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0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 目 录

书屋絮语书屋絮语澧  人
书屋讲坛重思百年“国民性”论述伍  国
人物春秋 鲁迅与田汉廖久明
人物春秋 费孝通与林耀华李  刚
人物春秋 唐德刚与李敖章成帅
书屋品茗 人情世界的异态返照李兆忠
书屋品茗 周作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耿传明
书屋品茗 曹聚仁眼中的鲁迅李世琦
书屋品茗 苏青:谋爱不成的退守蒋晓敏
思史佚篇 法国大革命琐谈袁传旭
灯下随笔 大雁哪里去了?蔡蓬溪
灯下随笔 大淖风荷张志东
灯下随笔 一种身体社会学章益国
边走边看 惊诧于一种高论曹卫国
边走边看 从一次饭局想到的格  桑
说长论短 “北京政变”中的胡适黄  波
说长论短 五四时期知识界的“挟洋自重”陈文彬
流年碎影 俞氏三代悼亡诗谢超凡
编读往来 事实的金石声陈林群
史海钩沉 我参加“提审胡风”的前前后后王锡荣
史海钩沉 靠天吃饭郭  梅
史海钩沉 江湖,江湖王国华
封    二 东岳胜境张仁芝 画
封    三 溪  声萧沛苍 画
预    告 2006年第8期目录萧沛苍 画
预    告 《书屋》十年文献光盘


  《书屋》二〇〇六年第七期
  作者:未知

  书屋絮语

  书 屋 絮 语
  ? 澧
  人
  如今三十岁以上的人,有谁没见过大雁南飞、秋山旷远的景象?但不知从何时起,那长空雁阵却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且未引起什么特别的伤感。受物质主义大潮之裹挟,现代人但识风尘劳扰,而不知云水盘桓——雁去雁来谁管得,举世皆为名利忙。
  所幸芸芸众生中仍有天机清妙、托怀玄远之人。大雁哪里去了?蔡蓬溪先生怅望千秋,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哀感顽艳的文字为远逝的鸿雁招魂。迟钝如我,亦不禁为之掬一把同情之泪。
  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来,翩翩鸿雁是报告春秋轮回的使者,它如期的迁徙昭示着天人之间的神秘感应。当雁阵惊寒、秋风四起、无边落木萧萧下,敏感的心灵怎不生发对山河岁月的敬畏和叹服。雁鸣有凄切之意、物哀之美,而飞翔万里又寄寓着生机和希望。苏武困居匈奴十九载,北海牧羊,节旄尽脱,其孤怀遗恨尽付于鸿雁传书。一段传奇穿越两千年,人们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人生在世,都难免思亲怀乡之苦。此种情愫既深婉又崇高,为美好人性之表征。放眼中国文学史,恰是鸿雁意象极大地启发了人们的诗性,使游子意、故人情获得了尽乎完美的表达。“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唐人杜牧的诗作寄意遥深。羁旅之人极目远眺,雁影将断未断之际,正是乡愁最浓之时。
  清代画家边寿民以画芦雁著称于世。郑板桥对其才能推崇有加,赋诗云:“画雁分明见雁鸣,缣缃飒飒荻芦声。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别离情。”两位大师哪里想到,二百多年后,给他们带来无穷遐思的大雁将失去居所和雁道,终归于无何有之乡。倘他们起于地下,见此寂寥之天空,亦必精神殒丧,了无生趣。
  工业文明唤起了人类无法魇足的欲望,在扩张过程中,鸿雁便不幸沦为一种牺牲品。可人类并非天外来物,它与其他地球生灵是相互成全的。当人类把众多的生灵推向绝境时,自身也必然会踏上一条不归路。现在忏悔也许还来得及,纵不能召开地球万物恳亲大会,也该懂得对其他生灵实行开明专制。兔死狐尚且悲,雁逝而人独不惊,可乎?
  当秋天再次来临的时候,会有奇迹发生吗?我愿和蓬溪先生共同守望。
  中国古地图——
  地
  理 图
  《地理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幅全国性石刻地图之一,现藏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绘制者南宋黄裳(1146~1194),四川剑阁人,字文叔,号兼山,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先后任巴州通江尉、国子博士、秘书郎兼嘉王府翊善、起居舍人、礼部尚书兼侍读等职。原图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前,为其绘制并进呈嘉王赵扩(后登位为宋宁宗)的《太极图》、《三才本性图》、《皇帝王伯学术图》、《九流学术图》、《百官图》、《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八图之一。现仅存后三图,为王致远从四川获得后于淳祐年(1247)
  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时刻石于苏州,与《平江图》一道合为该馆所藏天、地、人、城四大镇馆宋碑而誉为国宝。该图碑石宽一百零四厘米,长二百二十厘米,无碑额。图无画方,纵一百九十七厘米,横一百零一厘米,比例尺约为五百万分之一。图下部有王致远跋文。
  图绘范围北至黑龙江、长白山,西至玉门关,南至海南岛,东达华东近海。标注了南宋诸路、府、军、州等行政建置计四百三十处,所有府、州名称均刻成阴字,加方框;路名刻成阳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之地名不加框。河流为单曲线,山脉用写景法,森林及长城则为形象符号,颇有立体感。河流名以椭圆形符号括注于河源处,计七十八条;山岭注记以方框括之,约一百八十座;另有湖泊二十七处,山隘二十四处。在居庸关长城之北绘有一片林木,加注“平地松林广数千里”。长江源注记于岷山,黄河源注记于积石,明显受《尚书·禹贡》之影响。但实际所绘长江主流自泸州上溯向南而再向西,而非上溯向西再向北之岷江;黄河下游在沧州以北今天津附近入海,记注“河口”二字。这些表明对长江、黄河真正源头之了解已超过其他宋代地图。海岸线和山东半岛的轮廓以及黄河中游的折曲等都大体正确,接近当代测绘水平。
  图之边缘处还加注了一些政治地理方面的注语,如西北部有党项、夏国、回鹘、沙陀、龟兹、鞑靼界、佛顶林衙等名和‘契丹遗族奔避于此’等词语;东北部有“高丽、新罗、女真、渤海四属之地”;西南部标有“铜柱,马援立”、“欢下都督曰南郡,去京六千七百里,县四”等,乃使观图者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故国疆土今入异国”的黍离之情,达到以图激励斗志之目的。
  (万 方 文)

  重思百年“国民性”论述

  
  ? 伍 国
  一
  二十世纪以降,对“国民性”、“民族劣根性”的反思和批判不绝于耳。鲁迅及其小说杂文总是被自然地与对国民性的激烈批判相联系,赞者奉为圭臬,疑者不以为然。对国民性话语在二十世纪初的起源和多元流变略加检讨,可见“国民性”是一个逐渐演化形成的话语,实包含对国民性中正反两方面的认识,与反对专制密切相关,包含对解决路径的探讨,也受着论述者的个性、心态和当时的客观形势之影响,断不可以“批判国民性”一概视之。
  谈中国国民性问题,必须回溯到十九世纪末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的著作《中国人的性格》,即鲁迅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立此存照(三)》中提到的希望有人翻译出来的“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中国人的性格》1890年在上海英文《北华捷报》连载,后由纽约一家公司结集出版,算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中国人性格和文化心理特征的著作。书中列举的中国人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注重面子和善于做戏;过度节约;勤劳刻苦但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思绪含混;坚韧,善于忍耐,却缺乏同情心;相互猜疑而缺乏诚信;极端迷信,谣言泛滥。史密斯意识到生存条件是形成中国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成千上万命该贫困而又无知的人,他们的眼界狭窄,自然头脑含混。”同时,作者指出:“在许多地区,他们的社会生活条件使得有相当比例的人总是生活在死亡线上。”史密斯还认识到,中国人过度依赖自己的历史经验,导致因循守旧而在知识上有“致命的缺陷”——“广大的中国人没有见到过条件更为优越的国家,因为他们对其他国家一无所知”。尽管作者怀有自己的宗教目的,但还是正确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其虚伪的一面:“真相在中国是最难获得的”;“中国政客的生平和公文,就像卢梭的《忏悔录》,情感高尚,而行为卑鄙。他砍下十万个头颅,却引用孟子的话论述生命的神圣。他把修筑堤坝的钱塞进自己的腰包,导致河水淹没一个省,却为人民的背井离乡而哀叹。”但作者的目的并非专为“批判”。他完全承认中国的机制有很强的自我修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