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3-伤寒百证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魂绝。(庸医见厥。便以为阴。误服热药。则发斑发黄。不知人也。)三阴大约可温之。积证见时方发泄。太阴腹满或时 
痛。少阴口燥心下渴。积证悉具更无疑。要在安详加审别。(三阴大约可温。唯有积证当下。仲景云。太阳病。医反下之。 
因腹满时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其大实痛。则大黄汤主之。又云。少阴口燥咽干。急下之。宜承气汤。如此者 
当下之也。)病犹在表不可下。脉浮更兼虚细者。(仲景云。脉浮为在表。又云虚细。不可下之。)恶寒呕吐小便清。(恶 
寒者。表未解。金匮云。欲吐者不可下。小便清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不转矢气应难泻。(不转矢气者。屎强硬。其 
后必溏也。)大便坚硬小便数。(脾约证。)阳明自汗津液寡。(蜜兑证。)如斯之类下为难。莫便参差成误也。 

卷一
第五证·表里寒热歌
属性:病患身热欲得衣。寒在骨髓热在肌。先与桂枝使寒已。小柴加桂次温之。病患身寒衣褫退。寒在皮肤热在髓。白虎 
加参先除热。桂黄各半解其外。(仲景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仲景俱无治法。朱肱云。寒在骨髓。先与桂枝。次与小柴胡加桂汤。热在骨髓。先以白虎加人 
参汤。以除其热。次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也。)病有标本并始末。先后不同当审察。里寒表热脉沉迟。里热表寒 
脉必滑。(朱肱云。里寒表热者。脉沉而迟。里热表寒。脉必滑也。) 

卷一
第六证·表里虚实歌
属性:脉浮而缓表中虚。有汗恶风腠理疏。浮紧而涩表却实。恶寒无汗体焚如。(伤寒最要辨表里虚实为先。有表实。有表 
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先辨此六者。然后用药。无不瘥矣。盖脉浮而缓。又恶风有汗。此表 
虚中风证也。脉浮紧而涩。尺有力。恶寒无汗。此表实。伤寒证也。)脉沉无力里虚证。四逆理中为对病。沉而有力紧且 
实。柴胡承气宜相应。(里虚宜温之。故用四逆理中。里实。宜下之。故用柴胡承气。)又有表和而里病。下之则愈斯为 
正。里和表病汗为宜。忽然误下应难拯。(外台云。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虚则温之实泻之。病形脉证要相宜。更兼药饵如精对。立便安康待甚时。(孙尚云。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必三日以前 
汗。五日以后下也。) 

卷一
第七证·急救表里歌
属性:伤寒下后表里虚。急当救疗莫踌躇。下利不止身疼痛。救里为先四逆欤。忽若清便自调适。却宜救表桂枝徒。切莫 
迟延生别病。过街脉变在斯须。(仲景云。伤寒脉下之。续得下利。消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 
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救表宜桂枝。) 

卷一
第八证·无表里证歌
属性:既无里证又无表。随证小柴胡治疗。大便坚 脉浮数。却与大柴胡极妙。(仲景云。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脉 
浮数。可与大柴胡汤下之。)七八日后至过经。证候如斯当辨晓。何况热实睛不和。常觉目中不了了。(仲景云。伤寒六 
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急下之。大承气柴胡。) 

卷一
第九证·表里水歌
属性:有水须分表和里。安可妄投增病势。干呕微利咳发热。谓表有水青龙谛。(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 
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此谓表有水也。)忽若身凉并汗出。两胁疼痛 
心下痞。表解争知里未和。十枣汤方能主治。(太阳中风。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 
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卷一
第十证·表里两证俱见歌
属性:脉来浮大表证尔。便赤烦渴却在里。(脉浮者。表证也。小便赤而烦渴。又却有里证也。)表里两证俱见时。当用五 
苓与调理。(此证宜用五苓散。盖五苓治内外俱热。)又如大便数日结。头痛更兼身有热。其人小便却又清。亦是两证当 
区别。(大便结硬。头痛身热。小便却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大便坚 脉沉细。里证当下分明谛。头汗出时微恶寒。 
手足兼冷却非是。(仲景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此为半在表半在里焉。)仲景着论非一端。要在审详而已矣。(仲景云。中有两证者。凡 
十余法。故此略举一二为例。) 

卷一
第十一证·三阴三阳传入歌
属性:尺寸俱浮属巨阳。一二日内病如常。经络一连风府穴。头项痛兮腰脊强。(仲景云。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当一二 
日发。以其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脉长阳明为受病。二三日内斯为应。挟鼻络目是其经。目痛鼻干眠不稳。(仲 
景。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也。)少阳经络贯耳中。脉 
弦胁痛耳应聋。四日以前皆在腑。汗之即退易为功。(仲景云。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脉循胁于耳。 
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脏。故可汗也。)四五日中得太阴。太阴之脉细而沉。布胃络嗌嗌干燥。脾宫腹满 
病难禁。(仲景云。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矣。)少阴传到脉 
沉紧。贯肾络肺系舌本。口燥舌干渴不休。五六日中病有准。(尺寸脉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 
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七八日至厥阴经。烦满囊缩可忧惊。三阴受邪已入脏。却宜泻下自和平。(仲景云。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必三阴皆已入脏。故可下而已也。)六经 
已尽传亦遍。土不受邪脉来缓。水火相交气已和。云与雨至斯为汗。(若传至厥阴。其脉来缓者。脾土不再受克。故水升 
火降。气和而大汗解矣。) 

卷一
第十二证·阴阳两感歌
属性:伤寒热甚虽不死。两感伤寒漫料理。(仲景云。凡伤于寒则发为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两感 
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故漫料理可也。)一日太阳少阴病。腹痛口干烦饮水。(太阳膀胱也。少阴肾 
也。为表里。故仲景云。太阳与少阴俱病。则腹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合太阴。腹满身热如火炽。不欲饮食鼻内 
干。妄言谵语终难睡。(仲景云。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合厥阴。耳聋囊缩不知 
人。厥逆水浆不入口。六日为期是死辰。(仲景云。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口。不知人者。六 
日死矣。) 

卷一
第十三证·阳证阳毒歌
属性:太阳阳明与少阳。三阳传入是其常。(一二日太阳。二三日阳明。三四日少阳。各以其经传入也。)太阳脉浮恶寒气。 
阳明恶热脉来长。(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太阳恶寒恶风。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少阳口苦胁下满。往来寒热脉弦张。(仲 
景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又曰。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坚满。往来寒热。其脉弦细。)阳若独盛 
阴暴绝。变为阳毒必发狂。(三阳病不治。必变为阳毒。)内外热结舌又卷。鼻中煤烟不可当。脉应洪实或滑促。宜用升 
麻栀子汤。 

卷一
第十四证·阴证阴毒歌
属性:饮食不节阴受之。太阴腹胀病在脾。(素问云。起居不节。阴受之。饮食不节。则阴受之。伤寒四五日。传太阴。太 
阴。脾经也。故其腹胀满。)少阴肾病脉微细。心烦但寐渴无时。(仲景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又云。少阴 
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厥阴气上冲心下。饥不欲食食吐蛔。(音回。仲景云。厥阴为病。消渴。气上冲心。饥不 
欲食。食吐蛔。)阴病若深阳顿绝。变成阴毒更何疑。四肢逆冷脐筑痛。身如被杖痛可知。(宋迪云。积阴盛于下。则微 
阳消于上。故其候沉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