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遗书:“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可见其死不瞑目,仍念念不忘外侮。如果我们了解他年轻时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就会加深对这句遗言的理解。
综论之,这七位“总统”,都只能说是复杂时代的历史人物,而不能一概加以简单的否定。中国社会一贯的传统,是以成王败寇的标准来界定英雄,故只崇拜打下江山的风流人物,而对声名狼藉的“军阀”不屑一顾。然而,这北洋时代的17年,不仅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迥异于民国后22年的“异数”,就这些“总统”的个人情况而言,也同样如此。只有通过他们,才能最充分地了解那个风云惊变、万象峥嵘的大时代。
目 录
序言
引言:说不尽的民国风云人物
袁世凯
一 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 焚稿从戎
三 末代班超
四 袁家军
五 前后“六君子”
六 出响马,无战事
七 末代宰相
八 先入关中者王
九 刺客、杀手、连环命案
十 民国从此成乱世
十一 此“君主”非彼“君主”
十二 罪在朕躬一人
十三 为日本去一大敌
黎元洪
一 壮士蹈海
二 南洋和北洋
三 宋江上山
四 杀武案
五 泥菩萨
六 截车夺印
冯国璋
一 龙、虎、狗
二 收顺御林军
三 大总统骗人
四 “吾家千野驹”
五 天津会议
六 田宅自肥之计
徐世昌
一 从龙之士
二 经略东北
三 “文人做总统”
四 偃武修文
五 “渔人”和“菊人”
六 人间重晚晴
曹锟
一 漫话“贿选”
二 曹锟与刘备
三 “最大的本钱”
四 好人不好做
五 生前身后名
段祺瑞
一 “人可死,荤绝不能开”
二 一元钱起家
三 三造共和
四 府院之争
五 “军阀祸国”
六 徐树铮之死
七 亲日派?
张作霖
一 “绿林学校”
二 东北王
三 逐鹿中原
四 四民主义
五 日俄的夹缝
六 大帅与少帅
附:本书大事记
咏北洋史事十二首
帝制崩溃前后的大转折年代,各路枭雄尽逞英豪,民国终成一局乱世。 从1912年袁世凯上台到1928年张学良易帜,是中华民国的北京政府时代。鉴于其军阀色彩,史家通常称之为“北洋政府时期”。走上北洋政府权力巅峰的,前后有七个人,即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张作霖。他们所处的时代,固亦属于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却与晚清大相径庭:一方面,帝制终结,共和创立;另一方面,帝制常有鲁阳挥戈的可能,共和却无取信天下的能力。这七个人在这一段重要历史中,扮演了非比寻常的角色。本书在主流史学观基础上,力求采用原始史料,以期完整展示他们的际遇沉浮,全面塑造他们的人物形象。读者可做小传读,亦可做信史看。
前言
无疑是缘分。得识夏双刃先生,居然是在网上购书。因而,引出了这一篇飞来之“序”。自幼,我生长在北京,自然接触了众多与皇城文化有关的人物。当我在大约小学三四年级时,读到第一部有关晚清人物的书籍,就是裕容龄女士根据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清宫琐记》。记得,母亲从东四六条口的租书铺借来这部书时,全家人都抢着阅读。无论是星期日还是平日,夜晚的灯光,总是映照着这部并不太厚的书籍。六十年代,在霞光街路东一个院落里——她的住所,见到了裕容龄这样一位传奇的老人。此后,我始终想得到这部书的初版本。 前不久,我在网上购得了这部整整半个世纪前出版的第一版《清宫琐记》,这使我喜出望外。售书者,就是夏双刃先生。当我与他联系后,才意外得知,他不仅是晚清、民国历史的爱好者,也有刻苦撰写的专著。当我阅读了他在网上发过来其所撰写的《乱世掌国》书稿时,更是感到投缘。 民国尤其是北洋时期的历史,虽然研究者并不算少,但囿于历史原因,很难在史料和观点上有所突破。而粗读了夏双刃的这部书后,深感他特别是在引用史料及观点上,有他独特的视点,是颇下了一番功夫的。北洋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概括地称之为是一个“走马灯式”的政权更迭。当然,这是一个在皇权垮台之后,陷于迷茫的历史时期。 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北洋时期的七个代表人物,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这一复杂历史现象的特点,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反映了尖锐的历史嬗变。在这一点上而言,他的这部书,从史料的发掘及研究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反映了在目前历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向,即断代史及历史人物的研究上,青年人不拘泥前人的的趋新观点和探索精神,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更况,据我所知,他还是一个业余历史研究者。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情形下,他能在工作之余暇,清心寡欲地埋首于故纸堆,探讨历史人物的谜团,毫无疑问是极为可贵的。 从人本角度看,在历史研究中,对于历史代表人物的研究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历史时代的代表人物,常常是解读这段历史的一把钥匙。从北洋史来看,这亦是史同一理,颇值得推荐之。或许,读者会从这部书里,透过北洋时期这段历史的各个代表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走马灯式的“走场”,而从中感悟到那纷繁而鲜活的历 史。 鉴此,匆匆作此序,聊表对作者和此书的持勉之意。 二○○六年一月五日于北京
一、一失足成千古恨
“中华民国”的30余年,是一个满纸荒唐的乱世,也是一段一把辛酸的恨史。惟其荒唐,实堪供恨!仅民国前10年,就有三件贻笑天下的恨事,一是洪宪帝制,二是张勋复辟,三是曹锟贿选。三件事接踵而至,将年幼的民国摧残得奄奄一息。而洪宪帝制,更是始作俑者。
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法选举出来的总统
后人常将袁世凯称帝的这段历史称为“秽史”、“丑剧”、“秘辛”,然回顾历史,终不如“恨史”两字更为贴切!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也是中国数千年来第一位正式大总统,论意义之重大,古往今来,除了始传家天下的大禹和统一中国的秦始皇,还无有能出其右者。古语云:“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他竟然抛开这古今第一等的荣耀,去追随尸居余气的帝王遗教,难道不是一件令自己痛悔,也令别人扼腕叹息的恨事吗?
何况,我们平心静气地来看袁世凯在称帝之前的表现,虽然毁誉参半,毕竟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
袁世凯的第一件大功劳,便是逼清帝退位,建立民国。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清廷迅速征调了精锐的北洋军前往征剿。但是北洋军“不知有朝廷,只知有项城(袁世凯)”,故行至孝感前线后,便逡巡不进,老帅荫昌莫如之何。朝廷迫于形势,只好重新启用袁世凯。袁世凯方一复出,北洋军即军心大振,一日之内攻克汉口,不久又攻取汉阳,南北双方的战斗力立分高下。如果北洋军继续猛攻,武昌多半是守不住的。但是北洋军却突然停止了进攻,主战的冯国璋被袁世凯撤换,替之以主和(共和)的段祺瑞。这便是袁世凯的“养敌自重”之计,若非其计,清帝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退位,而武昌也不可能如此幸运地保全。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誓词
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时代,袁世凯的政治地位也是倏忽突变的。由于他在戊戌政变时投靠后党,当慈禧太后逝世后,光绪之弟载沣做了摄政王,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只好称病辞官。武昌起义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他由罪臣一跃而为内阁总理大臣。但是由于时间太短,他并未达到历史上王莽、曹操那样大权独揽的地步,因此,他想逼帝去位,决非顺手牵羊那样简单。可是,他很好地利用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放任革命党在南方有限地发展,即所谓“养敌自重”,自己则跑到太后跟前去痛哭流涕,说革命党如何神通广大,朝廷军饷如何不足云云,先是将内帑的存银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