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吉、奉三省,因此继续推行“放垦”政策也是徐世昌的一项重要工作。1907年,新成立的黑龙江垦务总局宣布将尚未分放的荒地一律展放。次年,为犒劳驻扎东北的第三镇退伍兵,黑龙江省宣布每人授田百亩,兴办屯田,以补军用。牧民生存空间被挤压,于是在绰克大赍的领导下进行了武装反抗,徐世昌派兵征剿,虽然一直未能擒获绰克大赍,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放垦”政策的继续执行。蒙古放垦政策从1902年开始的十年之内,共放垦土地约为10万余顷加330余万垧,并征收了约700多万两押荒银。
1909年,徐世昌又奏请在东蒙设立洮昌道,以加强管辖,并建议加强对蒙族子弟的汉化教育,同时在各地法政学堂加开蒙语课程,以利于汉蒙沟通。这些举措的目的皆是强化对东蒙地区的控制,以对抗俄日两国迫在眉睫的侵略,在客观上则促进了东蒙诸旗的近代化。但是清末十年掠夺性的大规模滥垦,排斥传统的畜牧业,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当然是身处那一时代的徐世昌所无法料及的了。
总体而言,徐世昌在东北的施政纲领是“平均各国之势力,广辟商场,实行开放”。所谓“平均各国势力”,乃是弱国外交的最为现实之路,是晚清外交政策的主线,以前的李鸿章便是如此,如今身处形势更为严峻的东北,更是惟有如此。所谓“广辟商场,实行开放”,则是通过与各国的通商往来,建设正常的经济交往,以形成关系各方利益的非军事化氛围。徐世昌之所以能鲜明地提出这一纲领,除了他在北洋军队中的钻研西学和在天津的行政历练之外,还在于他的助手奉天巡抚唐绍仪是最早的留美学生之一,素来亲美,其余僚属也多有亲美派,他们上下一心,故能迎合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外交思路。有关他在东北的表现,他都亲自记录于《东三省政略》和《退耕堂政书》两书之中。
徐世昌于1909年调任邮传部尚书,在他主政东北的两年内,俄日两国势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工商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到他卸任之时,奉天已是一座马路、电灯、巡警无不具备,俨然欧式的近代化城市。贝勒载涛出访欧洲返国时路经奉天,见到楼厦壮丽、军乐嘹亮,不禁啧啧称奇,回朝后盛赞徐世昌的施政能力。结合他在天津和东北的表现来看,他绝非一个沽名钓誉的泛泛之辈,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
当时慈禧太后已死,袁世凯知道将不见容于摄政王载沣,称病回乡隐居。他的部下多有不服,军机大臣张之洞于是奏请调徐世昌回朝,以笼络北洋军。他与满旗权贵素来和睦,于是竟得到了朝官的第一肥缺——邮传部尚书。到了次年,清廷设立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他和满人那桐为协理大臣。徐世昌终于赶在共和肇立之前,成为登峰造极的汉臣。
徐世昌在东北还有一事几乎被人遗忘:1908年,孙中山的特使李石曾秘密来到奉天,劝他响应革命。他回答道:“反对清朝我做不到,但是我决不跟党人为难,并请您向孙先生致意。”临行还赠送路费两千元。他向来不轻易赠人金钱,此举足见他对孙中山和李石曾的敬意。后来,革命党人分析道,如果摄政王载沣杀了袁世凯,徐世昌出于为好友报仇以及避祸的心理,是有可能响应革命的。
三、“文人做总统”
徐世昌之所以不排斥革命党,想必是出于他对清朝统治能力的悲观。一方面,他对清廷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他又对清朝的统治不抱太大希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绵延至清亡之后,深刻影响着他今后在政坛上的表现。
他在邮传部尚书的任上也一样卓有成效。最可称道的是他大量任用归国留学生,如胡贻谷、项骧、王世征、李方、熊崇志、施愚、马德润、郑诚、水钧韶、周启廉、黄为基等都得到他的青睐,而既无出身又无官职的留美工科学生詹天佑更被他破天荒地授予“五品顶戴”,最可见他爱才之心。他还创办《交通官报》,宣传和普及交通、信息知识和筹办邮传宪政等等,对实业、信息产业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唐绍仪与伍廷芳在上海会面
徐世昌在阁臣任上波澜不惊,但清廷的统治却已是风絮雨萍,到了辛亥年十月,武昌终于被革命党人攻占。清廷派荫昌前往征剿,不料引起了一片责难之声。由于党人打出的是恢复汉土的旗号,而荫昌恰是满人,于是在敌我双方均激起了猛烈的针砭。北洋军不同于以前的八旗兵,不仅汉人占绝对多数,而且很多都被潜伏的革命党人策反动员过了,如今见满人带兵打汉人,自然是怨声载道。北洋军是袁世凯一手调教出来的,大小将领多是袁的亲信,今见有隙可乘,便纷纷呼吁请袁世凯出山。摄政王载沣迫于形势,只好重新启用袁世凯,任命他为湖广总督兼办剿抚事宜。不料袁世凯的眼里已看不上“总督”了,竟一口回绝。当时革命军兵锋甚锐还在其次,北洋军中也笼罩了一股诡秘的氛围,战不能战,散亦不散,开往武汉的后援部队裹足不前,似有反噬京城的趋向。载沣大惊失色,只好求助于徐世昌。
徐世昌和袁世凯的关系天下皆知,但满清权贵竟然能始终信任徐世昌,纵是到了这个你死我活的关头,载沣等居然还对徐世昌深信不疑,足见徐世昌做人的成功。他总结自己的为官秘诀为八个字,即“圆通”、“沉稳”、“柔韧”、“机警”,而徐世昌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第一利器便是“圆通”二字。但是正因为“圆通”,当此紧要关头,就决不会对清廷效愚忠之忱了。何况,他虽贵为内阁协理大臣,但这个内阁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皇族内阁”,满人有9人,其中有皇族6人,而汉臣只有4人,完全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现状又有何恋栈的必要呢?
何况,当时朝野已有共识——非袁世凯不能安北洋军心。因此,徐世昌表面上领命赴河南敦请袁世凯出山,实际上却与袁世凯定下了鼎定朝政之计。不久他回京禀报了袁世凯的条件,即由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全权负责军政事务。迫于革命军和北洋军的双重压力,摄政王只好屈服。11月13日,袁世凯进京组阁,载沣、奕劻等退居一旁,徐世昌被任命为军咨府大臣,表面上仍属参谋或幕僚的性质,但袁世凯常找他商量大事,因此实际上仍是协理大臣的角色。
袁世凯复出后,北洋军心大振,在龟山取得大捷,旋即又收复了汉口,兵锋直指武昌。这时地方保守势力想仿效太平天国时的旧例,组织团练以对抗革命,便推举代表向徐世昌申请枪支弹药,他当即反驳道:“现在人心浮动,发下枪支弹药,难保不被党人所利用。党人是乌合之众,逼急了他们就会合力反抗,反之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我们现在为一时权宜考虑,不如议和,这是欲擒故纵之计。”原来他和袁世凯已经在呼吁南北议和了。
不久议和开始,北方代表为徐世昌的故旧唐绍仪。这时兵驻徐州的张勋感愤清朝危亡,积极招兵买马图谋反攻南京,唐绍仪和段祺瑞怕他阻挠和议,不约而同地建议袁世凯诱杀之。袁世凯的秘书长阮忠枢是张勋的金兰之好,听说此事后十分担心,立即求助于徐世昌,徐世昌则马上赴徐州游说张勋。翰林老师驾到,张勋的态度马上转变,随即致电袁世凯,表示愿意拥护共和民国。张勋虽有勇无谋,但手握重兵,又屯驻徐州这样的战略要地,若非徐世昌的游说,民国的建立也许会横生波折。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前清王公显贵大多寄居青岛、大连、天津,徐世昌也在青岛做了寓公,以遗老自命。对于民国建立和袁世凯做总统,他本是有功劳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对清朝已经恩断情绝。满清的败亡是大势所趋,他做不到鲁阳挥戈;而清朝对他的恩宠是无可复加的,他在感情上却有节要守。所以,辅助袁世凯治理天下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他却激流勇退,甘愿为清朝“守制”。
被袁世凯尊为“嵩山四友”之一的李经羲
当时章太炎由上海去北京,曾受徐世昌的邀请到青岛一叙。章太炎素来狂放不羁,连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不放在眼里,不料见了徐世昌,竟然敬佩不已。一到北京,他便四处向人说道:“天下治世之才只有两个,一个是徐世昌,一个是李经羲。”当时徐世昌虽然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