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掌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作霖和吴佩孚是徐世昌政治生命中的两大劫数,张作霖的电文将他的种种不得已之举统统斥为阴险卑鄙,使徐世昌的政治形象遭到严重破坏。而吴佩孚不循常理的出牌,又不经意间打破了徐世昌苦心营造的政治均势。于是,总统自然也做不成了。

  说完“偃武”,再看“修文”。徐世昌素来以文治派自命,他做总统,自然要重用文臣,而排斥武人。因此几届国务总理如钱能训、龚心湛、颜惠庆、梁士诒、周自齐,或出身翰林,或长于外事,或精通财政,都是当时公认的人才,只有靳云鹏是个例外。钱能训辞职后,他本想请前朝翰林周树模组阁,但遭到段祺瑞的强烈反对,只好以陆军总长靳云鹏代之。但靳云鹏后来也反对段祺瑞对日妥协,并不惜辞职以对,因此对徐总统而言仍不失其位。总理人选如此,其他职务自然也是重文轻武,朱启钤任和谈代表就是一个例子。 

  当时武人争雄,徐世昌既不能“偃武”,自然也做不到真正的“修文”。但他在许多方面修修补补,至少胜过破罐子破摔。他历来关心文教事业,曾说:“百年大计,莫如树人。古今之国,得人者昌。查五洲之国,其最强者,学校必广,人才必多。要无地不学,无人不学。”早在前清年间,就曾聘请严修出任直隶省学务公所督办,在天津设立“劝学所”,发行《劝学月刊》,派劝学员赴各地游说督察,共建立学堂40多所,以至于凡5000户的村镇,至少有蒙学堂1处,学额至少40名。他还主张在天津的中小学普及美术、音乐、舞蹈、体育课程,并对天津的学制建设到课程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此外,他还在天津成立了第一家官办图书馆——直隶图书馆,并捐赠大量图书。十几年后,他已贵为总统,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文教事业。他派严修、张伯苓赴美、欧、日考察教育,严、张回来后汇报道:“洋人的教育,本着为事选人的原则,如此一来,即便人出现变化,事也不会受到影响。而我们的教育,为人选事,因此人一旦出现变化,事也随之废止。”徐世昌深以为然,于是本着这一宗旨发起创办了南开大学。他还号召曹锟、李纯、王占元等捐款助教,以至于这一时期的教育经费十分宽裕,仅天津一地就累计达到480万两白银。他还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接触,以每年两万法郎之数在巴黎大学创办了中国学院,宣传中国文化,在欧洲引起轰动。他本来计划在所有发达国家的首都都创办中国学院,因过早下台而未能如愿。

  在“五四”运动中,他迫于压力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三人的职务,释放了陈独秀等政治犯,并签发了对蔡元培的挽留令。他对学生抱有同情心理,曾说:“学生伤人纵火,确属违法;但是青年人血气方刚,误入歧途,考虑到他们也是出于一片爱国之情,应加以抚慰而不是惩罚。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说服教育,使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当时段祺瑞主张严惩学生,教育总长傅增湘力争以为不可,徐世昌称赞傅增湘说:“毕竟沅叔是读书人。”以此表示对段祺瑞等武人的不满。不过,出于传统士大夫的守旧观念,他对学生的这种行为表示反对。他认为学生应专力求知,不应过多过问世事,更不应干预政治,因此他在北京创办了两所中学,一曰四存中学,一曰成达中学,均严明校训,精研国故,督饬学生专心读书,严禁予闻外事。具体则有校规八条:

  一、本校学生,对于师长须敬谨谦逊,服从训告。

  二、对于同学,宜和厚亲爱,善则相劝,过则相规。

  三、学生宜习勤习俭,养成耐劳质朴之习惯。

  四、学生宜注意卫生,不准吸烟饮酒。

  五、学生宜注重公益事项,不准损坏公物。

  六、学生宜屏去酬应,专心学业,非有重要事项,不准请假。

  七、学生不准擅开会议,聚众要求。

  八、学生不准挂名党籍。

  所谓“四存”,是取清儒颜元所讲的“存人、存性、存礼、存治”之意。徐世昌认为程朱理学太过注重心性,于是推崇颜元、李塨较为注重实践的“习行”、“习动”学说。徐世昌做总统后,便把颜、李的地位抬高,使其从祀于孔庙。他将“四存学说”贯彻于教育事业中,是为了摒绝清谈,专务实学,可以说仍承袭了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老路子。但是他对于新思想有本能的排斥,因此四存、成达两中学,都将经学作为基本科目,并聘请前清宿儒担任国文教员。四存学校之外,尚有“四存学会”及其会刊“《四存》月刊”,他曾在该刊发表《彛惭А返任恼拢耪僮鹂锥辆V劣谒约旱淖铀铮蛞欢缺谎辖瞎诘难#遣扇∷桔咏逃统龉粞嗲昂蟮姆绞健=岷掀渑八侨プ芡骋皇吕纯矗恼庖桓叱杀窘逃膊皇呛廖蕹尚У模纱丝杉灾泄笔苯逃纯龅牟宦

  徐世昌之“修文”保持着浓重的中国传统色彩,1921年,他明令将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合成“二十五史”之数。他又与历史上的帝王如汉武帝、唐太宗、清高宗等有相同爱好,喜欢组织文会诗会。当时的风雅之士如林琴南、易实甫、严范孙(严修)、赵湘帆、樊增祥、柯劭忞、华世奎、王式通、高阆仙、吴廷燮等都簇拥在他的周围,组成了一个晚晴簃诗社。连吴佩孚、段祺瑞、徐树铮都曾被他邀请入社,这可能也算是一种“以文制武”的努力吧!诗社常将往来唱和的诗稿集印成册,而更有意义的则是诠选了《清诗汇》二百卷。他阐述编选的原则是既要“因诗存人”,也要“因人存诗”,意为诗好而人无名的要收,诗不好而人有名的也要收,因此这部《清诗汇》避免了同类著作的很多弊端。这一浩大工程完成于1929年,历时十年之久。他在编选诗歌的同时,还不忘维护中国天朝上国的威严,比如,他将琉球诗人的作品放在“属国”类内,表示了对日本抢占琉球的不满。

  对徐世昌个人而言,既然以“文治总统”自命,便当领风气之先。他本好著述,诗词、书画、学术、政事等方面都著论滔滔,而尤足珍视的,则是他以一篇《欧战后之中国》一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他出任总统后,好友李石曾赴法国访学,向法国当局盛赞中国总统是饱学之士、文治总统,法国人心向往之,欲授以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但是受学位必须有著作,他于是决定写作《欧战后之中国》一书。鉴于总统府恣议黄郛熟悉各国情况,因此委托他代笔,每写一篇,徐世昌都会同学者加以讨论,随处增益中国史实和儒家道理,不到半载,书已写成。因此这是一部集体著作,但徐世昌作为历次讨论的主持人,说有定稿之功也不算勉强。该书印有中、英、法三种文字版本,由朱启钤为接受学位专使,携带此书分访世界各国,最后到巴黎受博士学位而归。当时世界享此殊荣者,只有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和徐世昌两人而已。他因此十分高兴,曾穿了西装革履拍照留念,还特地资助黄郛出国游历,以示感谢。不料黄郛到纽约后,竟公开宣扬该文是自己的著作,后来竟又衍写了《欧战后之新世界》一书,将上稿包罗在内。如此一来,徐在国际上顿时声誉扫地。

  徐的“偃武修文”政策虽然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良好愿望,但在武人争雄的严酷现实中,几乎毫无施行的空间,失败是必然的。他的失败是时代的悲剧!

  “偃武修文”是内政,在对外方面,徐世昌却并不反对武力。早在民国初年,他就主张将《孙子兵法》尊称为《孙子兵经》,列为官学,令家喻户晓,以提高全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军事素质。在总统任内,他的对外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外蒙古问题。他任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不负其望,在外蒙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迫使外蒙活佛撤消了自治的要求。其次是胶东问题。徐世昌以陆徵祥、顾维钧等组成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并出钱资助梁启超赴巴黎活动各界。他的本意是寄希望于美国调停,这也是当时外交界最务实的希望,但美国临阵倒戈,突然转变态度支持日本。梁启超在法国将和会消息不断反馈到国内,与“五四”运动的发生不无关系。不久,日本提出中日两国直接交涉的建议,段祺瑞表示支持,但全国各界激烈反对,徐世昌则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使日本的建议搁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