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导未来战争。
     (二)进与退
     进与退以机动为基本特征,同进攻和防御密切相关。进与退是军事谋略范畴中又一对重要范畴。
     “进”与“退”是对立的统一。《孙子·军争篇》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于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也。”“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孝之法也。”
     弱军战胜强军尤其需要懂得“迂直之计”。毛泽东讲过许多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的道理。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有必要采取有计划的退却步骤。先退后进,以退为进,不怕打烂坛坛罐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退的目的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军力,待机、寻机和创造战机以消灭敌人。
     巧施“迂直之计”好处很多:
     第一、这是斗智斗谋,示形用诈,制造敌人错觉与不意的妙法。比如诱敌深入,退避三舍,利用有利地形,对敌广泛破袭,使敌人神经紧张,草木皆兵,进退两难;声东击西,忽聚忽散,造成敌人判断失误;拖住敌人,使敌沮丧,待时机成熟,围而歼之。
     《三国志》就有这样的典型战例:公元222年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要夺回失去的荆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师伐吴。这时,孙权命主将陆逊卒兵抗击刘备。陆逊根据刘备用兵特点,避其锋芒,采取了诱敌深入之计,后撤了六七百里,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地区)、猇亭(今湖北宜部境长江北岸)一带进行防御,两军相持七八个月。陆逊先迫使刘备拉长战线,分散兵力,远离后方,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然后反攻。这时众将不解,都说,反攻刘备进犯应在蜀军进攻初期,现在相持七八个月,其阵地都坚固了,再反攻就不利了。陆逊说:刘备很狡猾,经历的战事多,思考问题精密而集中,开始不能触犯他。“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这时才是进攻刘备的良机。于是吴军向蜀军实施火攻,大破连营40余座,刘备只好率残部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这时,吴将建议陆逊乘胜追击,活捉刘备。足智多谋的陆逊没有采纳,及时收兵,北防曹魏乘机进犯。不出陆逊所料,魏文帝曹丕率重兵集给于江陵,伺机攻吴。由于陆逊早有防备,曹丕见无机可乘,只好就此作罢而归。陆逊谋略成功之妙,就在于诱敌深入,造成了刘备的错觉,一举获胜。同时,进退适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曾以吴蜀彝陵之战,说明后发制人的重要性。
     第二、“迂直之计”可变被动力主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我军四渡赤水就是光辉范例。当年我军被围困在前有长江,后有乌江的狭窄地区,以3万疲惫之师,抵御45万精锐之敌,处于十分被动之中。在这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巧用“迂直之计”,以各种样式佯动,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进忽退,调动敌人,避实击虚,经过四渡赤水之后,红军挥戈经云南北上,巧渡金沙江,终于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由被动转向主动。
     第三、“迂直之计”可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比如,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与敌相比力量悬殊很大。蒋军总兵力是430万人,我军才120万人。敌人依仗强大的兵力和优势装备,向我解放区推进。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提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主动放弃一些城市,让蒋介石去背包袱,迫敌分散兵力,尔后各个击破。1946年7至10月,敌人占领城市153座,我收复了48座,失掉105座。解放战争第一年,敌占城市385座,我占288座,敌净得47座。敌人占的地方多,守备兵力用得多,机动兵力就少,便于我一口一口地吃掉。一年中,敌人每占一城,平均损兵2。4 万人。到1947 年6 月,敌总兵力由430万减少为370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为150万人。我军由开始的120万人发展到195万人,其中正规军由60万人上升到95万人。武器装备亦有很大改善。到解放战争第三年,敌军只有290万人左右,而我军增至500多万人,从总体上改变了敌优我劣的态势。
     “迂直之计”不仅适用于敌强我弱的情况,即使是我强敌弱的情况下也同样适用。1949年底至1950年初,毛泽东指导我军围歼白崇禧集团和胡宗南集团时指出:“我们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①我军坚决贯彻这一谋略思想,远距离地迂回到敌人的侧翼和后方,结果,把白崇禧集团25600余人围歼在广西境内,将胡宗南集团16万亲人围歼于成都地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①  《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342 页。
下编谋略运用
第十一章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
     为国家安全利益而谋,是军事谋略的首要原则,是一切军事谋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不同阶级和不同国家的谋略家,都有各自的鲜明立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谋划运筹,是我国当代各级领导人的责任所在。“居安恩危”①  “忘战必危”②。加强国防意识,重视国防教育。持之以恒地培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③“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④  
一、国家安全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军唯一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我军的根本职能就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
完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
展。由于美苏之间、东西方之间以及全球范围内,军事对抗逐渐转向政治对话,紧张转向缓和,因而有可能出现一个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但同时还必须看到,超级大国之间争夺霸权利益的斗争依然存在,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依然存在,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依然存在。美苏之间以及其他各大国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赛,导致局势动荡、紧张的各种因素并未消失。东西关系和甫北关系,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将是影响今后国际形势进程的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
由于和平力量的增长,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可以避免的。但战
争的危险并没有消失。至于常规武器的战争、局部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以来几乎没有中断过。现在热点转冷了,今后也很难说热点不再重新发生。
对抗性矛盾可以表现为军事对抗,也可以表现为其他斗争形式。军事对抗转
向政治对话,只能说明斗争的激烈程度有缓和,斗争方式有改变,并不意味
着对抗性的矛盾己不复存在。
     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与世界军事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在朝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环境已大为改善。和平建设的同际环境,是我们所希望的,并且一直在力争。在国家关系上,我们始终信守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国门宽广,国
 ①  《左传》
 ②  《司马法·仁本第一》
 ③  林则徐的诗句
 ④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界复杂,海岸线漫长。我国周边有些国家,十分重视加强自身军事实力,特别在增强海空军实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我国周边仍存在一些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因素。有的地区还明显面临着现实的局部威胁和潜在威胁。我国的某些领土、领海还被人强占,海洋权益受人侵犯,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我军所处的方位及历史的责任。我们必须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观察形势,作出正确判断,谋定大计良策。
     中国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决不会侵犯别国的利益,但必须防备外来的侵略。别国的领土,我们一寸也不要,我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我国的神圣主权一点也不许损害(包括领海和领空)。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