三年时间完成广寒殿,由此得到皇帝的赏识,奉命与张柔、段天佑等同行工部尚书事,修筑宫殿,他跟刘秉忠、郭守敬等密切配合,共同建造了别具风格的大都城的宫殿建筑,其中揉和了不少域外的建筑技巧和建筑风格,奠定了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基本布局。
明清时代,回族建筑已经实现了中国化。明代修建的著名清真寺,如北京东四清真寺、南京净觉寺等,从外观上已经与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无异了。但从建筑布局、内部装饰上看,清真寺又具有明显的回族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清真寺都是以座西向东为正,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南北向布局。在所有建筑中,特别突出大殿的位置与功能,例如,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礼拜人数,清真寺大殿往往使用“勾连搭”式的建筑,即把数重中国式殿宇连接起来,形成进深很大的内部空间。清代修建的山东济宁西大寺拥有我国最大的礼拜殿,建筑学家刘致平指出:“济宁西大寺大殿,是全国起脊式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大殿中最大的一个。它的规模仅次于北京清宫太和殿,是全国最大的大殿建筑之一。”'1' 该寺于清初顺治年间建设前殿五间十一檩,康熙二十年加建中殿七间十一檩,乾隆时又增建后殿五间,又有卷棚三大间,殿内一片木柱,如入森林。在礼拜殿内部装饰上,则大量使用
阿拉伯文书法和伊斯兰式样的植物纹饰,绝不会出现人物或动物图案,这也是清真寺建筑的典型特征。如北京牛街礼拜寺外观完全是中国传统建筑,但大殿内部的木柱间广泛使用装饰阿拉伯文的拱券,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的特点。这样,融合伊斯兰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独特的回族建筑风格形成了,为中国建筑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门类。
北京牛街礼拜寺大殿内景
在回族建筑艺术中,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装饰性雕刻艺术:砖雕。这是回族最有民族特色的雕刻艺术。回族砖雕艺术以河州(今临夏)和天津最负盛名。河州有以周声普(1908—1987年)为代表的“周派”,设计精妙,气势宏伟,图案富丽,充满诗情画意。回族砖雕多以松柏、荷花等植物,仙鹤、鹿等动物,以及汉字或阿拉伯文书法为主,加以各种几何图案,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临夏砖雕的最好代表是大拱北和东公馆,多系周声普及其族人的杰作。在天津,回族艺人马顺清、赵连壁将刻砖由泥瓦细活发展为砖刻艺术。马顺清的外孙刘凤鸣进一步发展了砖雕艺术,人称“刻砖刘”。至今,在中国西北各地都可以看到用精美砖雕装饰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建筑。
二、回族与中国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回族不仅有以西北的民歌“花儿”、宴席曲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以及口弦等民间乐器;同时,在历史和现实当中也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明末古琴演奏家金琼阶,自称修去逸叟,古琴技艺高超,孤愤凄怨,闻者莫测其意,是明代琴坛松江派的后期名手。当代中国音乐领域,不乏有突出成就的回族音乐家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回族歌手。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李德伦(1917—2001),生于北京,经名阿布杜拉,国内外著名的指挥家,被誉为“中国交响乐之父”。
李德伦在北京读小学、中学,时逢抗日救国,他以文艺为武器投身爱国运动,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进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一边学习,一边从事演艺活动,崭露头角。1944年,中国第一支青年交响乐团成立,他除了演奏大提琴之外,还担任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