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共戴天,但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好汉惜好汉”,两人心里对彼此其实是很佩服的,如今有了共同的敌人,便很容易走到一起。
1926年2月,吴、张联合讨冯,势如破竹,掩杀到京畿一带。此时冯玉祥为避锋头,已通电下野,取道外蒙,赴苏联游历去了,其麾下张之江、鹿钟麟等遂缴械迎接吴军入京。此时,段祺瑞已被迫再次下台,被囚禁的贿选总统曹锟获得自由,一度想通电复职,被吴佩孚劝止。因此,国家元首的位置暂时虚置。以吴佩孚的意思,要由颜惠庆组阁,代行总统职权,待国民大会召开后,再选举新的总统。张作霖虽表面同意,但心中十分不满,遂处处刁难,终使颜内阁倒台,易之以杜锡珪。此时,张、吴二人已先后抵京,相逢一笑泯恩仇,竟然有相识恨晚之感。
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
吴佩孚是个实心眼,他带着奉军张宗昌、张学良等部去打冯军的南口,胜利后,越俎代庖地请杜内阁授张宗昌为义威上将军、陆军上将,张学良为良威将军、陆军上将,褚玉璞为璞威将军、陆军中将。结果,张宗昌等全不接受,因为一女不能配二夫,身为张作霖的人,怎么可以再领吴佩孚的赏呢?由此可见,张作霖的驭人之术远比吴佩孚高明,吴治军严谨,惟有气节者能效死力,是名将之具;而张作霖恩威并施,远近皆服,更有领袖风范。
这次虽也有些“一山二虎”的迹象,但由于南方国民革命军已开始北伐,大敌当前,两人不具备决裂的条件。吴佩孚即在汉口督战,打了一场血淋淋的汀泗桥保卫战,然终被北伐军击败,仓惶退守河南。此时,张作霖要求南下助阵,吴佩孚不愿自己的地盘被别人染指,故予以拒绝。但奉系对邻近的直隶早已垂涎欲滴,乃径直开入保定,隐居于此的前总统曹锟只好逃到河南去投吴佩孚。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昌,吴佩孚的军队至此已损耗殆尽,张作霖看准了这个机会,组建了安国军,任命孙传芳、张宗昌为副司令,大举南下。如此一来,吴佩孚的河南就成为奉军的第一个目标了。此时吴军已只余残部,根本不是奉军的敌手,寇英杰等重要将领又相继出降,连曹锟都回到天津表示输诚。吴佩孚大势已去,不久北伐军打来,只好夜走山道,逃往四川。至此,正统的北洋系已被消灭殆尽,作为北洋旁支的奉系登堂入室,成为北京的惟一主人。
然而,他所得到的决不是天下,而是一个岌岌半壁的危局。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势如破竹,已将孙传芳击垮;冯玉祥再度出山,在北方与友军遥相呼应;山西阎锡山宣布易帜,改称晋绥联军总司令;即便在北京,也有李大钊等人组织的各种抗议示威活动,甚至军事行动。奉军与北伐军几度遭遇,却非其敌手,任其压迫至陇海线。
此时,蒋介石要求张作霖信奉三民主义,将安国军改称东北国民革命军,并承诺由其继续担任总司令。张作霖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自己掌握了挂五色旗的北京政府,就可继承民国的正统,而南方政府是非法的,正如青天白日旗明明是海军旗,自然不可以用作国旗!如今虽然形势危急,但皇城北京却毫无问题是在自己的囊中了,那个国家元首的位置虚悬着,不坐岂不可惜!
1927年6月,奉系在北京召开会议,杨宇霆代表张作霖提出北方必须团结起来抵御南方,因此必须立即组织安国军政府,以便号令全国。此时,就最高统帅的名称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应为“临时总统”,有人则建议仍为“临时执政”。这时,张宗昌这个粗人居然说出一番道理:“不如叫大元帅!今后的敌人不是北洋系了,不再有通融余地了,非战不可,不战必亡,有了大元帅的称号,有利于号召全体将士。何况,孙中山在广州也是这样做的。”孙传芳都当即表示赞同,最后一致通过。
6月18日,张作霖在中南海怀仁堂就任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以军职摄行元首职权,一如孙中山广州军政府之故例。他同时发出“讨赤”通电,声称:
惟是共产标题,志在世界革命,则讨除共产,实为世界公共之事业,亦为认为共同之事。则非作霖一手一足之烈,所能告成。凡我全国同胞,既负保国安民之责,皆有同仇敌忾之忱,自必通力合作,不必功自我成。此后海外各将帅,不论何党何系,但以讨赤为标题,不特从前之敌此时已成为友,即现在之敌,将来亦可以为友。惟对于赤祸则始终一致对敌,决不相容。
他对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兴起的各种新的思潮均抱仇恨态度,因之对中国传统的旧道德日益推崇。如今,他肯仿效孙中山成立军政府并就任大元帅,可见对蒋介石的要求实已有所妥协,但他对三民主义有补充意见,即须在“民族”、“民权”、“民生”之外,再加一个“民德”,改称“四民主义”,以尊崇旧道德,维持中华文明。
五、日俄的夹缝
从20世纪初开始,东北就成为俄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对象。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中国竟然被迫划出交战区,宣布严守中立,成为世界的笑柄。战争虽以日本获胜而结束,但俄国并未退出东北,双方只是在势力划分上有所改动而已。
日俄战争时,张作霖正在辽西新民府占山为王。新民虽属“中立区”,但日、俄视“中立”如无物,一样来去自如。张作霖的百十人马无法与两强抗衡,就只有尽量与其周旋。一开始,由于俄国肯为他提供枪械和金钱,他便帮助俄军,为俄军筹集粮草、搜集情报,并因此被日军俘虏。日本人本要处死他,但日军参谋田中义一见他很是干练,遂为说情,保住一命,他于是转为日军效力。后来因为日本赢得战争,故张作霖的实力在此次战争中有所增强。
俄国败于日本后,两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将东北划分为“南满”、“北满”。俄国退至“北满”,大体在长春以北,从此奉天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但俄国并未放弃对奉天的争夺,他们利用地利之变,支持东蒙的蒙匪,不断侵扰辽西一带。张作霖奉命剿匪并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对俄国的间接打击,因此张作霖的崛起,也可视作是亲日抗俄策略的成功。
日本人不仅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南满”的诸多特权,且逼迫清廷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开放东北十六处商埠,在营口、奉天、安东划定日租界,以及日军可在多处驻扎。张作霖在清末民初的敏感时期,为了能够督奉,曾倾心与日本人接纳。1915年,他奉段芝贵之名赴朝鲜汉城参加农产品博览会,趁机与日本的朝鲜总督寺内正毅深相接纳。次年4月,张作霖如愿以偿成为奉天督军,半年后,寺内成为日本内阁总理,双方的关系于是进一步深入。此时,有一群日本人如川岛浪速等在搞“满蒙独立运动”,妄求将东蒙和东三省变成一个实体,建立国家,并由日本托管。这些人在中国国内倾力扶植宗社党和部分内蒙叛匪,希望在东北发动武装暴动。而这些人内部也有分歧,其中一部分如田中义一等,希望游说张作霖加入行动;另一部分如川岛浪速等,则想“射人先射马”,暗杀张作霖,然后趁乱夺取奉天。结果川岛等人先下手为强,在张作霖欢晤日本载仁亲王后回返府邸的路上,以投掷炸弹的方式行刺,结果刺客错把汤玉麟当作张作霖,且掷弹不准,因此汤也只负轻伤。张作霖则早已飞马回府,途经奉天图书馆时又遇到刺客,但他提马而过,竟然毫发无伤,倒是那个刺客被溅起的弹片击中要害而死。他刚回府邸不久,日本驻奉总领事即来探望,他心下雪亮,却不动声色。有人报告说刺客的脚形显然是常穿木屐的,也被他斥退。
此次刺杀事件使他对日本人有了戒惧之心,但他绝对想不到,自己“大难不死”,却未“必有后福”,12年后,他还是遭日本人暗杀而死。
日本人杀他不成,但并未因此放弃对“满蒙独立”的努力。1916年,日军在辽西北的郑家屯挑起事端,强占了该屯。由于在《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中,郑家屯并不允许日军驻扎,张作霖便要求敌军撤退,但遭到拒绝。日军之所以要占据郑家屯,是因为此处正当通往内蒙的咽喉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能取得此地,就如同在奉天西北插入一把钢刀,且可为进攻蒙古奠定基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