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外台秘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论曰∶此病若脊膂肉消。及两臂饱肉消尽。胸前骨出入即难疗也。若痢赤黑汁。兼上 
气抬肩喘息。皆为欲死之证也。此是脏坏故尔。 
又论曰∶童女年未至十三以上。月经未通。与之交接其女日就消瘦。面色痿黄。不 
者。将为骨蒸。因错疗之。屡有死者。有此辈者。慎勿疗之。待月事通。自当瘥矣。 
又论曰∶或有人偶得一方。云疗骨蒸。不解寻究根本。遂即轻用之。主疗既不相当。病 
愈未知何日。了不求诸鉴者唯知独任已功。若此之人。寓目皆是。至如以主肺痿骨蒸方。将 
疗癖传尸者。斯乃更增其病。岂有得痊之理。何者。主肺痿方中多是冷药。冷药非 癖之 
所宜。若用以疗 癖。此乃欲益反损。非直病仍未瘥。兼复更损其脾。脾唯宜温。不合取冷。 
如 
终莫能悟。良可悲哉。夫略举一隅。他皆仿此。 
又论曰∶凡患骨蒸之人。坐卧居处。不宜伤冷。亦不得过热。冷甚则药气难通。兼之胀 
满食不消化。或复气上。热甚则血脉拥塞。头眩目疼。唇干口燥。心胸烦闷。渴欲饮水。此 
等并是将息过度之状。深可诫也。将养之法。须寒温得所。先热而脱。先寒而着。若背 
伤冷。即令咳嗽。若手足伤热。即令心烦。若覆衣伤浓。即眠卧盗汗。若覆衣过薄。即心腹 
胀满。所是食饮不限时节。宁可少食。(保无宿疰)数数进之。(助药势也)必须伤软。(易 
消 
故也)不宜伤硬。(恐损胃气致不消也)此皆以意消息之为佳。 
又论曰∶主疗之法。先须究其根本。考其患状。诊其三部。决其轻重。量其可不。与其 
汤药 
根深远。少服即望痊除。未及得瘳。便复罢药。乃言药病乖越。似不相当。如此怀疑。余所 
不取。亦有因疟后作。亦有因痢后为此病根。其源非一。略举纲纪。比类而取疗之。方法如 
后所言。 
又论曰∶骨蒸之病。无问男女。特忌房室。举动劳作。尤所不宜。陈臭酸咸。粘食不消 
。牛马驴羊。大小二豆。猪鱼油腻。酒面瓜果。野猪之属。葵笋蒜蕨及生冷等。并不得餐。 
自非平复一月以后。乃渐开也。大略如此。触类而长之。此病宜食煮饭盐豉豆酱烧姜葱韭枸 
杞苜蓿苦菜地黄牛膝叶。并须煮烂食之。候病稍退。恐肌肤虚弱者。可时食干鹿脯。为味中 
间所有得食之者。按其条下具言之。 
广济疗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无颜色。状如传尸病方。(张 
文仲方) 
曲末(二升) 大麦 末(二升) 生地黄(肥大者切三升) 白术(八两) 牛膝(切 
三升) 
桑耳(锉三升金色者) 
仁(各二 
升去皮尖及双仁者熬) 近用加橘皮(八两) 
上十二味并细切。于臼中以木杵捣之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口封之。勿令泄气。蒸于一 
大石 
匕半。不利。初服十日内。忌生冷难消之物。以助药势。过十日外。即百无所忌。任意恣口 
食之。唯忌桃李。若须桃李宜去术。若不能散。蜜丸服之亦得。一服三十丸。日二服。去病。 
令 
文仲论∶传尸病。亦名 疟。遁疰。骨蒸。伏连。 。此病多因临尸哭泣。尸气入腹 
。连绵 
翕翕然。死复家中更染一人。如此乃至灭门。疗之方。 
獭肝(一具破干炙) 鳖甲(一枚炙) 野狸头(一枚炙) 紫菀(四分) 汉防己(一 
两半) 
蜀漆(洗)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一两) 
上八味捣筛以成炼烊。羊肾脂二分。合蜜一分烊。冷和丸药如梧子大。服十丸。加至十 
五丸。 
。次服臂上。次服门上者。大验。忌海藻菘菜苋菜。 
又灸法。 
立脚于系鞋处横纹。以手四指于文上量胫骨外。逼胫当四指中节按之。有小穴。取一缕 
麻刮令薄。以此麻缓系上灸。令麻缕断。男左女右。患多减。 
又方 
青羚羊肺(一具破于布上干之) 莨菪子(一升绢袋盛) 醋(一升) 同渍经三日出。 
各于 
布上曝之。令至干。微火熬莨菪子。各捣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三丸。加至四丸。 
地骨皮 白薇 芍药 甘草 犀角 升麻 茯神 麦门冬 黄芩 桔梗 枳实 大黄 
前胡 茯苓 天门冬 生姜 桑根白皮 羚羊角 当归 柴胡 朱砂 芎 鳖甲 蜀漆 
知母 石膏 常山 乌梅 香豉 黄 地黄 橘皮 
以上并可详度病状用之。(并出第一卷中) 

卷第十三
伏连方五首
内容:广济疗瘦病伏连传尸鬼气疰忤恶气方。 
班蝥(去头足熬) 射干根(各四分) 石胆(七分别研) 桂心 牛黄(各二分别研) 
犀角 
(三分生者屑) 人参(二分) 石蜥蜴(一枚炙) 紫石(七分别研) 蜈蚣(四十炙) 麝 
香(少 
许别研)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研相和。每日空腹服一寸匕。日三服。用井华水二合。温即顿服。 
勿临嗅。与白米粥吃好。觉小便涩好。如合药。勿使妇人小儿鸡狗见。忌热面果子五辛酒肉 
生血生葱。 
又疗瘦病伏连。避诸鬼气恶疰。朱砂丸方。 
光明朱砂(一大两) 桃仁(十枚去皮尖双仁者熬) 麝香(三分研) 
上三味。研朱砂麝香令细末。别捣桃仁如脂。合和为丸如梧子。其和不合。以蜜少许合 
成讫。清饮服一七丸。日二服。不利。忌生血物。(并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断伏连解法。 
先觅一不开口葫芦。埋入地。取上离日开之。煮取三匙脂粥纳其中。又剪纸钱财将向新 
冢上。使病儿面向还道。背冢坐。以纸钱及新综。围冢及病患使匝。别将少许纸钱。围外与 
五道将 
使一不病患捉两个锁拍病患背。咒曰∶伏连伏连解。伏连伏连不解。刀锁解。又咒曰∶生人 
持地上。死鬼持地下。生人死鬼即各异路。咒讫。令不病患即掷两锁于病患后。必取二锁相 
背。不背更取掷。取相背止。乃并还勿反顾。又取离日。令病患骑城外车辙。面向城门。以 
水三升。灰三重围病患。又作七个不翻饼。与五道将军。咒曰∶天门开地户闭。生人死鬼各 
异路。今五离之日。放舍即归。咒讫乃还。莫回头。此法大良。(出第七卷中) 
文仲疗伏连。病本绿极热气相易。相连不断。遂名伏连。亦名骨蒸传尸。比用此方甚验 
人屎(五大升湿者) 人小便(一升) 新炊粟饮(五大升) 六月六日曲(半饼熬碎) 
上四味。取一瓷瓶盛。密封置一室中。二七日并消。一无恶气。每旦服一大合。尽二服 
无不瘥者。合药时洁净烧香。勿令妇人小儿女子鸡犬孝子见之。(出第一卷中) 
延年桃奴汤。主伏连鬼气。发即四肢无力。日渐黄瘦。乍好乍恶不能方。 
桃奴 茯苓(各三两) 鬼箭羽 芍药 人参 橘皮(各二两) 生姜(四两) 槟榔 
(七枚)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纳麝香。温分为三服。如行八九里久。忌 
大醋生冷五辛。(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三
飞尸方三首
内容:病源飞尸者。发无由渐。忽然而至。若飞走之急疾。故谓之飞尸。其状心腹刺痛。气息 
喘急胀满。上冲心胸。(出第二十三卷中) 
集验疗飞尸。瓜蒂散方。 
瓜蒂 赤小豆(各一分) 雄黄(二分研) 
上三味捣下细筛。一服五分匕。稍增至半钱匕。以酪服药。(广济疗卒中恶心腹绞刺 
气急胀奄奄欲绝 广济同出第七卷中) 
备急张仲景疗飞尸走马汤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 杏仁(二枚去尖皮) 
上二物绵缠。捶令极碎。投热汤二合。指捻取白汁便饮之。食顷当下。老小量服之。通 
疗鬼击病。忌野猪肉芦笋。(此已见卒疝中正疗飞尸故不删也 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附着散。疗飞尸在人皮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时急头痛。不在一处。针 
灸则移。发时一日半日乃微瘥。须臾复发。皆疗之方。 
细辛 天雄(炮) 莽草(各一分) 桂心(三分) 附子(四分炮) 雄黄(二分研) 
乌头( 
四分炮) 干姜(四分) 真珠(二分研) 
上九味捣下筛。服五分匕。不知稍增。当以好酒服之。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出第六 
卷中) 

卷第十三
遁尸方三首
内容:病源遁尸者。言其停遁在人肌肉血脉之间。若卒有犯触则发动。亦令人心腹胀满刺 
痛。气息喘急。旁攻两胁。上冲心胸。瘥后复发。停遁不消。故谓之遁尸也。(出第二十三 
卷中) 
广济疗初得遁尸及五尸。经年不瘥。心腹短气方。 
鹳骨(三寸炙) 羚羊鼻(二枚炙令焦) 干姜(一两) 麝香(二分研) 蜥蜴(一 
枚炙) 斑 
蝥(十四枚去翅足熬) 鸡屎白(三两熬) 巴豆(五枚去心皮熬令黑) 青(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