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此出上焦为一隧也)。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此出中焦为一隧也)。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四末
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此出下焦为一
隧也)”。《营卫生会篇》,“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
焦。”《卫气篇》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讲明此三气者,自秦
越人而后,惟四明马玄台《难经正义》考究极工。于宗气,则曰∶自夫饮食入胃,其精微之气积于胸中,
谓之宗气。宗气会于上焦,
即八会之气会于膻中也。惟此宗气、主呼吸而行脉道。于营气,则曰∶营气者,乃阴精之气也,即宗气
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阴也。此气行于昼二十五度,行于夜二十五度,始于手太阴,五十度而复会于
手太阴。而行昼行夜,十二经之阴阳皆历焉,所谓太阴主内者此也。于卫气,则曰∶卫气者,阳精之气
也,亦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阳也。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始于足太阳,五
十度而复会于足太阳。引《灵枢·岁露篇》曰∶“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风府者,足太阳督脉
阳维之会,所谓太阳主外者此也。盖营气行阳行阴,主昼夜言;卫气行阴行阳,主阳经阴经言。营气之行
于昼者,阳经中有阴经;行于夜者,阴经中有阳经。故行阴行阳,主昼夜言也。卫气则昼必止行于阳(
行三阳经也),夜必止行于阴(行三阴经也),是阴阳不指昼夜言也。又谓《灵枢·五十营》等篇,言气
脉流行,自手太阴而始,至足厥阴而终,循环不已,漏水下一百刻,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
。推之,则二刻行一度,为一周身也∶昼夜共行五十度,则每经各行五十次矣。并未尝言肺止行寅时,大肠
止行卯时。又不思各经长短不同,难以分时注释。如果十二经分发十二时,则一时止行一经,何以能八刻
之一千八十息,脉行六十四丈八尺,而四度周于身也?又何以能十二时之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
八百一十丈而五十度周于身也?所谓一时止行一经者,实理势之所必无也。以上考正,皆出《灵》、《素》
,盖此公精究经旨,融会脉络,王冰以下,一人而已,非苦心累积不能也,观第一难一章,则可以见其概
。惜乎独于三焦惑于陈无择之言,未之加察,余三复之余,微有慨焉,然终不以寸朽而弃合抱之材也。
上卷
二十四、痢与滞下辩
属性:或有问于余曰∶刘河间云∶仲景治痢,多用承气,但与滞下混同立论,而无分别。考之诸方,亦未见其
有分治者,抑河间之说不足凭欤?余曰∶前人略之也,经虽无明文,然顾名思义可知矣。书曰∶夏伤于暑
,秋多疟痢。痢者,利也,通利之义,乃时症也。或从泄泻而得,或径大便脓血,盖秋令气降,腹中秽积
因时下行而痢也。彼滞下者,滞,是积滞之滞,不因时令,不由泄泻,而竟里急后重,垢腻之物频并而下
也,岂可同日语哉。故滞下之症,始得之,多用推陈致新,迎而夺之之法。至于治痢,有用补法者,有用涩
法者,有燥湿者,有升提者,有消之者,有温之者,有分利者,有下之者∶然初时不敢遽以药下之,因时
制宜,必审其胃实积固,乃敢推荡耳。余故云∶痢者,兼令气而言也∶滞下者,四时皆有之。名既别,则
治法
当有径庭矣。或曰唯。
古谓先水泻而后脓血者,为脾传肾,乃贼邪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者,为肾传脾,乃微邪易愈。
相传微贼之说,是亦以大概言之也,究竟其说,世亦有先后水泻脓血,而各有难易者。愚谓先水泻
而后脓血,此脾先虚,而积滞继至,故难愈;先脓血而后水泻,此积滞既去,已无邪矣,故易愈。高
明幸察之。
上卷
二十五、噎膈翻胃辩
属性:或有问于余曰∶丹溪《局方发挥》云∶翻胃,即是噎膈,噎膈乃翻胃之渐,言此盖火气炎上,熏
蒸津液成痰,切切不可用香燥之药,若服之必死。又曰∶年高者,不治。盖少年气血未虚,用药劫去痰
火,病不复作;老年气血已虚,病必不起。据曰∶翻胃即噎膈,似是一病;又曰∶噎膈乃翻胃之渐,似
又是二病。至用药,谓服香燥之剂必死。乃今时亦有用香燥而得生者何也?余曰∶噎膈、翻胃,古虽未
辩,然拟名定义,似有不同,治法亦将无同也。顾《局方发挥》一书,盖为辟温补,戒燥热,谆谆立言,
于名义亦未暇辩也。愚意谓噎、膈、翻胃,乃是三病,亘古至今,曾未有人剖析
其义者。夫饮食入于噎间,不能下噎,随即吐出,自噎而转,故曰噎。膈,是膈膜之膈,非隔截之谓也
。饮食下噎,至于膈间,不能下膈,乃徐吐出,自膈而转,故曰膈。翻胃,是饮食已入胃中,不能运化
,而下脘又燥结不通,朝食而暮吐,暮食而朝吐、明其自胃中而倒出,故曰翻胃也。均一吐病,而有上
、中、下之分。数千年间,惟洁古老人治吐,而有上、中、下之论。曰∶上焦吐者,主于气;中焦吐者
,主于积;下焦吐者,主于寒。故今人亦有用香燥而治愈者,实寒气使然也,在人体认真切尔。至于年
老之人,诚难治效,丹溪岂欺我哉。
张鸡峰曰∶膈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庶可克济。斯言亦良语也。
上卷
二十六、四时脉说
属性:或有难予者曰∶脉有七表、八里、九道,而无弦、钩、毛、石,书何谓春弦、夏钩、秋毛、冬石也
,且其义安在?予曰∶此阴阳升降之理也,三才原一太极。春弦者,肝之脉也,与胆为表里。夫阳气自
地而升,此时其气尚微,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夏脉钩者,
是阳极而阴生也。夫钩本大而末小,夏至一阴生,夏月六阳之气尽升,其脉来大而去小,故曰钩。秋脉毛
者,此毛字读
作毫字,《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正是此义。明阴气自天而降,轻细以浮,故曰毛。冬脉石
者,冬令万物潜藏之时,是阴极而阳生也。肾主其令,肾属水,主闭藏,沉而有力,如石之在水中,
故曰石。夫升降浮沉之理,变化无穷,岂凿凿之七表八里九道能悉耶!且脾胃平和之脉,不大不小,
不短不长,难以明状,惟以意消息之。彼二十四歌者,正如以管窥天也,噫!
上卷
二十七、问伤寒桂枝汤用桂枝说
属性:或问生生子曰∶伤寒书桂枝汤后有云∶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与之则表益实,而汗益
难出耳,则是以桂枝为固表药也,何麻黄汤中又用桂枝为臣耶?生生子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味。《
衍义》谓桂大热,桂味辛甘,主温中,利肝肺气,为诸药先聘通使,温和荣卫,宣导百药,无所畏。然桂
枝汤用桂者,以其卫为邪袭,则气不固,故汗出恶风,桂枝味辛甘,阳剂也,阳剂其行快,入咽则先布
散,充达百骸四肢,无处不至,此散之之意也。至于止汗,自是芍药,芍药味酸,阴剂也,阴剂入咽,其
行迟,故先散之而后收之,一开一合,邪气散而真气不过泄,以
致于适中,非谓桂枝能止汗也。麻黄汤用桂枝为臣,亦以其辛甘发散为阳,若谓其实表止汗,将安用
之?盖以其寒伤荣,桂枝(能佐麻黄而散寒邪)温和荣卫,则邪自不能容留,汗出而解也。桂枝汤后叮
咛不可与者,为内有芍药,寒既伤荣,发热无汗,复用酸寒收敛之剂,则邪无从而出,表乃益实也,
非谓辛散能实表也。风,阳气也,阳主散,风伤卫,则气散而汗出。寒,阴气也,寒主敛,寒伤荣,则
气敛而无汗。故治法,无汗要有汗,取辛散能发汗也;有汗要无汗,取酸收能止汗也。俱用桂枝者,
以其既能发散,而又能温和荣卫也。予故曰∶考方疗疾,全在体认气味。
上卷
二十八、气郁胁痛论
属性:或问治气郁胁痛,有谓达之者,有谓泻之者,于达、泻二字,还有说否?生生子曰∶胁者,肝之
部分,又足少阳经所行之地,此经多有余,《经》曰∶“东方实。”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
《内经》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