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5-银海指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液得以通行,二便得以调畅。然血为气化,亦能助气,故一气一血,相为表里也。痰饮 
一症,内经止有积饮之说,本无痰症之名。盖痰涎之化,本由中气衰弱,水谷入胃,不能尽 
化,留而为痰,使脾强胃健则随食随化,皆成津液,焉能成痰。故肥人多痰者,因中气不能 
健运所致。经云∶形盛气虚,此之谓也。若实痰者,或因风因热因湿因寒,郁结于脏腑经络 
之间,血气不能通达,凝而为痰。祛其外感,而痰自消也。内经之不言痰者,正以痰必因病 
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经云∶人以水谷为本,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又曰∶谷 
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盖五味入口,脏受于胃,游溢精气,散布于五脏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此五脏各归所喜也。凡人偶食生冷油浊之物 
,积滞于肠胃之间,此邪气之实也。若食入即胀,或胸胁作痛者,乃中气不旺之故也。盖脾 
胃为仓廪之官,职司化食,脾胃强壮者,即滞亦易化。如其不能化者,皆由脾胃之虚也。郁 
病者,滞而不通之义也。经言五郁者,乃五行之化,气运有乖,则五郁之病生焉。滑氏曰∶ 
木性本条达,火性本发扬,土性本冲和,金性本整肃,水性本流通。五者一有所郁,斯失其 
性矣。至于情志之郁,不过忧思怒三者而已。盖忧则气聚,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也。初病宜 
顺宜开,若郁久则伤及中宫,神志日消,心脾日耗,非补不可也。余谓痰食郁三者,总由气 
血不调之故。若气血和平,则神魂安静,肤腠固密,外来之邪无隙可乘,内生之郁无由而起 
。即使寒温不测,世事无常,或外犯客邪,或内为郁病,只宜祛其外感,调其郁气则安矣, 
宁有大病之足虑哉! 

卷二
气病论
属性:经云∶气脱者目不明。气者清阳之气也,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而目安能烛照无遗乎 
。人 
在天地间,莫非气化之流行,脏腑经络,气得其正,何用不臧。气失其正,何往弗害?故曰 
∶百病生于气也。又近见应震王氏曰∶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拒,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 
。旨哉斯言,是实治身治病第一大纲。盖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无所不病。为虚 
为实,为寒为热,变态莫可名状。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根所在之处也。明者撮而调之,犹如 
解结,一举手而即脱然矣。故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人身之气亦应之 
。阳气有余,为目赤壅肿。阴气有余,为隐涩羞明,中气不足为眼皮宽纵,凝而不行为脾生 
瘿核,实者破之,虚者补之,滞者行之,郁者达之,寒者温之,热者凉之,不和者调之疏之 
。凡五行五志,五脏六腑,皆赖气以为之用。常则安,变则病,是以圣人谓诸病皆因于气, 
而况目病乎?故医者当参观互证,酌宜而治之,庶于斯道无愧矣。 

卷二
血病论
属性: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血者气之所化也。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润经络 
,泽 
脏腑,养筋骨,充满一身,而目受其荫,固宜流通,而不宜瘀滞者也。然人之初生,必从精 
始,精之与血似乎非类,而丹家曰∶涕唾汗津精液血,七般灵物尽为阴。则凡属水类,皆天 
一地六所化,而血即精之类也。但精藏于肾,所蕴不多,苟房劳太过,精亏则血亦亏,而七 
窍不灵矣。夫血本阴类,其动者皆由于火,或外邪不解,而火郁于经,或纵饮不节,而火动 
于胃,遂使血热妄行,致成目赤 疡。治法以凉血清火为主,或壅瘀于经络,则睛珠胀闷, 
或郁结于睥 ,则 肉堆突,或乘风热,则发椒疮粟疮之类。总以行血散血为治。若痛伤痕 
陷,白障满泛等症,皆属血虚邪乘所致,治宜行血补血为先。盖太阳经起于目内 ,血多气 
少。少阳经起于目锐 ,血少气多。阳明经起于目之两旁交额之中,气血俱多。惟厥阴连于 
目系而已。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少阳之虚也。能辨过与不及,庶 
攻补皆得宜矣。以是知血化于气,而又为精类。阳虚不能生血,所以血宜温而不宜寒。阳亢 
最能伤阴,所以血宜静而不宜动。察于此而得其养营之道,则目光如炬,又何血病之足虞哉 
? 

卷二
痰病论
属性:经曰∶湿气变物,水饮内蓄,中满不食,是言饮也,非言痰也。痰之与饮,虽曰同类, 
而实 
有不同也。盖饮为水液之属。凡呕吐清水,及胸腹膨胀,吞酸嗳腐等症,此皆水谷之余,停 
积不行,是即所谓饮也。若痰之不同乎饮者,饮清澈而痰稠浊,饮惟水谷停积而化,痰则五 
脏之伤皆能致之。然究其原,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 
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化为痰矣。后人治痰,开口便言痰火。有云 
怪症为痰者,有云痰为百病之母者,痰之为害,不綦重乎?然则虚实之间,尤不可不辨。惟 
验其年力犹盛,血气未伤,或以肥甘过度,或以湿热盛行,或风寒外闭皮毛,或逆气内连肝 
膈,皆能生痰动火,害及于目。惟察其病气形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实痰则宜消伐。 
若年及中衰,形气羸弱,或以多病,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或 
脉见细数,脏无阳邪,时为呕恶泄泻,气短声喑者,皆有目暗不明之患。但察其形气病气, 
本无有余者,即虚痰也。虚痰则宜扶助元气,使精血充旺,则痰自消矣。然痰之所生,无不 
由乎脾肾。脾恶湿,湿胜则为痰,肾属水,水泛亦为痰。脾家之痰,有虚有实,肾家之痰, 
则无非虚耳。痰病延及于目,治最棘手,惟调其寒热虚实,气血阴阳,则无有不愈。昔王隐 
君谓内外百病,皆生于痰,悉以滚痰丸攻之,其亦但顾目前,而不知后患者也。 

卷二
食病论
属性:经曰∶饮食劳倦即伤脾。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为仓廪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食 
伤则 
气滞,气滞则上不能散布精华,下不能转输糟粕。然有伤于寒物者,有伤于热物者,其在内 
伤,不过为泻为痢而已。若在眼目,则伤于寒者,两胞肿胀,治宜温消。伤于热者,目赤痒 
痛,治宜清利。若过食煎炒炙 ,必至火气上攻,则为鸡冠蚬肉,或鱼子石榴,变症不一。 
治宜清利肠胃,去其积热,而诸病悉除。此症之易治者。凡在少年童稚,最多此症,惟年老 
久病之人,脾虚不能运化,或不能食,或知饥少食,或食入即胀。明是中虚之象,当以补法 
行之,谅明哲者,不至于胶柱而鼓瑟也。 

卷二
郁病论
属性: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言乎五气之郁也。人之 
脏腑 
应之,木应肝胆,木主风邪,畏其郁结,故宜达之。火应心与小肠,火主热邪,畏其陷伏, 
故宜发之。土应脾胃,土主湿邪,畏其壅滞,故宜夺之。金应肺与大肠,金主燥邪,畏其躁 
急,故宜泄之。水应肾与膀胱,水主寒邪,畏其凝溢,故宜折之。然五者之中,皆可通融圆 
活,不必拘泥。夫人气血不顺,脉不和平,即是郁症,乃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有 
三焉∶一曰怒郁。方其盛气凌人,面赤声厉,多见腹胀。及其怒后,逆气已平,中气受伤, 
多见胀满疼痛,倦怠少食之症。一曰思郁。凡芸窗秀士,茅店羁人,以及室女尼姑,心有所 
忆而生意,意有所属而生思,思有未遂而成郁,结于心者,必伤于脾,及其既甚,上连肺胃 
,为咳喘失血,隔噎呕吐,下连肝肾,为带浊崩淋,不月劳损。一曰忧郁。或因衣食之累, 
或因利害之牵,终日攒眉而致郁者,志意乖违,神情萧索,心脾渐至耗伤,气血日消,饮食 
日少,肌肉日削,遂至发为目症,前七情论中已详之矣,故不赘述。然五气之郁,因病而郁 
者也,情志之郁,因郁而病者也。凡患是症者,宜自为节制,皆非草木所能奏效,所谓妙药 
难医心上病也。可不慎之? 

卷二
兼症总论
属性:医虽有专科,而病则无专病也。有专科则其术精,无专病则其症杂,吾故论目病而及于 
兼症 
焉。夫病之重者,莫如伤寒。仲景论太阳篇中,头热目赤。阳明篇中,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少阳篇中,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是伤寒兼目疾也。若夫中风头风,虚劳臌胀, 
噎隔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