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管理学家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讲了一条有趣 的原则——“刺猬原则”。为什么看起来很笨的刺猬能够战胜狐狸呢?
因为刺猬单纯、憨厚,专心于一种能力的培养。现实社会中许多看起 来平淡的人,为什么有很好的出路,而一些非常聪明的人相反走投无 路呢?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前者扎扎实实地打造了某种能力,后者是 “什么都行,什么也都不行”,能力上缺乏“卖点”、“亮点”,自然就没 有出路。
—做亮自己工作上的“卖点”。
人总是从某一点上开始杰出的。
—申子思维
有些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一生也不知干了多少事,这些事情 都淡忘了,没有留下任何记忆,这样的人,终究归于平庸,也不会有 什么出路。要找到出路,其实只要干好一件事,干好一件小事也行。但 这件事一定要干得出彩,干得漂亮,干得令自己自豪,令他人刮目相 看。任何时候有人提起来,他人都会记得那件事是你干的,都会说你 是多么能干!这样,就有了事业上的“卖点”,就有了资本,有了这样 的“敲门砖”,出路大门将非开不可。
理性的人也是最感性的,都喜欢“拿事实说话”。只要一件事干得 漂亮,这一“亮点”就会照亮人的一生。一有机会他人便会记起:“瞧! 那件事他干得多漂亮!”言下之意,今天这件事你也会干得漂亮,昨 天漂亮,今天也会漂亮,甚至认为明天还会更漂亮!
做亮“卖点”牢记三个“要诀”:
一是从某一“点”上做亮。
亮点,就是要“亮”、要闪光,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能抓住他人的
眼球,并给人留下难忘的记忆。
陈佩斯是将自己的滑稽光头“刮亮”,宋祖英是将《小背篓》“唱 亮”,钱钟书是将《围城》“写亮”,就这么一丁点,他们就进入了名人 系列。
第36节:聚天下之力开启天下之门(6)
名人出名都是从某一点上开始的,我们普通人虽然没有成为名人 的“野心”,但要找个好出路必须把某“一丁点”做亮,或尽可能亮一 点,让别人能记起你,不要忘记你,机会来了能想起你。
亮点亮点,只需要做亮一点,也只能做亮一点。这一点可以是你 做的一件事、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活片段、也可以是你的某种诱人的个 性、特别的能力、或富有魅力的某一方面的品行。亮点不需要求全求 大,从某一细微处做亮,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这么一丁点亮点,也许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敲开出路大 门的敲门砖。就业,靠这一亮点;职位晋升,靠这一亮点;与人合作, 建立新的人脉关系,靠这一亮点;即使今后成名成家,也许还是靠这 一亮点。
做亮点一般是从自己得意的事情中做出亮点,但有时也可反其道 而行之,把一些倒霉的事做亮,物极必反,也许能因祸得福。如新东 方总裁俞敏洪,当年在北大工作时,因在校外兼职教托福英语,被北 大公开处分。这本来是桩倒霉的事,但由于把这件事的影响搞得很大, 他那“北大托福专家”的名声也日益响亮起来,并因此下海找了条新 路,成就了新东方的事业。
二是从长处上做亮。
亮点,总是与众不同,它的基础是要有点“真本事”,否则,是亮不 起来的。这就要到自己的“长处”里去挖掘亮点、打磨亮点、培育亮点。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大师”,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 秘诀在于把自己的某一长处做亮了。
如卓别林的长处是“搞笑”,把“搞笑”做亮了,就成为“幽默大师”;
长沙有个张师傅,他的长处是会开锁,不论什么锁,经他一捣鼓 都能打开,把这一点做亮了,就成为“开锁大师”。
又如厨师,其实只要做好一道菜,把这一道菜做亮,做出名气来, 就可以成为厨艺大师,甚至可救活一家酒店;教师,也只要把一堂课 讲出精彩来,就可以吃一辈子;画师,只要把某一样东西画亮,如画 马、画公鸡、或者画小虾米也行,只要画亮了,便能取得了不起的成 就,就能成为“大师”,就有了不起的出路。
我们每个人总有一点自己的长处,都可以做亮自己的某一点。当 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技术上的专长,但还是可以挖掘为人处世、心理、 意志等其他方面的长处。如一些人脑子转得快,那就把脑子做亮;有 些人很老实,那就把“老实”二字做亮,让天下人都知道你忠诚可靠。
如此,即使成不了“大师”,至少也可以成为个“小师傅”;即使 没有大出路,小出路也有一条。
三是要在运作中“放大”亮点。
道理就这么简单。要使自己那“一丁点”的亮光能够金光闪闪,的 确需要运作。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闪光的”,但是,金子若放在煤炭里,即 使闪光,又能照耀几个人?何况,不是每个人都是金子,有些是银子, 有些是铜子,甚至还有许多人的潜质,或发光的本事就和黑煤炭差不多。
但是,即使是黑煤炭,如果通过运作,在闪光灯的照耀下,也能 发出乌金般的光亮来?谁又能说黑煤炭没有亮点?
每个人总有闪光的地方,运作的本质是把“亮点”放大。
有些人的亮点也许很平淡,但如果加以运作,有时也会传得神乎 其神。运作要做有心人,人生的运作蕴藏在生活的艺术和人生的智慧 里。当然,我们不必刻意炒作自己的亮点。但无论如何,要有运作意识, 把自己的亮点当做一种品牌,进行运作,使之更加闪闪发光。社会是个 大超市,全球60多亿人口,相当在一个大超市里摆了60多亿种商品, 如果没有亮点,如果不把这亮点放大,又怎能抓住人们飘忽的注意力?
出路的第三冲击力:巧借外力。三只蚂蚁 过河,架桥的和造船的蚂蚁因洪水而光荣殉职,第三只蚂蚁爬 到树上观风向,大风起兮,这只蚂蚁连同树叶飘到了河对岸。 “高人”高在“借力”上。
第37节:聚天下之力开启天下之门(7)
万事不求人,这种清高本质上是一种迂腐,是一种实足的愚蠢!
—申子思维
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 标志着他一次质的飞跃。
—卡耐基
小时候,一位老大爷给我讲过三只蚂蚁过河的故事,至今还在脑 海里浮现:
三只蚂蚁负有重要使命,必须过河。面对涛涛江水,蚂蚁不 会游泳,如何过河呢?
第一只蚂蚁选择了架桥,它搬来了树枝、杂草,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结果,桥没架好,自己却被河水冲走了。
第二只蚂蚁选择造船,它同样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忙得 不亦乐乎。只可惜,洪水来了,船被冲走了,蚂蚁的命也被搭上了。
第三只蚂蚁看到前面两个兄弟,都比自己勤劳、能干,就这 么悲壮地牺牲了,当然,就不能走它们的老路。于是,它爬到河 边的树上,站在树尖的叶子上,想观察一下形势再说。不料,大 风起兮,大风卷走了树叶和蚂蚁,蚂蚁就像坐飞机一样在空中飞 扬,然后,徐徐地漂落在河的对岸。这只蚂蚁做梦也没想到,自 己竟然如此轻松地实现了理想。
我每当想起这个故事,从内心里都为前两只蚂蚁感到惋惜,也很 钦佩它们的壮举。而对第三只蚂蚁,仅仅只觉得它很幸运,似乎不屑 一顾。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靠勤劳、 靠实力、脚踏实地地打拼,反对“投机”,反对“取巧”。
但是,当我们观察社会时,看到林林总总的社会现象,类似第三 只蚂蚁的成功者却大有人在,并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并 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模式、成功模式或寻找出路的模式。于是, 第三只蚂蚁的行为越来越耐人寻味,甚至变得越来越崇高起来。
当然,蚂蚁是盲目的,而学蚂蚁的人却是理性的。
巧借外力,是撞开出路大门的重要力量。
古代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了借外 力成功的经典。故事说吴国都督周瑜忌妒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欲除之 而后快,便借口大战在际,请诸葛亮10天内监造10万支箭,并当场立
下“军令状”。诸葛亮欣然从命。第三天,诸葛亮趁浓雾锁住大江之际, 指挥20艘草船向曹军水寨驶去,到了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