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道家内丹理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哲理性成份所占比重较少,才没有引起读者们的注意;再是,读者的注意力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或读者对诗词等不理解,而不去关注它内在的精神特性;其三,是“中国传统哲学”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西游记》现在作为文化小说特征被肯定,却无法突破它的哲理性研究,无法与中国传统哲学对话。
由于《西游记》唐僧取经故事的局限,才有了“僧人”哲理性符号与《性命圭旨》“真人”的区别,如果用“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加以解释,就会寻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五、《性命圭旨》哲学考证结论
《性命圭旨》的哲学考证,得出的结论是:
“三教本一”是它的思想根源,反映了明代的社会思潮,在当时是最为合理的和先进的思想发挥;
“真人”是它的哲理性理论体系,是以道教学说为主流,延续了《黄帝内经》中“真人”实质性内容,丰富发展了道教的修炼理论和方法;
“性命双修”是它的实践方法,是至尊无上的修人之道,“合一”之道。
为此,还需要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游记》对照比较,才能更加鲜明。
1、与“中国传统哲学”比较
首先是主体身份。
“中国传统哲学”的哲学主体身份是“君子”。对照三教主体身份,有《性命圭旨》的“真人”身
“中国传统哲学”是对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解读,在其具体内容还未完全提示之前,只能是以“形式”的方式,存在于理论探索之中,但中国传统基本的哲学思想、理论、结构、主体等系统模式已经确定,这在本人探讨《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游记诗词欣赏》都有专门论述,这里不作讨论。
 11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性命圭旨》只是以“真人”作为哲理体系,虽然只是偏向于“人道”具体内容的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不失为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一种充实,自有它存在的一席之地。
第三是哲理性。
前面已经说过,“中国传统哲学”的完成,只是按照现代哲学学科形式,对其进行建设,这就需要作出大量的探讨工作,完成这一哲学体系的全部内容。
对于《性命圭旨》而言,探寻它的哲理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照“中国传统哲学”的学科要求,重新进行提炼和规范,保留具有实际价值的哲理成份,这项工作,也是需要继续做下去的。
2、与《西游记》的比较
前面《性命圭旨》和《西游记》的哲理性,大致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共性,相者相比,还有不同之处:
结局不同:《性命圭旨》以结金丹、成仙为结局;《西游记》以炼心性、成佛为结局。
文学体裁不同:《性命圭旨》是道家经书,《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
哲理表现不同:《性命圭旨》是图、理、说并用,《西游记》是隐藏在人物对话和大量诗词之中。
总之,《性命圭旨》哲学考证的目的,不光是寻找出它的哲理性,还有探索出它的哲学内涵,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作用,造福于未来。
 12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是一个区别中国哲学发展史、一个完整的学理性哲学体系,它是由古代传统文化上升至思想演化而成的中国传统式的哲学体系,它没有包含现代哲学部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包含着哲学思想、哲学理论、哲学模型、哲学主体、哲学过程、哲学观念、哲学层次等系统的体系特征。
“天人合一”理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最根本的理论,相当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轴线,贯穿着传统哲学历史全程,包括以古天文学和古神学为源头、现代科学哲学前结止阶段。具体的“天人合一”理论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哲学思想相统一的,这里不作作讨论。
“天人地合一”是“天人合一”理论的结构图示,“天”、“地”、“人”为三点合“一”个三角形,它构成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元素,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哲学就是在这些元素中形成自已的一套哲学体系,中国有句话叫“天大、地大、人大、道大”,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要想形成真正的中国传统哲学体系,需要对“天地人合一”结构图加以哲学转换,就是将“天”、“地”、“人”三元素支点延长相合成另一个大的三角形,将支点中的元素合成哲学意义的范畴,就是“天、人”合成 “精神”、“天、地”合成“自然”、“地、人”合成“社会”,这样,“精神、自然、社会合一”三大范畴构成学理性学科的结构支点。
无论是三大哲学元素和三大哲学范畴,都需要理论阐述,它们是建立哲学学科的结构依据,其中内三角形构成哲学的纯粹理论部分、外三角形构成哲学的思想应用部分,由此中国传统哲学可以转向真正的“哲学”,这里不作探讨,下面只是说明整个三角形中的哲学层次问题。
“天下、国家、人心”作为哲学的层次划分,得益于《大学》中的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也是一种哲学精神。
哲学主体是以“君子”为核心的人文主体,在“精神、自然、社会合一”三角形图中,它是处在中心点的位置,与各点发生联系。
从哲学约定的几个前提条件来讲,哲学元素对应的是一个个体的“人”,哲学范畴对应的是“精神”,在哲学层次中对应的是“身”和“心”,这样,才能对《性命圭旨》和《西游记》一并进行哲学的考证,从文本中考证人的精神实质,而非通常的学术考据。
《性命圭旨》哲学考证的现实条件是:首先是一个具体的人,目的是成仙成佛,方法是修心养性结
“真人”一词,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是这样说的:“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后来道教中的全真教称修养性命的修道者为真人。
《性命圭旨》提出真人的修养标准是性命双修,其序有“不署撰人,相传为尹真人高弟之笔也。”又有“万历乙卯夏仲新安震初子余永宁常吉书。”从序中得知两个时间段,一是成书的时间,在明朝万历年间的1615年,另一个道出尹真人的年代,尹真人通行的看法指得是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尹志平,生于1169年,卒于 1251,曾先后从马丹阳、刘长生、赫太古、丘长春问道,是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在书中多次称为“吾师”,1310年封为“真人”。比较1615年到 1251年之间,相距有三百六十多年,就是说,称其高弟之人从师承到成书写了几百年的时间,最后形成明万历年间的定版。
《性命圭旨》分元、亨、利、贞4卷,元卷为理说26篇,图说27篇;亨集为图说11篇,口诀3篇,答问1篇;利集为图说7篇、口诀3篇、理说2篇;贞集为图说9篇、口诀3篇、理说1篇。具体目录内容在后面“诗说旨要”中列出。
 2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张雪松《性命圭旨》哲学考证
通观全书,这种写作过程是经过了三次重大变化的,具体是诀、说、图的三个阶段。
第一次,性命双修的口诀阶段,主要是师传身教。
《性命圭旨》元集主要是阐述性命双修的原理,亨、利、贞三集主要讲修炼的实践,具体三集中又各有侧重,其中隐藏着当初师徒口诀传授的部分,内容集中在各自口诀篇中,每集三篇,合为九篇,分别是:
1、亨集主要论述元气,讲炼精化气的过程:
第一节口诀,涵养本原救护命宝。
道教修炼,讲究口诀,“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裁,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凑泊不来。况多为譬辞隐语,使学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此是第一节的说辞,本意是要人们突破口诀和偈句中的隐语内涵,阐述原理,直指用意。
口诀一中的关键词是“本原”和“命宝”,“本原”是人性命修炼的总根本,通指人体的“心”,为一“心”,观心之法,妙在“灵关”一窍;“命宝”指人身体中三“元”,为元精、元气、元神。其后有“退藏沐浴工夫”,讲元精化气的运行原理,元气穿“艮背”,通“玄膺”一窍,成就“玉液炼形法则”。
第二节口诀,安神祖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