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 地黄 蒲黄 赤茯苓 栀子 牡丹皮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虚寒补之
属性:气 白术 楝实 茴香 砂仁 神曲 扁豆
血 桂心 玄胡索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寒之
属性:降火 黄柏 黄芩 黄连 连翘 栀子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热散之
属性:解肌 本 羌活 防风 蔓荆
膀胱主精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矢,或气痛。
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趾不用。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实热泻之
属性:泻火 滑石 猪苓 泽泻 茯苓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下虚补之
属性:热 黄柏 知母
寒 桔梗 升麻 益智 乌药 山茱萸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本热利之
属性:降火 地黄 栀之 茵陈 黄柏 牡丹皮 地骨皮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标寒发之
属性:发表 麻黄 桂枝 羌活 苍术 防己 黄 木贼
卷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
属性: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 本、黄柏)
足少阴肾(独活、知母、桂枝、细辛) 足太阳膀胱(羌活) 手太阴肺(桔梗、白芷、升
麻、葱白)
手阳明大肠(白芷、石膏、升麻) 足太阴脾(升麻、葛根、苍术、白芍)
足阳明胃(白芷、石膏、升麻、葛根) 手厥阴心胞络(柴胡、牡丹皮、石膏)
足少阳胆(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青皮、川芎、吴茱萸、柴胡)
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
卷三
五味宜忌
属性:岐伯曰∶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而
味各有所利,四时五脏,病随所宜也。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清,长有天命。又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崇其根,二气常存。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五欲 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青色宜酸,
肝病
枣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粳、牛、枣、葵。心病禁咸,宜食酸,麻、犬、李、韭。脾
酸,宜食苦,大豆、豕、栗、藿。肺病禁苦,宜甘、麦、羊、杏、薤。肾病禁甘,宜食辛、
黄黍、鸡、桃、葱。思邈曰∶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夏宜省苦增辛以养肺,秋宜省辛增酸
以养肝,冬宜省咸增苦以养心,四季宜省甘增咸以养肾。时珍曰∶五欲者,五味入胃,喜归
本脏,有余之,病宜本味通之。五禁者,五脏不足之,病畏其所胜而宜其所不胜也。
五走 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多食令人癃,酸气涩,收胞得酸而缩卷,故水道不通也
走骨,骨病毋多食苦,多食令人变呕,苦入下脘三焦皆闭,故变呕也。甘走肉,肉病毋多食
甘,多食令人 心,甘气柔润胃柔则缓,缓则虫动,故 心也。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多
食令人恫心,辛动上焦与气俱行,久留心下故恫心也。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多食令人渴
,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汁注之,故咽路焦而舌本强。
五伤 酸伤筋,辛胜酸;苦伤气,咸胜苦;甘伤肉,酸胜甘;辛伤皮毛,苦胜辛;咸伤
血,甘胜咸。
五过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肉胝伤 而唇揭。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槁而毛拔。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平,骨痛而发落。味过于辛,筋脉沮绝,精神乃
,筋急而爪枯。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脉凝涩,而变色。时珍曰∶五走五伤者,本
脏之味自伤也。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也。五过者本脏之味,伐其所胜也。即脏气偏胜也。
卷三
五味偏胜
属性: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王冰曰∶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为
味,而益其气。故各从其脏之气久则从化,故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苦化也。余味仿此气
不已,则脏气偏胜必有偏绝,脏有偏绝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暂
获胜,久必致夭,故绝粒服饵者,不暴亡,无五味资助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
阴偏阳之谓疾,阳剂刚胜积若燎原为消狂痈疽之属,则天癸竭而营涸,阴剂柔胜积若凝水
为洞泄寒中之病,则真火微而卫散,故大寒大热之药,当从权用之,气平而止有所偏助,令
脏气不平,夭之由也。
卷四
痰火灸法
属性:窃谓人之一身,隐僻奇异等疾,轩岐议究已备,华佗内照无遗矣。然攻病之法,每以针
拔为言,而其药饵之中,殊未言及,何也?盖古人立法,病之轻浅者,则以丸散饮汤调治之
。病之年久沉痼者,非针灸不解。以其针有劫夺之功,第见效者少。且今之针法,得妙者亦
稀。若虚怯之体,倏致夭绝者有之,若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而其寒热虚实,轻重远近
,无往不宜。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也;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
极反凉,自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水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病
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以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
也。所以灸法不虚人者,以一灼谓一壮,以壮人为法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
火力以攻拔之。谚云∶火有拔山之力,岂虚语哉?若病欲除其根,则一灸胜于药力多矣。但
医必择其素熟经络穴道者乃可,不尔,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非徒无益,而反害之。岂以
人命若草菅耶?然火之功用,固有挽回枯槁之妙,必其人肌肉尚未尽脱,元气尚未尽虚,饮
食能进者,乃能任此痛楚,灸后调理月余,则病自除,而体自充。况假此一灸,使病者有所
禁戒警惕,自是如法调理,是以一举有
亦不能禁此燔灼,病必日剧,倘灸后病
卷四
制艾法
属性:凡用艾叶须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故孟子云∶七年
,求三年之艾,拣取净叶,捣去尘屑,石臼中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
为度,用炷燥则灸火有力。
卷四
取火法
属性:凡灸火者,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太阳真火,其次钻槐取火为良。若急卒难备,则真麻
或蜡烛火,以艾茎烧点于炷,滋润灸疮,至愈而不痛也。其戛金击石钻燧八木之火,皆不可
用。邵子云∶火无体,因物以为体,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八木者,松火难瘥
;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消血;橘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
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
凡痰火骨蒸,痨瘵梦遗,盗汗传尸等症,宜灸四花六穴,膏肓二穴,肾 二穴,肺 二
穴,足三里二穴,手合谷二穴,或膻中穴,但得穴真,无不验也。
卷四
定四花六穴之法
属性:崔氏灸骨蒸痨瘵,初得此疾,即如此法灸之,无不效者。但医多不得真穴,以致有误。
今具真格,使学人一见 然无误。
先用细绳一条,约三四尺,以蜡抽之,勿令展缩,以病患脚底贴肉量,男取左足,女取
,从足大拇指头齐起,从脚板底当脚根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肚贴肉直上,至膝脘曲又中大
横纹截断。次令病患解发分开两边,全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
绳子一头,从鸠尾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
骨以墨点记,(此墨不是灸穴。)别以稻秆心,令病患合口,将秆心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
勾起秆心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样,齐两吻截断,将秆展直于先在脊中墨记处,取中横量
点之,此是灸穴,名曰患门二穴。初灸七壮,累灸至一百壮,妙。初只灸此二穴,次令其人
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项向前,平结喉骨,骨平大杼骨,俱以墨点记,向前双垂,
下与鸠尾齐截断,灸鸠尾穴,却翻绳向后,以绳头齐会处,以墨点记,(此亦不是灸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