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西特指出,这种从地球上所见的时间的变慢,有一轻微的证据。有些旋涡星云是我们所知道的最远的物体。它们光谱中的谱线,与地球上光谱的同一谱线比较,位置颇有移动,如哈布耳所指出的,绝大多数部移向红端。这现象经常被解释为由于旋涡星云具有很大的退行速度(比较其他任何天体的都大),这现象有时又被解释为宇宙的膨胀。十分可能,我们现在所观察的这一现象,就是从地球上可以看见的原子振动的变慢,即大自然的时计的速度的改变,或时间的尺度的变化。 

  天体物理学近况 

  现在已有许多证据表明,星际空间有稀薄物质的存在。猎户座&星是一对双星中的一个成员,与上述的别的双星一样,当其环绕其伴星旋转时,其谱线表现有移动的现象。1904年,哈特曼(Hartmann)注意到H和K两条钙线,并不参加这种周期性的移动,而且在别的双星的光谱里纳的D谱线也象是驻定的。但是普拉斯基特(Plaskett)与皮尔斯(Pearce)发现这些谱线并非真正固定,而表现有相当于我们的星系自转的运动。这些差不多固定的谱线,只在1000光年外的恒星光谱里才看得见,而且恒星距离愈远,这些谱线愈强;它们显然是散布在空间的钙和钠所造成的,在有些地方,凝聚成宇宙云或气体星云。这种星际物质的密度极小;就平均而言,这是10…24,即每立方厘米内只有一个原子;即在一个典型星云(例如猎户座大星云)的中心,也是10-20,只有实验室所能造的高度“真空”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由于碰撞的稀罕,宇宙云里的质点不会丧失很多的热量,其所能维持的温度达15,000℃,而空间里陨星的温度可以降到…270℃,仅在绝对零度上3度而已。 

  气体星云不自发光,而是靠其范围内的极热星的光而发光。极热星所发的光激发星云的质点,使其射出不同周期的光线,换句话说,即造成荧光效应。还有所谓暗星云。这种暗星云阻碍其后面的远星的光透过。暗星云可能与亮星云具有相同的性质,只是在其范围内没有热星激发其发光而已。这些星云里的质点、大小和光的波长相似;它们具有很大的吸光能力。 

  亮星云光谱中有明线,主要是电离氢和氦的谱线,以及实验室里还没有见过的谱线,例如其中两条绿色的谱线,假想其起源于一末知的、名叫氧的元素。但是,1927年包温(I。S.Bowen)发现这些奇怪的谱线是由双电离氧原子所造成的,所谓双电离氧原子也就是其卫星电子从一个轨道跃到另一轨道。在地球上比较扰攘的环境里这些轨道间的路径是不通行的,可是在安静的星云里,在长时间内这路径是敞开的。其他谱线生于单电离的氮,其卫星电子也遵循“禁戒跃迁”。可见空间里有氧和氮(我们熟悉的空气)以及钠和钙。 

  1869年,勒恩假定太阳上的质点和理想气体中的质点一样活动,而且假定其内部的热量是物质的。他在这种假定下计算了太阳的理论温度。可是爱丁顿指出辐射的重要性,它从内部出来,被外层的原子和电子所捕获,由X射线降级到可见光,因而能量只是缓缓地逸散。所以近些年来人们觉察到在高温下,辐射的和物质的两种热量之比比较想像的大,事实上这两者大约是相等的。在5000℃的温度,辐射压在每平方英尺上约为1/20英两,可是在太阳中心两千万度的高温下,辐射压在每平方英寸上,高达三百万吨。 

  我们考虑到太阳里自由运动的质点的压力,就可以估算出使太阳维持其所观测到的体积所必需的内部温度,起初人们认为太阳里的自由运动的质点是一般的原子和分子,但是现在我们要用新的原子理论去讨论这个问题。 

  纽沃尔(Newall)曾向爱丁顿表示,太阳或恒星里的高温必使原子电离,或者说剥掉它外围的电子。例如就氧原子而论,它的原子量是16,其外围电子有8个,再加上一个核,质点的数目为9,因而其平均量为16/9或1.78。从锂的1.75到余的2.46,这些量都接近于2,可是就氢而言,原子分裂为两个质点:即质子与电子,质点的平均量为1/2,而不是2。因此,就温度的问题而言,我们可将质点概括地分为氢和非氢两类,含氢愈多的星,其理论的光度愈小。根据观测到的光度,好象1/3氢和2/3非氢的比例适合多数恒星的观测到的性质。1929年,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与霍特曼斯(Fritz Houtermans)指出,在太阳里很高的温度下,原子核如果损失了外围电子的保障,可能也遭到摧毁。 

  恒星物质电离的概念受到量子理论的支持。这一概念最初是埃格特(Eggert,1919年)提出的,后经萨哈应用(1921年)到恒星外层,因而建立恒星光谱的现代理论。 

  天文学家考虑了新的有关原子的知识,复回到勒恩的理论,仍假设巨星的质点的作用如理想气体,即使在上述的致密的恒星里也是这样。在这些致密的恒星里,原子被剥掉了外围的电子,因而它们的核和脱离了的电子的作用,象独立的质点一样。 

  银河系以外,在遥远的距离处,还有别的星系,以旋涡星云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里。在威尔逊山100时反射望远镜里,用抽样法估计,能够看见的旋涡星云之数,当以千万计;其中最远的可能在五万万光年以外。现在制造中的200时反射望远镜能够探寻到两倍远处,因而可以显出八倍多的星云,如果它们是均匀的分布,而空间里又无吸光的物质的话。这里可以提说一下:以上所说的宇宙线来自这些外围区域,即星际空间或旋涡星云。 

  以上说过,旋涡星云的谱线和地面对应的谱线比较,是向红端移动的。这表示星云有一种退行,这退行的速度是和距离成正比而增大的,现在认为这是宇宙在不断地膨胀的表现。德·西特的空间理论〔它通过弗里德曼(A.Friedmann)与勒梅特(G.Lemaitre)的数学研究,和爱因斯坦的理论联系起来〕也认为有这种膨胀的宇宙,所以我们可说观测与理论是符合的。 

  米耳恩指出,如果起初星系具有现今的速度,而密集在小范围内,其中具有最大速度的,现在会离开得最远;我们应可得到所观测到的距离与退行速度之间的关系。1932年,爱丁顿估计这速度是每百万秒差距每秒528公里,在15万万(1.5×109)年后,宇宙的大小便增加一倍。这样说来,宇宙的初始半径就是328个百万(3.28×108)秒差距或10万万6800万(1.68×109)光年;宇宙的总质量为2.14×1055克,或1.08×1022个太阳的质量,宇宙的质子数或电子数为1.29×1079。528那个基本数字可能需要减小。这个不可逆或单向的过程的设想所引起的问题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熵的不断增长所引起的问题是相似的;两者都指出有一确定的开始,能量的供给量逐渐降低,以至于终于竭尽。有人说我们现令的热力学可能是膨胀宇宙的一种特性;事实上托尔曼(Tolman)就提出一种相对论性的热力学,认为在不断收缩的宇宙里第二律是反向的。能量愈来愈多,从辐射再形成物质是可能的。在这些思路上,我们也可猜想有一种脉动的宇宙,我们碰巧正好生在它的膨胀阶段,这样便不需要一个开始或者终结了。 

  最终的问题是:太阳和恒星所辐射出的能量的来源是什么?既然内部的温度须维持几千万度,所以这能量不能从外面而来,似乎必须是某种原子内部的能量。爱因斯坦的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即1克物质具有9×10'20'尔格的能量)说明太阳所储蓄的总能量为1。8×10'54'尔格。以现在的输出率计,这足够供给15万亿(1.5×10'13')年,但以质量变少,因而输出率逐渐变小,这时间可能还要长些。由计算得知太阳的年龄5万亿(5×10'12')年。这是在质子与电子互相湮灭的假设下得出的结果,但上面说过,由于阿斯顿的工作,由于正电子的发现,这个假设难能成立了。 

  1920年,阿斯顿对于氢原子量的精密测定说明,氢嬗变为别的元素时,可以得到大量的能量,这样便提供了能量的另外一种来源。在近几年来,这个来源看来更加可能。这个过程进行的方式就是在碳和氮的催化作用下,氢转化为氦。 

  这样所获得的能量自然比由湮灭理论而得的少些,因湮灭用去太阳的全部质量,而由氢嬗变为非氢只用去了质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