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葱海藻菘菜等。(出第十一卷中)
肘后疗卒厥逆上气。气支两胁。心下痛满。淹淹欲绝。此谓
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迫得之。气从下上。上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疗杀人方。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一升) 生姜(一斤) 半夏(一升) 桂
心(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药须预蓄。得病便急合服之。(千金方桂
五两甘草三两张文仲同)
贲豚气冲心胸方四首
广济贲豚气在心。吸吸短气。不欲闻人语声。心下烦乱不安。发作有时。四肢烦疼。手
足逆冷方。
李根白皮(八两) 半夏(七两洗) 干姜(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甘
草(二两
炙) 附子(一两炮) 桂心(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三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忌生冷羊肉
饧海藻菘菜油腻醋物生葱粘食。(范汪同)
又疗贲豚气在胸心。迫满支胁方。
生姜(一斤) 半夏(四两汤) 桂心(三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吴
茱萸(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忌生葱
热面羊肉饧粘食海藻菘菜。(范汪同并出第四卷中)
集验贲豚茯苓汤。疗短气。五脏不足。寒气厥逆。腹胀满。气贲走冲胸膈。发作气欲绝
。不识
冷。或烦热者方。
茯苓(四两) 生葛(八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五两) 半夏(一升汤洗) 人
参(三两) 当归(二两) 芎 (二两) 李根白皮(切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酢物等
又疗贲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贲豚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芎 (二两) 当归(二两) 半夏(四两汤洗) 黄芩(三两) 生
葛(五两)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等
。(并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二
杂疗奔豚气及结气方六首
内容:深师疗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膈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
安。七气汤方。
桔梗(二两) 人参(三两一方二两) 芍药(三两) 茱萸(七合) 黄芩(二两一
方三两)
干地黄(三两一方
甘草
(三两一方二两炙) 橘皮(三两) 半夏(三两洗一方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芜荑等
。(千金无桂心橘皮桔梗有浓朴栝蒌蜀椒)
集验疗贲豚气从下上者。汤方。
生葛(五两) 半夏(五两洗) 黄芩(二两) 桂心(二两) 芍药(三两) 人参
(二两) 生
姜(五两) 甘李根白皮(五两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为五服。日三夜二服。忌羊肉饧生葱
。(出第四卷中)
短剧牡蛎贲豚汤。疗贲豚。气从少腹起憧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纳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
日三夜再。忌生葱海藻菘菜。(范汪同)
又疗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胃者。奔豚汤方。
甘草(四两炙) 李根白皮(一斤切) 葛根(一斤) 黄芩(三两) 桂心(二两) 栝
蒌(二
两) 人参(二两) 芎 (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生葱。
(范汪同)
又方桐君说。
孵出鸡卵壳中白皮 梨木灰 麻黄(去节) 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作丸散。随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疗三十年喉中结气咳逆立瘥
也。亦可水煮为汤。以意分之。(经心录同并出第一卷中)
千金奔气汤。主火气上奔胸膈中诸病。每发时。迫满短气不得卧。剧者便悄欲死。腹中
冷湿气。肠鸣相逐成结气方。
桂心(五两) 生姜(一斤) 人参(三两) 半夏(一升洗) 吴茱萸(一升) 甘
草(三两炙)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为四服。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出第十
七卷中)
卷第十二
灸奔豚法
内容:千金疗奔豚腹肿法。
灸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百壮。
又主奔豚冲心不得息。
灸中极。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五十壮。
又主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者法。
炙中府二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是。百壮。一云百五十壮。
又主奔豚上下者法。
灸四满夹丹田旁。相去三寸。七壮。
又主奔豚法。
灸气海。在脐下一寸半。百壮。
又法
灸关元。在脐下三寸五十壮。亦可百壮。(并出第十七卷中)
卷第十三
虚劳骨蒸方七首
内容:病源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都无
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伤内。即变为疳。
食人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卧即浪言。或
惊恐不定。脉数。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痢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
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疰热。两胁下胀。大
咳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
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或体肿目赤。寝卧不安。五
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热。是其根在五脏六腑。其
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
又有二十三蒸。一胞蒸。小便黄赤。二玉房蒸男子则遗沥漏精。女则月候不调。三脑蒸。头
眩闷热。四
或急或缓
两耳焦。十四膀胱蒸。右耳偏焦。十五胆蒸。眼白失色。十六胃蒸。舌下痛。十七小肠蒸。
下唇焦。十八大肠蒸。鼻右孔干痛。十九三焦蒸。亦杂病乍热乍寒。二十肉蒸。二十一肤蒸。
二十二
或房。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疗之。(出第四卷中)
崔氏疗五蒸。夫蒸者是附骨热毒之气。皆是死之端渐。庸医及田野之夫。不识热蒸体形
状。
蒸。早起体凉。日晚便热。烦躁不安。食都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或时腰
痛
可服芒硝。一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亦可捣苦参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再。
以饮送之。无忌。以体轻凉为度。
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卧便浪语。或惊恐
不安。其脉又数。此蒸若盛。亦变为疳旁脐时闷。或痢不止方。
苦参 青葙(各二两) 艾叶 甘草(各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分。用羊胞盛之。以苇灌下部中。若不利。
取芒硝一方寸匕。和冷水合和服之。日再服。忌海藻菘菜。
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中
满闷。或自称得疰。手掩两胁。不得大咳。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此蒸毒伤五脏。口便唾
血方。
急与芒硝一两。以水一升半。和分为三服。三日服止讫。以冷水浸手。以熨胁间及腋下
。并胸上及痛处亦可举臂指灸侧腋下第三肋间腋下空中七壮。立止
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
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或体肿目赤。不得安寐方。
大黄一两半切。如小豆大。以水一升浸一宿。明旦绞取汁。一服五合许。微利即止。若
热不定。亦可服芒硝一方寸匕。日三以体凉为度。
五曰内蒸。所以言内蒸者。必外寒内热。把手附骨而热也。其根在五脏六腑之中。其人
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食饮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方。
石膏十两研如乳粉。法水和服方寸匕。日再。以体凉为度。(出第七卷中)
古今录验解五蒸汤方。
甘草(一两炙)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竹叶(二把) 葛根 干地黄(各三
两) 知母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亦可以水三升煮小麦一升。乃煮药。忌
海藻菘菜芜荑火醋。(范汪同一方无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