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手阳明大肠经
《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臑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有之左,上挟鼻孔。”
3、足阳明胃经
《灵枢·经脉》曰:“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辟关,抵伏兔,下膝腹中,下循胫外廉,下足附,入中趾内间(应作次趾外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路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4、足太阴脾经
《灵枢·经脉》曰:“脾足太明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应作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交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手少阴心经
《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隔,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人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手太阳小肠经
《灵枢·经脉》曰:“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臑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隔,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频,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7、足太阳膀胱经
《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髓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应作瑞)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8、足少阴肾经
《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应作臑)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9、手厥阴心包经
《灵枢·经脉》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阻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10、手少阳三焦经
《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隔,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颁。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1、足少阳胆经
《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人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颁,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脑,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12、足厥阴肝经
《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四、奇经八脉
《难经·二十七难》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
《难经本义》曰:“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十二经,故曰奇经。奇,对正而言,犹兵家之云奇正也。虞氏曰:奇者,奇零之奇,不偶之义。谓此八脉不系正经,阴阳无表里配合,别道奇行,故曰奇经也。”
《十四经发挥·奇经八脉篇》曰:“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盖以人之气血常行于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
五、经络的基本功能
《灵枢·海论》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儒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脉度》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
矣。”“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素问·缀刺论》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濡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第五部分 病因
一、探求病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五科凡例》曰:“凡治病,先须识因,不识其因,病源无目。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
《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二、六淫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二·外所因论》曰:“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
(二)、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
《素问·评热病论》曰:“汗出而身热者,风也。”
《素问·骨空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临证指南医案·风》曰:“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风暑,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