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态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条件以及学习中的失误;或是过分的紧张应激
(三)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积极态度
人本主义者对人性和人类潜力的看法是积极和乐观的;认为在适当条件下;人类都倾向友好合作以及建设性的行为;而自私攻击性和残忍则是人对本性的否认挫折或歪曲。
(四)变态心理的有关解释
罗杰斯(Rogers C)拒绝使用医学诊断术语;认为诊断命名会给当事人带来消极影响;由此把病人称为来访者或咨客罗氏认为心理异常的起因主要与自我实现趋势受阻有关;适应不良的人不能接受自己的全部经验;必须否认一些重要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其后果就是维持一种刻板的和防御性的自我;同时排斥那些对整个自我构成威胁的经验精神病行为也属于与自我不一致的行为只是冲破了防御过程的控制而已同心理动力理论一样;人本主义者强调儿童早期不良经历和家庭教养环境对日后心理健康的影响;早期不良经历包括母爱剥夺父母对儿童不一致同胞竞争惩罚过分苛求诱惑生理性挫折角色混乱父母操纵和嫉妒等对于心理治疗;罗氏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方法;认为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最有效的手段;
治疗者要设身处地理解和接受来访者;相信他有能力认清并解决自己的问题;对来访者要持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热情态度;言行一致;坦率开放;则来访者就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六、社会文化关系失调
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是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但心理现象的发展和变化方向则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阶级差别民族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等这些因素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形成一种内在本质上协调一致的关系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关系中形成一定的人格;及其一整套内在的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通过认识调整和改造能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当人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而人不能作出相应调整;或作出的变化过于迅速和强烈;超出主体能适应的范围;或主体的人格和心理行为方式发生显著改变;都会出现人的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状况;并导致心理的异常
(一)社会文化中的异常观念
自本世纪初开始;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社会文化环境与心理异常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人们观察到;人类的躯体障碍和心理障碍都会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早期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的行为性驱力并不是全球性的;它只反映了西方社会对性的压抑;西方关于变态的概念也不适宜于某些文化的人群;某一社会是异常的;而另一社会可能是正常的;正常和异常是一个由文化决定的概念不同的社会文化关系制约着异常心理的表现内容和方式如美国人常常诉说精神症状或心理问题;而中国人常不愿提及精神症状而是诉说躯体症状;西方发达国家对性的心理行为问题讨论较为开放;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则相反不同的社会文化还会造成一些独特的心理异常表现;如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有一种缩阳症的心理变态;恐惧阳具缩入腹内而致死在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心理异常患者要么认为是鬼魂附体而加以虐待;要么视若神明;予以膜拜随着社会文化的背景变化;心理异常的表现也会改变;如文化革命中的精神病人常常表现出政治迫害妄想;而改革开放后病人的妄想多与经济和现代科技有关;心理变态常常以下岗的应激以及人际交往等问题居多
(二)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社会文化关系失调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生活事件的变化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部分人身上会造成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产生情绪紧张和身心疾病美国华盛顿大学霍尔姆斯(Holmes)教授等人1967 年编制了著名的社会重新适应量表;把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的生活危机归纳并划分等级;列出43种生活变化事件;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CU)为量化指标加以评分;任何类型的社会生活变动都能造成人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如配偶死亡离婚被解雇等都是对人有不良影响的重要生活事件;这些事件越多;患病的可能性越大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的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比尔斯(Beers C)在1908 年提出;50 年代以后被广泛使用;广义的精神卫生不仅指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而且要探讨保障和促进人群的?心理健康根据精神病社会学观点;人们认识到;精神疾病虽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但社会本身对心理变态也负有责任;社会缺乏支持和同情;环境不顺利不稳定;重大的社会变动以及都市化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差别等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可能成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病人的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病态的反映;因此;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应当从病人自身转移到整个社会方面去社区的精神卫生服务正是心理卫生运动的产物;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体现美国学者卡普兰;(Caplan G)等人于1974 年开始了社区精神卫生和社区治疗工作;当时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改善精神病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就业和社会福利状况;广设精神卫生治疗机构;建立热心电话社区精神卫生门诊等危机干预中心;普及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等我国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近十年来有了显著进展;许多城市建立了三级精神病防治网(市区县街道);各级精神病防治机构不断完善;工娱站和家庭病床不断扩展;各类心理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心理卫生正成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受到全社会关注
七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点的整合
前面提到的有关心理变态病理机制的数种理论解释是历史的发展产物;它们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曾有过巨大贡献;但对某一种理论来说;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变态;心理的治疗实践中;大多数医生和临床心理学家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种妥协和折衷的观点;只有少数人教条式地坚持一种观点或理论来解释变态心理现象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有了深刻理解;逐步认识到精神疾病绝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出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点整合的趋向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各自有独特的内容;三者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体质体型神经类型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的特征等;它是因素群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心理学因素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的物质承受者心理学因素是指人在当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积累;包括早期和后来的生活经验与人格发展情况;以及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绪倾向动机系统行为习惯智慧特征信念和人生观等;心理学因素是在生物学因素基础上产生的;它一旦产生;就时时刻刻给予生物学因素以深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物质生产水平地理环境阶级差别职业差别性别差别意识形态思想感情风俗习惯民族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教育方式信仰方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由于社会文化因素所导致的严重应激;社会文化因素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学因素;是心理学因素赖以形成和出现的根源所在;它对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间接的;一般是通过心理学因素的中介作用才能实现在人的异常心理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有这些因素群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起作用的人若处在严重应激情境中;同时遭受这些因素群的综合作用;就会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变态因此;讨论心理变态的病因;必须用生物心理社会文化整合的观点来解释;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三章 心理过程变态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这些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构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受心理状态的制约;而心理状态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心理过程变态是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异常;如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运动行为障碍等异常的心理过程形成一定的变态心理状态;如诲妄状态朦胧状态和意识混浊等讨论心理过程变态;明确常见的变态心理表现和症状;对于早期防治变态心理或精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变态心理症状是不健全的人脑对于客观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