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腹部被连插三刀,加上彭老总在西北战场死死拖住胡宗南不放,山东许、谭兵团又积极行动,吸引住大量国民党军队。蒋介石、白崇禧(国民党的“小诸葛”)等顿时阵脚大乱,疲于奔命,手足无措。“哑铃”的两个“把”
     (陕北、山东两个重点),被置于无用武之地,哑铃的“柄”却被折断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斗智艺术多么高超,蒋介石、白崇禧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等他们定下神来苦思对策重新反扑时,刘、邓已在大别山逐步站住脚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对金陵城的威胁,一定要设法排除。蒋介石等不惜老本,孤注一掷,但以后的日子每况愈下,无可亲何?!
     回顾这段历史,老一辈革命家的“谋全局”的形象,历历在目。毛泽东当年运筹全局,但始终把握中心环节,大别山这只棋是要棋,只要这只棋活了,全局皆活。局势的发展,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这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一幕,是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目的和总路线服务的。自此之后,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加强战略意识,立足全局,如此重要。那末怎样处理战略与战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呢?毛泽东说过,我们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个概念,这就是:
     战略上(全局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局部上)重视敌人;战略上以一当十,战术上以十当一。毛泽东精辟阐述的全局与局部、质变和量变的辩证法,是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思索的。一切神机妙算,皆出于此。毛泽东解决了古今中外兵家的难题:从全局上看,敌强我弱如此悬殊,那么怎样才能以弱胜强呢?这就要我们在局部上造成我强敌弱的态势,逐步消灭敌人。仗要一仗一仗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当我们取得许多局部胜利之后,总体上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再通过最后的决战,夺取全局的胜利。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是以弱胜强的三大通则。
     从战略上说,我们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敌人处于战略的外线,居于战略进攻地位,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我们则处于战略的内线,居战略防御地位,应自觉采取战略的持久战。所有这些,都是由敌强我弱这个特点决定的。
     从战役战斗的作战方针来说,我们采取的是“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这与我之战略方针“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正好相反;然而,又恰是实现这样的战略方针之必要的作战方针。如果战役战斗方针同样是“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那就无法形成优势,也摆脱不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毛泽东的斗智艺术高超,恰好表现在正确处理战略与战役、战斗之间的关系上。
     由于我们坚决地采取了战场作战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方针,就不但在战场上(局部)改变着敌我之间的强、弱、优、劣形势、而且将逐渐地变化着总的(全局)形势。在战场上,因为我是进攻,敌是防御;我是多兵处外线,敌是少兵处内线;我是速决,敌虽企图持久待援,但不能由他作主;于是在敌人方面,强者就变成了弱者,优势变成了劣势;我军方面则反之,弱者变成了强者,劣势变成了优势。在打了许多胜仗之后,总的敌我形势便将引起变化。从全局来说,敌人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占统治地位;而从局部来说,我军则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占统治地位;许多局部的质变(对全局是量变)必将影响全局的变化。这就是说,集合了许多战场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胜利之后,就逐渐地增强了自己,削弱了敌人,于是总的强弱优劣形势,就不能不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
     妙就妙在这里:敌分路向我进攻,敌处战略外线,我处战略内线,敌是战略进攻,我是战略防御,看起来对我是很不利的。然而我可以利用地广和民众条件两个长处,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阵地战和游击战只作为辅助的作战形式。主要采用灵活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以几个师对敌一个师,几万人对敌一万人,几路对敌一路,从战场的外线,突然包围其一路而攻击之。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迅速解决战斗。一战如此,他战皆然。星星之火,终于燎原。我之小块革命根据地,逐渐变成大块,解放区先是分散的后来逐渐联成一片,以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是辩证地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无不闪耀着毛泽东的斗智辩证法的光辉。尽管未来战争因条件变化会有新的打法。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则仍然是适用的。
     前面我们说的是战争年代的情况,和平时期是否也有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况且战时的全局观念必须依靠平时来培养。
     战略上(全局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局部上)重视敌人,这是普遍真理。既敢于胜利,又善于胜利,就能无往而不胜。否则非左即右,要多花代价就是了。
     智者会辩证地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愚者会把两者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谋略水平如何?同敌手较量见胜败,与同僚相比见高低。
第十六章效益优化
     效益优化,是军事谋略的重要原则之一。军事谋略要求巧于运筹,善于智取。智取总是同蛮干相对而言的。斗智的目的就是要重效益(战果)。一个企业的经营总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本小利大的最佳方案。一个指挥员打仗,也是这个道理,总要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胜利。有的仗花了很大代价却自己打败了,有的仗把敌人打跑了,或打个平手,打成击溃战,有的仗虽打胜了,但己方伤亡太大,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有的仗代价小、胜利大,称之为漂亮仗。是否用智和用谋,是否巧妙,结果不一样,显出指挥员指挥艺术和谋略水平的高低。这里不仅有个政治责任心问题(勇敢、负责),而且有个科学态度和方法问题(智、巧)。指挥员的职务越高,越要讲科学,越要求智勇双全。绝不能以部属的生命当儿戏,一着不慎,就会增加许多无谓牺牲。指挥员要懂得上中下策比较,择优用谋。
一、以最小代价谋取最大胜利
     戚继光说:“夫大战之道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何谓算定战?算得多,算得少是也。何谓舍命战?但云我破着一腔血报朝廷,敌来只是向前便了,却将行伍等项,平日通不知整饬是也。何谓糊涂战?不知己,不知彼是也。”①  
     显然,戚继光是反对“舍命战”和“糊涂战”而主张“算定战”的。所谓“舍命战”,就是凭匹夫之勇打无准备之仗。所谓“糊涂战”,就是不了解、不分析敌我情况打莽撞仗。所谓“算定战”,是先谋后战,从各方面权衡利弊、严格计算,合算才打,不合算不打。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讲了一篇谋略中的军事运筹学道理,至今仍然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也不管是哪一场战役或战斗,敌对双方的力量总是处在激烈的冲突之中,总是处在不断损耗的过穆中。损耗越大,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损耗越小,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战争或战役战斗的结束,就是这种损耗的结束。
从代价理论的角度来讲,军事谋略通常以敌人的损耗为假定前提,以此
来决定投入作战的军事力量的最低限度。例如,我要全歼或击溃敌人一个师,
由此决定出我投入作战的军事力量的基本数量,这可以规定为我之主要作战
方向上的力量的投入;同时,又以敌人投入作战的总的军事力量为现实前提,
决定出我投入作战的军事力量的最高限度,这可以定为主要和次要作战方向
上的力量的总投入。如果在主要作战方向上,我之军事力量的损耗小于敌人
之力量的损耗,则称我之代价小,否则称代价不小。如果在这一方向上我以
小的代价达成了这一方向上的目标,则称以小代价取得胜利,否则称以不小
的代价取得胜利。如果在主要和次要作战方向上,我之军事力量的总损耗仍
小于敌之力量在我主要作战方向上的损耗,则称我之代价最小,否则称不是
最小代价。如果我以最小代价达成了主要作战方向上的目标,则称我以最小
代价取得了胜利。如果我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