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谋略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谋略的重要依据。例如,在马尔维纳斯岛之战中,英军之所以决定夜袭贝
卜岛,重要原因之一,是英军装备了可以把自然光放大数千倍的成象放大夜
视器、自动夜视激光距离探测器等先进夜视设备。在实战中,这些夜视设备
 ②  《列宁全集》第31 卷第117 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37 页。

充分发挥了效用。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军队的质量和数量作孤立的分析。同时,还要看到,军队质的因素是由多种条件构成的,训练、士气、文化及武器装备等,都会对军队的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对谋略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作战态势
军事力量在不同的敌我布局和地形等空间位置中,形成不同的态势。由
于作战态势直接夫系到作战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军队的主动与被动,使它
成为军事谋略十分关注的客观条件和谋划内容。军事谋略的高超之处,往往
在于巧妙利用和创造有利态势。孙武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故能择人而任势。”①所谓“求之于势”,即指谋求有利的作战形势与气势。
所谓“任势”即利用形势和气势。他格外欣赏军事力量依据有利空间位置形
成的锐不可挡的势态,指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
也。”②在我军战史上,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向来重视谋势。善于利用和
创造有利的态势是我军以弱胜强的诀窍之一。有利的态势可由多种因素形
成,如敌处不利险地,我占有利地形;敌孤立无援,我重兵在握;敌疲惫松
散,我士气旺盛;敌有薄弱环节,我有可乘之机等等。谋略家要善于抓住有
利态势。在不具备有利态势时,则要通过利导、奇正、虚实、借彼、误彼、
因彼等谋略手段去创造有利态势。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掌握了依据军事力
量施计用谋的奥妙。
四、谋略与经济
(一)战争依赖于经济
     战争源于经济。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原因和目的,是对利益的谋求。作为暴力形式的战争不是单纯的意志行为。任何战争,都离不开经济。《孙子》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此作了更为精辟的论述。恩格斯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武器的生产又是以整个生产为基础,因而是以‘经济力量’,以‘经济情况’,以暴力所拥有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①  毛泽东说:“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②经济对战争的影响,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反映在谋略上就是受经济的制约。
依据经济情况进行谋划,要从战前入手。在战争准备上,要抓好经济建
设,从而为战争胜利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隋灭陈之战,很能说明问题。隋
文帝杨坚建国伊始,就注重抓好经济建设,实行均田,减轻赋役,兴修水利,
发展生产,广建仓廪,备战备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使隋初社会经济得到迅
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制造大批战舰,加强水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
基础。杨坚还根据谋士建议,破坏陈朝的物资储备,使其财力俱尽。经过七
八年的准备,终于创造了南下灭陈的物质条件,仅用个把月时间,就一举灭
陈,统一了大江南北。


 ②  《孙子·势篇》。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206 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925 页。

     在古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简单,战争规模较小,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相对小一些。在现代条件下,战争对经济力量的依赖十分突出。现代化武器造价昂贵,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现代化战争的物资量也空前增加。一场局部战争的消耗就十分惊人。如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18天,双方损失坦克3000辆,飞机600架,舰艇60艘,物资消耗和财产损失达100亿美元。战争进行到第7天,双方的作战物资就基本枯竭了,不得不依靠两个超级大国的紧急空运来维持。英阿马岛之战,双方损失舰船近30艘,飞机100多架,英方耗资20多亿美元,阿方耗资1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20亿美元。因此,要想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重视对建设雄厚物质基础的谋划。
     在确定谋略企图和作战方式时,要以各自的物质力量为基础。例如,钢铁生产能力,军事工业制造武器和技术装备的能力,以及国家的粮食和各种物资储备状况等,是确定整个谋略意图的基本条件。铁路、公路、内河航线的密度和分布状况及海运和空运能力,是制定战略机动和战略展开计划的依据。对于敌我双方战争潜力的正确估计,也是实现谋略意图的重要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对苏联的战争潜力估计不足,是其闪击战受挫的重要因素之一。谋略要以经济条件为依据,还要求战争指导者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战果。
     (二)经济战谋略
     在古代,经济战谋略已见端倪。例如,“断敌粮道”之法,曾被多次使用。公元前154年,吴、楚等7个诸侯国谋反,先出兵攻粱国,企图尔后西取长安。西汉太尉周亚夫不顾梁国求救,只派轻骑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断敌粮道。吴、楚兵缺粮,被迫掉头寻周亚夫军决战,又因粮尽兵疲而撤军。周亚夫乘势反攻,大破叛军。东汉未年的曹袁官渡之战,开始曹军的形势极为不利,后来,由于曹军出奇兵夜袭乌巢,焚毁袁绍的辎重粮草,使袁军处于被动,曹军转不利为有利。
     在现代条件下,经济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经济战不仅成为战争过程中的一种“战场”,而且成为和平时期“冷战”的主战场。因此,对经济战的谋略也日趋重要。和平时期经济战的主要内容是资源战、贸易战、科技战和金融战等。斗争策略主要是利用、控制、遏制。利用就是在经济战中对于别国的经济、技术、资源,凡是于我有利者均应力争利用,凡有隙可乘者,均应乘虚而入。因此,要以“诡道”思想,对经济竞赛的形势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控制就是对自己拥有的战略资源、专有技术要节制外流,控制消耗;使自己的战略资源、尖端技术,尽可能藏而不露,不为敌人所用。遏制主要是干扰、消耗、破坏敌国的经济,对其“釜底抽薪”。和平时期经济战的谋略手段有经济封锁、关税壁垒、技术保护、禁运、抢购、倾销等。
     在战争过程中,以打击经济目标的办法来窒息对方的经济,达到战争的目的,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苏联高加索石油基地和乌克兰的粮食基地的进攻,主要是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的。他们企图占领高加索油田,一方面割断苏军的油料来源,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大量石油消耗。两伊战争中的经济战在战争史上具有空前的规模,双方竞相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攻击对方油船,以破坏对方经济来源,迫使对方改变战争政策。“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等古代经济战谋略思想,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是可以运用的。
五、谋略与自然条件
(一)战争无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自然条件,主要指战争的空间和时间条件。战争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中进行的,任何战争无不受一定的地理、地形、天候和时间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高明谋略家,都很重视自然条件对谋略的作用。《六
韬》强调:“将必上知天道(指天文气象),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柯林
斯在《大战略》中也说:“战略大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
既承认受其制约,又尽量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①毛泽东从创建革命根据地
到对战争、战役的指导,都非常重视研究自然地理条件,把它作为决定军事
行动的客观依据之一。
(二)地理因素
地理包括天文地理(山地、平原、江河等)和人文地理(人口、资源等)。
地理状况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战争潜力、战争准备和战争结局等,因而又
直接影响着军事谋略。
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与邻国的接壤情况,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
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各有其特点,在战争准备上各不相同。
不友好的邻国较多、边界关系复杂的国家,受战争的威胁较大。地处世界战
略交通要冲或资源丰富的弱国,则常受超级大国争霸之害。
     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