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 :1,敌人的气焰十分嚣张,我军与之一交手,却能连胜三局,真不容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军采取诱敌深入方针,“蘑菇”战术,以及欺诈和佯动等计谋,是出奇制胜、达成战役目的的重要因素。
首战青化砭,歼敌31旅(欠1个团)。
西北我军主动撤出延安后,根据胡宗南集团仗恃其兵力优势,急于寻找我主力决战的企图和骄狂心理,决心将计就计,诱敌就范。遂以第1纵队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佯装掩护主力撤退之势,诱敌主力向延安西北的安塞方向追击,而我军主力,则秘密地向延安东北的甘谷驿、青化砭、蟠龙地区转移,待机歼敌。敌为我军的佯动所迷惑,误认为我军主力向安塞方向撤退,即以整编第1军之5个旅向安塞扑去;同时令其第31旅(欠第91团)前出青化砭,保障其主力翼侧的安全。
我军悉敌第31旅前出青化砭情报后,决心集中5个旅,以伏击战法,在青化砭以南地区歼灭该敌。3月25日,敌第31旅由拐峁出动北犯,10时,进入我伏击圈内。我军按预定部署,拦头断尾,东西夹击,迅猛攻击,经1小时40分钟激战,将该敌2900余敌人全部消灭,敌旅长李纪云被活捉,我军首战告捷。
继战羊马河,歼敌135旅。
青化砭战役后,果然不出我所料,敌调头东进,围追我军。我军为达使敌十分疲劳和十分缺粮,然后寻机歼敌的目的,遂以部分兵力吸引疲惫敌人,敌人向东,我向西,主力于3月底转移到蟠龙西北地区休整,隐蔽待机。
敌31旅被歼,才知我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即令整编第1军5个旅与整编第29军,分向延川及其以北地区进犯,追寻我军决战。敌自3月26日至4月3日先后占领延长、延川、清涧和瓦窑堡,但均扑空,兵疲粮缺,陷于进退维谷之中。遂以135旅守备瓦窑堡,主力于4月6日南下蟠龙、青化砭地区补给,视情况行动。
我军发现北进之敌有抽兵南下援晋的意图后,为了拖住敌人,策应太岳兵团在晋南作战,决定打击经永坪南下之敌整编第29军,但未奏效,主力机智的转移至蟠龙、瓦窑堡大道两侧地区待机歼敌。
永坪一仗,敌发现我军主力尚未远离,即以整编第1、第29军11个旅,向蟠龙、青化砭地区进犯,兜围我军;同时令调第135旅南下配合作战。
13日,我第1纵队部分兵力阻击敌主力的牵制行动,使敌中计,敌误认为我军主力在瓦窑堡、蟠龙大道以西地区。敌集中整编第1军5个旅和整编第29军向此方向攻击,并急令第135旅迅速南下,向其靠拢。
4月14日8时,敌第135旅分两路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两侧高地南下。9 时许,我迅速将该敌包围于羊马河以北的三郎岔附近地区,我阻援部队已
阻止了敌军主力的东援,经7小时激战,将该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再战蟠龙,歼敌167旅等部。羊马河战后,敌发现我军主力在瓦窑堡以南地区,西进之敌整编第1、
第29军,急忙掉头东进。此时,我军主力秘密转移到瓦窑堡西北和瓦窑堡至清涧大道以南地区,休整待机。敌人不明我军去向,不得不于4月7日南返蟠龙补给。此时,由于我军佯动迷惑敌人奏效,蒋介石得到了“中共中央及共军主力已开始东渡黄河”的情报,当即令胡宗南9个旅,迅速北进,并令榆林邓宝珊部南下配合,企图南北夹击,围歼我军于葭县、吴堡地区,或逼我军东渡黄河。4月26日,敌留第167旅及地方保安团队约7000人守备蟠龙,主力向绥德方向疾速开进。我军在察明敌军企图及动向后,决定因势利导,乘敌主力北上绥德,回援不及,歼灭蟠龙守敌,遂以359旅一部并抽调各旅一个排,配合绥德分区地方武装及由晋绥渡河的独立旅,伪装成主力,节节抗击,诱敌主力北上绥德,同时对蟠龙之战作了攻城阻援的周密部署,5月2日,敌主力9个旅已进至绥德,我军当晚即对蟠龙守敌发起攻击,战至24时,将守敌第167旅等部6700余人,全部歼灭。5月4日,胡宗南得悉我军围攻蟠龙,始知上当,急令其主力回援,但时至9日赶到蟠龙时,我军早已转至安塞地区休整了。
(五)诡秘与神速
《管子》曰:“径乎不知,发乎不意。径乎不知,故莫之能御也;发乎
不意,故莫能应也。故全胜而无害。”①其意是说,要从敌人不知道的路线秘
密进军,要在敌人意料之外发起进攻。我行军路线,敌人不知道就无法抵御;
我进攻出敌意外,所以敌无法应战。因此,我能获得全胜而没有损行动诡秘
和出奇制胜是紧密相联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
古人所说的“韬之以秘密,出之神速”,极其透彻地阐明了行动诡秘对于出
奇制胜的重要意义。
现代战争中,由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得行动诡秘更加困难和更
加重要。要想达到出奇制胜,必须严格地隐蔽自己的企图。如果企图暴露,
则无出奇可言。为了隐蔽自己的企图,可以使用多种手段,诸如严密封锁消
息,及时发现敌人的侦察手段,或将其消灭或加以利用。也可以制造假情况,
使敌人判断错误。隐蔽企图,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较长时间内,更难做到。
因此,应该预先有充分的准备,假如一旦发现自己的企图暴露,则应及时采
取应变措施,或者改变原来的行动时间和行动地点,或者改变行动方法。
要出奇制胜,还必须强调“兵贵神速”。行动一经开始,应果断、坚决,
切不可拖延。一者因为战机转瞬即逝,二者因为双方都在侦察情况。一般说
来,隐蔽企图,在行动开始时,或者在行动开始之前,都是比较容易的。开
始行动后,时间拖得越久,越难保守机密。为达到行动迅速,则应事先多考
虑几个行动方案,多设想些困难情况。在行动开始后,切不可因受到局部的
挫折而丧失信心。即使有损失也在所不顾,坚决打到底。例如,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我38 军某部派出一支精干的侦察分队插入敌后,奇袭敌军防守的战
略要地康定大桥。在执行任务中被敌发现,但分队指挥员不顾伤亡,硬是坚
持打下去,终于炸掉大桥,完成了奇袭的任务。
① 《管子·兵法第十七》。
第二十三章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是历代军事家公认的制胜原则之一,也是军事谋略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因为它是斗智基本规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集中反映。古人说:术不过集散,法不过分合。尽管古今中外的兵书上都有集中兵力这一条,但真正做到“我专而敌分”,就得有高超的谋略艺术,特别是弱军战胜强军更是这样。马克思说:“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①所谓奥妙,当然离不开施计用谋。战略上两面作战,进攻时四面出击,防御时分兵把口,乃兵家所忌。如果照此做去,势必分散兵力形不成拳头,结果只能失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乃是我军的传统战法。
一、集中兵力与克敌制胜
《孙子》说:“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②;(镒、铢,是古
代重量单位。1镒为24两。1两为24铢。镒与铢的比例为576:1。以镒称
铢比喻为兵力占绝对优势,以铢称镒比喻为兵力占绝对劣势);“用兵之法
十者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③,“以众击寡”④,“并敌一向,千
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孙子》的这些论述,揭示了用兵的规律性的东
西,特别是其中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是很可取的。一是用兵要以实力为基
础;二是用兵要有重点,不能四面出击;三是只有以集中对分散,才能奏效。
以上三条都有个斗智问题。
后人对集中兵力原则的论述,直到克劳塞维茨为止,还没有超过《孙子》
的。至于运用得好的,那倒不乏其例。例如中国的孙膑、韩信、陆逊等都是
集中使用兵力的能手。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1619年3月进行的萨尔浒之战中,他以6。8万旗兵
对11万明军,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巧妙集中兵力,结
果大败明军。拿破仑在其20余年的戎马生涯中,进行过50多次大的战役,
多数战役取得了成功。他的用兵突出特点就是:在决定性的时间最大限度地
集中兵力于一个决定性的方向和地点,造成局部优势,一战而胜,再及其余。
奥斯特利茨战役堪称拿破仑用兵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此役,他以了万法军大
战10万俄奥联军,结果以法军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