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掌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共和实进会和国民公党合并为国民党,推孙中山为理事长,自任代理理事长,实际负责党务,故后来的国民党人称孙中山为“国父”,而称宋教仁为“党父”。当时实力可与国民党抗衡的,还有章太炎为首的共和党和梁启超为首的民主党,为了获得国会中的多数席位,各党展开了激烈的竞选角逐。宋教仁为了竞选,历游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每至一处,必然登台演说,抨击时政,臧否人物,鼓吹责任内阁,慷慨激昂,义无反顾。他曾经演说道:

  我们接得各地的报告,我们的选举运动是极其顺利的。袁世凯看此情形,一定忌恨得很,一定要勾心斗角,设法来破坏我们、陷害我们。我们要警惕,但是我们也不必惧怯。他不久的将来,容或有撕毁《约法》、背叛民国的时候。我认为那个时候,正是他自掘坟墓、自取灭亡的时候。到了那个地步,我们再起来革命不迟。

  诸如“背叛民国”、“自掘坟墓”、“自取灭亡”等激烈措辞,在国会政治、政党竞选中显然是过激的,便是在欧美民主国家,也很少如此。当时民国刚刚成立,国会制度初创,袁世凯并无明显的背叛民国的迹象,宋教仁做如此演说,未免有欠思量。

  何况,事实上宋教仁对袁世凯本人并无太多成见,他临死都要上书袁世凯,颇有忠荩之忱,更不曾怀疑自己是被袁世凯所杀。那么,他何以又要在演说中如此攻击袁世凯呢?这便是他光明磊落的性格所致了。他攻击的其实并非袁世凯,而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守旧派;他要争的也不是总理位置,而是政党政治。他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是政客,因此不懂得政客的虚与委蛇、和俗浑光。

  在袁世凯看来,宋教仁也不仅仅是个讨厌的大嘴巴。宋教仁青春挥洒,才华横溢,有人爱之,也有人忌之。作为总统,袁世凯自然欣赏这样的青年才俊。他初见宋教仁即大为称赏,每谈政事,则夜半虚前席。当唐绍仪辞职,宋教仁亦辞去农林部长时,袁世凯即赠给他50万元以维持生计,却被宋教仁婉拒。先此,袁世凯曾给各部部长一本空白支票簿,恣其所用,结果到期还归时,惟有宋教仁的票簿分文未取。从此,袁世凯对宋教仁,才于爱惜之外有了畏惧之心。 

  袁世凯素来喜欢发掘和提拔后进,如北洋系的“北洋三杰”等人,就是被他从下级军官中发掘出来的。到了民国年间,他又对革命党的青年才俊眼热不已,如宋教仁、汪精卫、蔡锷等,都是他极力拉拢的对象。而这三人中,以汪精卫与袁世凯最为贴近,在拥戴袁为总统这件事上出力不少;蔡锷次之,曾经听从袁的召唤,抛弃云南总督的显职,进京效力;宋教仁与袁世凯最为疏远,因为宋的志向在内阁和首相,自认为与总统是平行线,不应发生利益往来。因此,当宋教仁在各地激烈演说时,袁世凯连连电召他进北京磋商要政,未必不是出于一片爱才之心,宋教仁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赵秉钧是宋案的最大嫌疑人赵秉钧致应夔丞送密电本原函

  1912年12月至次年2月,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宋教仁作为实际上的党魁,对出任总理、建立清一色的政党内阁信心大增。然袁世凯却对此忧心忡忡,乃电召宋教仁赴京面商国事。宋教仁认为大局已定,进京正当其时,于是欣然命驾。遂于3月20日晚10点,遇刺于上海火车站,弥留两日后逝世,年仅32岁。

  先此,前来送行的陈其美劝他道:“遁初,你不要太快活,仔细他们用暗杀手段对付你。”宋教仁听后放声大笑道:“只有我们革命党人才会暗杀人,哪里还怕他们来暗杀我。”于右任劝他改走海道,他嫌太慢,执意不从。作为一个政治家,却没有丝毫的政治敏感度,竟有“只有我们革命党人才会暗杀”之类的小儿之见,完全忘记了他华兴会老朋友吴禄贞的前车之鉴。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教仁之死,亦不枉矣。

  数日后,正凶武士英和协凶应夔丞落网,并在应夔丞家中搜到赵秉钧给应的密电码一册及叮嘱应“以后有电直寄国务院”的密函一件,以及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指使应行刺的函电多件。应夔丞其人,原来竟是国民党的同志,在宋教仁治丧时,还若无其事地走动其间。

  通常认为,杀害宋教仁的主使人即袁世凯,但事实上并无确凿证据可以证明。袁世凯对北洋人物的沉暮之气日渐不满,一度有招揽贤才的渴望。如召蔡锷入京,便是为改革军队储备良将。对宋教仁则更甚,一度曾有意任其为总理,以组织“混合内阁”。或有人认为宋教仁过于年轻,可是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时,又何尝不年轻呢?

  宋案的主使人,更有可能是赵秉钧。赵秉钧的总理位置是代理的,而最可能取代他的便是宋教仁。首先,袁世凯欣赏宋教仁,有意任其为总理,组织“混合内阁”;其次,国民党已赢得国会选举,必推宋教仁为总理,组织“政党内阁”。何况,宋教仁在各地的演讲中,多次点名批评了赵秉钧。

  宋教仁在演说中,曾说袁世凯“背叛民国”,他本快人快语,袁世凯听说后,自然会有不悦之色,说不定还会骂娘,会拔剑斫案。宋教仁在黄州的演说词被总统府秘书剪呈时,袁世凯即大怒道:“他口锋何必如此尖刻?”赵秉钧作为近臣,察言观色,正中下怀,便迫不及待要立这件大功劳了。

  而具体负责刺宋的是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刺宋前,洪述祖在准备南下时谒见袁世凯,说现在国事艰难,总统种种为难,不过二三人反对所致,若能设法剪除,岂不甚好。袁世凯答道:“一面捣乱尚不了,何况两面捣乱?”显然没有杀宋之意。而刺宋后,洪述祖回京又入府晋谒,袁世凯问他宋教仁为谁所害,洪述祖回答道:“总之是我们的人,是为总统出力者。”袁世凯当即面露不豫之色。洪述祖是袁世凯六姨太的近亲,因此常在总统府内走动,如今见总统脸色大变,自知大事不好,乃避祸于青岛租界。

  还有一事可以说明赵秉钧的嫌疑最大,那便是赵秉钧之死。1914年2月,他突然中毒,七窍流血而死。一般人认为是被袁世凯灭口。其实,他一直都是袁世凯的亲信,并刚被袁任命为总理,其在袁的心目中就算不如宋教仁,也断然不会被袁当作一个杀人工具来用;就算是被委以杀人任务,事后也断然不会被当作替死鬼来处理。一般来说,若追究责任,到洪述祖这一级就可以了。历史上,贾充为司马昭弑君,但承担责任的却是成济、成倅兄弟。同样的,袁世凯让冯国璋暗杀陈其美,但若东窗事发,也决无可能让冯国璋承担这个责任。因此,杀赵秉钧者,确应该是袁世凯,但袁世凯杀他的目的,更有可能是为宋教仁报仇。同样,当从上海越狱回京的应夔丞来觐见后,袁世凯当即对雷震春说:“这个人杀死了遁初,我必杀之为遁初报仇。”不数日后,应夔丞在天津杨村被乱刀砍死,死状极惨,如果仅是灭口,一枪毙命便是,又何必下如此重手,显是报仇泄愤。他要报仇,不仅是出于对宋教仁的哀矜,也是因为憎恨赵、应等人令自己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其余两位当事人:武士英在狱中暴卒,为应夔丞灭口;洪述祖因是袁世凯内亲,得以保命于青岛和上海的租界,1917年被宋教仁之子宋振侣访知,起诉于上海检察厅,被判绞刑处死。

  据说袁世凯为宋教仁之死挥泪不止,曾说:“前亡午桥(端方),后亡遁初,我之大不幸也。”或有人劝其通电自辩,他叹道:“我代人受过多了,从未自辩。我虽不杀遁初,遁初却因我而死,又何必辩。若是明白人,就该想到,如果我要杀他,又何必招他来京呢?数次召他来京,却在他将行之际杀之,这岂不是授人以柄吗?就算傻子也不会这样做的呀。因此我不自辩,相信总有真相大白之日。”

  清末民初最活跃的革命家黄兴

  他有一句话说得好——“我虽不杀遁初,遁初却因我而死”。虽然他未必是主使,但客观效果是一样的。国民党已经认定是他,誓必报仇,黄兴且撰有著名的挽联: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

  联中提到的张振武,是武昌首义的功臣,与孙武、蒋翊武并称“三武”。袁世凯之所以杀张振武,是为了造成黎元洪与革命党的矛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