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尊法师
(在成都佛学社讲)
一、造论之主
凡是学一种言教,对于建立这种言教的人,要知道他的历史,才“容易生起
净信,所以在讲《唯识三十论》之先,对于造论主,先要说一说。
《唯识三十论》是世亲菩萨造的,世亲菩萨的时代,有说在佛灭度后八百年
的,有说一千年的,总在八百年至一千年之间。世亲菩萨初从一切有部出家,因
力发挥小乘,就常常驳难大乘,后来加了一点经部的知见,对于小乘就有点感觉
不满,这是从菩萨所造《俱舍论》里见得到的。菩萨的哥哥,就是无著菩萨,是
宏扬大乘的,趁此就劝菩萨舍小归大,世亲菩萨得了大乘的知见,深悔从前谤大
乘的罪过,便要割掉他的舌根来忏罪,无著菩萨才止住住他说:你的谤法不是你
的舌根独自造的罪,即是你的舌根自造的罪,把它割掉也忏不了;不如留著你的
舌根,来弘扬大乘教法。世亲菩萨对于大乘教法唯识宗的功绩,恐怕还在无著菩
萨之上,无著菩萨造的关于唯识的论,《摄大乘论》最重要,世亲菩萨造的《二
十唯识》、《三十唯识》两论最力重要,《二十唯识》重在破他,是真能破;《
三十唯识》重在立自,是真能立。《二十唯识》,菩萨既造了颂,复造了注解;
《三十唯识》,只造了颂。造注解的有十大论师,见解在枝节上时有不同,哪一
家的见解,才是菩萨的真正意思,便颇费考究了!
二、佛法和学佛法的人
要讲唯识,先要知道唯识所破的法是什么。唯识是破小乘的,所以对于小乘
教法,应该知道一个大概,因此先把整个的佛法,概括的说一说。甚麽是佛法?
如何才是学佛人?
凡是佛法,必合于几个条件,合于这几个条件的言教,就是佛法。几个条件
叫做法印。
(一)
三法印:有说三法印的,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有说四法印的,
再加上有漏皆苦。
这四句话,只有佛法如此说,凡是外道决不如此说的。诸行无常,不但大乘
说诸行无常,就是小乘承认有极微,也说他是刹那生灭的,不说有为法常住。可
是佛法,必说诸行无常,说有常住之行者,便非佛法。大小乘通说有漏世间有三
种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一切有情都知道的。坏苦,凡夫就多不知道了,
日头尽管说知道乐必有苦,但是乐境当前的时候,哪一个凡夫又能拒绝了不接受,
说这是苦呢?不唯不能拒绝,反用尽心力去追求这个坏苦。至于行苦,更不能知
道了,所渭行苦,就是有情受烦恼惑业的拘束,不能自由的苦,随著自己所造的
福非福不动三业,漂流生死,永无了期。外道有知道坏苦的,如同中国老庄的不
贵难得之货而求无为,印度数论的观察自性,胜论观实德业,但是他们也不过造
些不动业而已!即使成就禅定,仍在三界之内,决没有知道有漏皆苦的。
大小乘通说涅磐寂静。凡夫是决不会说涅磐寂静的,外道最高,只说禅定,
至非非想处,没有说到涅磐的。
大小二乘都说无我,大乘具说二无我,小乘但说人无我;但较高一点的经部
也说法无我。凡夫和外道,执著有法我不必说了,就是人无我,也不会说的。
这四法印,就是佛法的条件,合乎这四个条件的言教,就是法。如何才是学
佛的人呢?最初是用四法印做标准,得到四法印的知见的人,便算是学佛法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是很少的。
(二)
三皈依:依著阿底峡尊者的教授,就用三皈依来印学佛的人,凡是得到归依
体的人,都是佛弟子,没有三皈依的人,就使他读尽三藏十二部圣教,只是当学
说研究研究,不算是学佛的人。
(三)
四宗之见:其次西藏所传,对于佛法的四大宗派,要得到一派的知见。四大
宗有大乘二宗,小乘二宗。大小乘知见的差别,就是小乘只说人无我;大乘兼说
法无我。大乘不许有对境外色,小乘许有对境外色。小乘又分有部和经部,他们
的见解大体有三种不同:一是四谛的解释,二是三世法的有无,三是四大的是否
实有。有部说二谛,凡一法用观慧去分析之后,遂失去它先有之相的观念者,便
是世俗谛;如一张桌子,斫成几块,不会还是“桌子”,不会再起桌子“观念”,
这一类的法便是世俗谛。若一法分析之后,不失它先有的观念,便是胜义;例如
青色,无论分析的如何微钿,青相不会失掉,不会另起别色的觉念,这便是胜义
谛。
经部的胜义谛,指有自性不待名言安立的法;世俗谛,指无自性要待名言安
立的法。胜义谛是有为,可以表诠及契证;世俗谛是无为,唯可以遮诠显示。不
唯与有部不同,也和大乘二谛,恰恰相反。
有部说极微实有,刹那生死,是地水火风色香味触四大四尘和合成的,显色
实有,形色也实有。经部说极微只是色香味触和合成的,地水火风四大也是以四
微力体,只许显色实有;形色便是假有。
有部说三世之法,皆是实有。他说没有“过去”的因,“现在”是谁的果,
没有“未来”的果,“现在”是谁的因,若无实有的“过去”,则困果都没有了。
故说实有过未之法。经部说实“过去”“未来”的法不是实有。过去的因若是实
有,何以说已经过去?未来的果若是实有,即不须再为生起,更无须现在的法作
因了。说过去是实有,便坏因杲。即此现在之法,观待过去法,说它是果,观待
未来法,说它是因,不待过去实有,自成因果。远是小乘两宗差别的大概。至于
大乘唯识宗,不唯脱过未不是实有,现在的对境外色,也不是突有,唯是识上所
现的影像罢了。
中观宗师即用唯识破外境的方法,破他内识实有之说,连识也不承认是实有。
学佛的人,对于远四宗的知见,必要得到一宗。在大乘各宗不属于中观,必属于
唯识,就是修净土,学禅宗,也不能例外。属不属于某一宗的人,要看这人,有
没有那一宗的知见,不是看他读未读那一宗的书。没有得到一宗知见的,就把三
藏十二部读完,都不算属于那某一宗的人。故是否某宗之人,当以有无彼宗之知
见而判别审定了。
凡学佛人之正见,在大小乘四宗之内,必属于一宗,就是在婆沙、经部、唯
识、中观四宗的知见,必须得到一种。就是修密宗的人,也不能例外的。龙树无
著,不必须说了,例如莲花生大师是中观的“知见”,阿底峡尊者也是中观“知
见”,金洲大师,馨底跋大师等,则是依唯识的“知见”,修密法了。凡是大乘
人,总须采此二宗见解之一为主的。
三、唯识大意
俱舍和经部的见解,前面说了一点。现在须将唯识的大意略说一说。唯识的
大意,是说不离识的境有,离识的境是没有。并不是不承认有境,只是不承认有
离识的境。所以唯识宗承认识是实有的。如果说识也是假有,便入到中观宗的范
围之内去了,便是中观,不是唯识。
言诠与义相:一切诸法可以用两种言说的方式来表示,谓表诠和遮诠。诸有
为法的自相,比较容易用直接的语言去表述它。如说青,可以直接表示是青色,
这一种是表诠。这与普通说的直觉一样,不假遮余,便能显示自体,及得到自体
了。诸无为法或共相,则不易用语言直接表示,就得用间接表示的方法,把与此
法相反的,或非此法的法遮遣去了,此法的行相,才能显的出未。如说:“无常
”,无常的“相”,很难表示出来,只有把常遮遣了,无常的相才能显现。这种
就是遮诠。真如与无我等皆是这样。唯识的唯字就是遮诠。以遮无外境,而显有
内识。所以欲说唯识,应将外境先遮遣去,唯识之理,才能显现。唯识和小乘的
不同,就是小乘执有外境,唯识驳无外境。唯识破小乘的外境,大约就是这样破
法。
破小乘实执:第一问他所执的外境,是粗色还是细色?若是粗色,必定可以
分析。可以分析,就不是实有。如说一本书,把他一页一页撕开来,就不成其为
书了。再说,点一个火把他烧了,更不成其为书了。书如此,其它粗色可以类推。
可见粗色的外境,不是实有。若是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