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掌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祭。其心胸之窄,竟至如是!

  拥段祺瑞组织临时执政府的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而已。 

  段祺瑞的处境如此糟糕,徐树铮为此忧心忡忡。段祺瑞就任“临时执政”时,委徐树铮以特使名义出洋考察,访问英、德、法、意、美、俄等国。徐树铮在外国常登台演讲,由于他风度翩翩且博学多才,于文学艺术亦有颇高造诣,洋人对其印象极佳。这正是段祺瑞的本意,他除让徐树铮远离是非外,还要培养徐树铮的国际声望,以备大用。徐树铮心知肚明,故在各国均着力表现,处处显示政治家的风范。

  徐树铮与冯玉祥是一对冤家死对头。当初,被徐树铮杀害的北洋元老陆建章,便是冯玉祥的娘家舅舅。陆建章被刺时,冯玉祥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段祺瑞为安其心,特升他为常德镇守使,授勋四位。冯玉祥则表现出了惊人的平静,不仅绝口不提此事,反而自告奋勇调往福建前线与军政府作战。实际上,冯玉祥的城府极深,他知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道理。1924年,他阵前倒戈,害苦了吴佩孚,取了北京,软禁了曹锟。段祺瑞任执政后,冯玉祥的军队负责京畿的防务和治安,直接监控段祺瑞的动向。段祺瑞为人倔强,素来重英雄而轻小人,比如吴佩孚败走天津,段祺瑞就曾主动为他指点迷津,而吴佩孚也将自己的军械辎重留给段祺瑞。而段祺瑞对冯玉祥绝无好感,因此在冯、奉出现矛盾时,他总是偏向奉系。久之,冯玉祥对段渐生厌憎,乃利用京城的治安大权,对段祺瑞多加监守,使段祺瑞如坐针毡。徐树铮在国外闻讯,十分焦急,他觉得段祺瑞孤掌难鸣,自己必须回国襄助之。他自知身无一兵一卒,乃拟秘密联络张作霖和孙传芳,以共同倒冯。1925年夏,他从美国返回上海,即拜访张謇、孙传芳,商榷收拾山河之计,并致电段祺瑞,拟晋京拜见。段祺瑞深知局势险恶,极力反对他来北京,但徐树铮胆气豪壮,竟置之不理,终于北上不归之路。

  徐树铮和冯玉祥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冯玉祥深藏不露,貌似粗豪忠厚,实则心细如发;徐树铮意气风发,看似白脸奸竖,实则磊落使才,胸无机心。因此,徐树铮与冯玉祥结怨,是他最大的不幸。

  他到北京见了段祺瑞,即口称老师,行跪拜大礼,段祺瑞连忙回拜,二人相拥而泣。随后他告诉段祺瑞,关于制裁冯玉祥的办法,他已经和张作霖、孙传芳议妥。段祺瑞自然心中暗喜,但是嘱咐徐要小心从事,不料徐极端托大,竟然在办公室里跟梁鸿志大声说道:“你可即草拟讨伐令,我们要对付冯玉祥了。”这些话被冯玉祥的探报听到,冯玉祥闻讯便开始策划暗杀计划。更要命的是:徐树铮离京返沪之日,有人在段祺瑞在办公桌上留了一张纸条,上写:“又铮万不可去,去必死。”段祺瑞急令将纸条送徐树铮,当时徐树铮已登车待发,竟将纸条一笑置之。左右或劝他改乘汽车往天津走海路,徐树铮自重其政府官员的身份,务求堂堂正正,竟仍乘火车启程。故徐树铮难逃一死,也可说是咎由自取。

  徐树铮并非毫无警觉,而是过于自信胆大。他去北京觐见段祺瑞,便刻意渲染自己“考察各国政治专使”的身份,待他离开北京,又自恃国家大员,认为冯玉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料,冯玉祥祭出了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更为合情入理的法宝,即由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参与刺杀,还天下以“替父报仇”的解释。当时,英日两国都不喜冯玉祥,冯玉祥为应对两国驻屯军的干涉,不惜动员其京畿驻军,并延请资深外交人士入幕。实际上,为了杀掉徐树铮,他已不遗余力。

  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的专车抵达廊坊。负责刺杀的张之江乃紧急布置,先使列车停在廊坊车站,又郑重邀徐树铮下车面谈。徐树铮当即拒绝道:“要公羁身,不便下车。若张师长有事相商,可上车面谈。”据说,当时陆承武就出现在车前,一边散发“报仇雪恨”的传单,一边高喊“杀人犯,杀人犯!警察快来!”张之江早已化装为二等兵模样,混在普通士兵中,挥手示意将徐树铮强行拉下车来,推到车站以东100多米处,也即票房北角的台阶上,预伏在此的手枪营士兵一拥而上,将徐树铮乱枪击毙。

  徐树铮之死虽有血债血偿的因素,然对国家却是一大损失,尤其考虑到他在外蒙创立的巨大功勋,更令人感到乱世不恤功臣的悲哀。徐当初离开库伦,是为了襄助段祺瑞对抗直系,此番回国,也是为了扶助段祺瑞渡过危局,其忠心可悯。他的惨遭横死,凸显出军阀混战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当初,段祺瑞手下有“四大金刚”,即靳云鹏、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其中尤以靳云鹏和徐树铮最为得力,可谓左膀右臂。但靳、徐向来不睦,自徐树铮组织安福系后,两人更势同水火,段祺瑞则倾向于徐树铮,于是靳云鹏日益倒向直系,加上傅良佐身败名裂,吴光新避居日本,段所能依赖者,其实仅剩徐树铮一人。如今徐树铮遇害,段祺瑞也就丧失了最后的政治资本,他之一蹶不振,是想当然耳的事情了。“三一八”事件,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七、亲日派?

  段祺瑞再次息影津门,自称“正道居士”。他在须磨街的住宅尚未显鞍马冷落,因为不时还有策士说客前来说项,有的更是劝他复出,他也未始没有此意,但是一直没有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北洋的黄金时代随着他的下台已经过去,执掌北京政权的先是北洋的旁枝——奉系,不久,他当年想以武力征服的南方革命党人北伐到黄河流域,迫使奉系改旗易帜,在形式上统一了南北。自此,他东山再起的希望完全破灭。

  好在,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勤奋的政治家。当初他任总长、总理或执政的时候,就保持着极其规律的作息规律。每天吃过早饭,就在书房里看公事,看完公事即赴其公署。中午回家吃饭,饭后午睡,醒后会客,客来除交谈外,也常对弈几局。下午除下棋外,也起诗社,王揖唐、曹纕蘅、梁鸿志等酬和最多,并自编有一部《正道居集》,同时他也参加过徐世昌的晚晴簃诗社。晚饭则常同棋友或诗友一起,乘兴继续切磋。膳毕则照例打麻将,一般8圈到12圈,也不至于太晚。老朋友冯国璋、张勋等都是亲密的牌友,也有因会“打牌”而博得他的重用的,如傅良佐就被讥为“打牌打出的督军”。而督军团进京开会的时候,他家的牌局最为热闹,许多军政大事,都决定于牌局之上,这也是当时中国政治的一大特色!

  由上可知,段祺瑞对公务是相当懒散的,好在有一个精力充沛又足智多谋的徐树铮做他的军师,否则,诸如府院之争那样繁琐的权力斗争,以及督军团会议那样的复杂人事,他是吃不消的。但是,他也没有太多的不良嗜好,麻将虽是一大弊事,但亦非通宵达旦;而围棋与诗社,则是传统士大夫的共同爱好。他对围棋非常痴迷,水平也很高,长子段宏业受他影响,棋艺堪称国手,曾得到过日本的段位。他还养了一批国手陪自己下棋,如易敬羲、张国英、刘有碧、汪云峰、顾水如等,但最为后人熟知的则是吴清源。1925年,吴清源由顾水如引见给段祺瑞,当时才11岁,不料首盘就把段祺瑞杀得溃不成军,从此吴清源常出入段府,直到东渡日本。吴清源曾回忆道:段祺瑞最擅长的手法是打入对方,在对方的空地中活一小块,并自称为“在公园里搭建小房子”。日本在东北扶植满洲国时,他曾以棋喻事:“搭个小房子可以,据为己有就不行了。”他如此痴迷围棋,令徐树铮每有微词,认为他玩物丧志。至于他为什么喜欢围棋,可能是因为家乡合肥一带棋风甚盛,如他的父辈刘铭传就是此道高手,并有棋谱流传至今,而李鸿章一族中也不乏围棋好手。

  段祺瑞晚年像

  如今,他退隐津门,自然更有时间打点棋艺,生活也不会太过无聊。但是,不久后有了麻烦事,那便是日本人的拉拢。日酋土肥原一直想拉他出山,以在华北组织一个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的傀儡政权,被他断然拒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又有日本人找到他,请他“调停”中日关系,有“就地停战”之语,他回答道:“我们在野之人,若要出面调停,说话就要有根据。以就地停战作为调停,恐非易事。当局若问到东三省,将如何答复?如今中国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