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96-医方证治汇编歌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涩无益也。并治阳痿。)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和义,参(人参)术(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 
比。 
虚衰百病生,(脾为中土,贯四脏而统六腑,脾虚则百病丛生。张璐曰∶“病久不愈, 
脾、益肾两途。”此要诀也。旭高按∶久病虚羸,胸无痞满者,宜补肾;胸有痞满者 
脾,亦要诀也。许叔微曰“补脾不如补肾”,孙思邈曰“补肾不如补脾”,皆是也 
出要诀尔。)脉来细软须当视。(脉来细软者,脾气虚也,宜此汤。若细数者,脾血 
归脾汤。)益以夏(半夏)陈(陈皮)名六君(子汤),祛痰补气阳虚饵。(二陈除痰,四 
补气, 
脾弱阳虚有痰者宜之。)除夏(半夏)名为异功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调理脾胃 
加 
香(木香)砂(仁)胃寒使。(名香砂六君子汤,治虚寒胃痛。)四君(加)酸枣生姜汤,( 
庵 
《医方集解》引胡洽方)振悸不眠服之美。(水停心下则悸,故加生姜行水;虚烦则不 
故加枣仁安神。)六君(加)姜汁竹沥汤,(朱震亨《丹溪心法》)半身不遂痰厥主。(右 
不 
遂属气虚,宜此汤;左半身不遂属血虚,宜四物汤。然亦不可拘泥。若陡然暴死,喉 
名痰厥证。又有气厥中风中恶,与此相同,各有治法。) 
参苓白术(散) 
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心)砂(仁)薏仁,(诸味补脾利气)桔梗上浮(戴药 
上浮)兼保 
肺,(恐燥药上僭)枣汤调服益脾神。(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 
此方得之。) 
十味人参(散) 
用六君,(参、苓、术、草、半夏、陈皮)。更加柴(胡)葛(根)芍(药)黄芩。脾 
倦怠时 
潮热,(治虚热潮热,身体倦怠。)补气升阳复益阴。(六君子汤补气除痰,柴、葛 
芩退热,白芍益阴。) 
七味白术(散) 
四君(子汤)全,(参、苓、术、草。)藿香干葛木香添。补脾(四君之功)化浊( 
之功) 
生津液,(参、术、干葛皆能生津。)酒积(酒积呕哕大效)脾虚泻渴煎。(治脾虚泄 
效) 
三白(汤) 
虚烦渴泻饵,(白术、白芍、白茯苓,故名“三白”。)术(白术)芍(白芍)茯苓甘草 
使。又有参(人参)胡(前胡)三白汤,内伤外感均堪倚。(为调理内伤外感之奇方)四顺 
汤治脾虚冷,四君(子汤)除茯(苓)干姜进。(加干姜)腹中疼痛怕光明,脉沉无热为阴 
证 
“如阴阳未辨,姑与服之。若阳厥便热,阴证则无热。”) 
幼科又有六神散 
(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表热去后续热饮。足知四君(子汤)功用深 
热咸堪任。(四顺汤治虚寒,六神散治虚热,皆从四君加减。)六神散即四君(子汤) 
药扁豆 
粳米订。(四君加山药、扁豆、粳米,生姜、大枣煎。)和其胃气热自除,医家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小儿热止复热,世医到此,尽不能晓。 
或再解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 
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而身凉矣。”方内粳米不可少。) 
加银(柴)胡芩(黄芩),银白汤治续热盛。(热甚者,加银柴胡、黄芩,名银白 
健脾(丸) 
参(人参)术(白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 (即麦芽)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 
行 
宜。(参、术土炒各二两,陈皮、麦芽炒各一两,山楂一两半,枳实麸炒三两。)枳术丸(李 
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引张洁古方)亦消兼补,(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荷叶 
奇。(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引胃气及少阳甲胆之气上升。)但煎枳术(丸)为汤饮,心下 
痞坚水饮施。(《金匮·水气篇》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汤温服。腹中 ,即当散也。) 
补中益气 
(汤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黄 蜜炙一钱)术(白术土炒)陈,(陈皮留白) 
升 
庵《医 
又引参、 
甘草上行,充实腠理,使卫外为固。凡补脾胃之气,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 
伤功独擅,(旭高按∶饥饱劳役,内伤脾胃之气,则众体无以禀气而皆病矣。其证身 
头痛恶寒,有似外感,而懒言气短,肢体困倦,脉洪大而虚,此可辨也。又外感发 
不休;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则鼻息气粗,内伤则鼻息气微。外感之头痛恶寒 
传里方罢;内伤之头痛恶寒,乍作乍止。详见东垣《内外伤辨》,宜细阅之。)亦 
因。(汪 庵《医方集解》引李士材曰∶“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 
散药。)恶食懒言肢体倦,(皆脾虚证)畏寒发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气 
不固故多汗。汪 庵《医方集解》曰∶“阳虚自汗,宜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根 
柴俱宜蜜水炒过,欲其引参、 至表,故又不可缺。”)心肝肺损俱堪治, 
(按∶本方虽为劳倦伤脾之主剂,然心、肝、肺三经阳气不舒亦可服,《 
者缓其中,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惟不宜于肾,柯 
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陆丽京曰∶“倘人之两尺虚微, 
衰微,若再一升提,则是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疟痢(经久不愈 
数, 
气虚下陷。)脾虚阳陷妙无伦。全无寒热还须忌,(旭高按∶补中 
种者设,所以补伤寒之未及,非补虚方也。今人于外感中毫不敢 
则失东垣之遗意矣。虽曰补气而非发汗,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 
及脾气下陷等证,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中气 
宜。虽升、柴能引清气上升,然惟有邪者固可因升而散之,设 
气乎!夫东垣之方,无论内伤外感,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想当 
可不审也。)若见痰喘勿误遵。(上焦痰热为喘为呕者,忌服。) 
术), 
补阴益气(煎)张介宾。(去黄 、白术,加山药、熟地、生 
方八阵》。)阴虚外感真奇效,变化陈方法转新。(张介宾曰 
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有不效。”)木香 
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畅脾。 
当归补血(汤) 
东垣着,黄 一两归(当归)二钱。(吴鹤皋《医方考》曰∶“黄 多于当归数 
血 
者,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耳。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也。 
烦渴甚,脉大而虚宜此煎。(《卫生宝鉴》云∶“男妇血虚发热,面赤烦渴引饮 
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者,当归补血汤主之。”此补气血之方也,误服白虎 
四物 
(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生地)芍(白芍)与归(当归)芎(川芎),血家百病 
此方通 
。(此血病之主方)八珍(汤)合入四君子,(参、苓、术、草。)气血双疗功独崇。(四君补 
气 
,四物补血。)再加黄 (助阳固卫)与肉桂,(引火归元)十全大补(汤)补方雄。(为补 
方之 
雄 
全 
(汤,张洁 
古方。)风入肠中成飧泄,脾虚血痢治相同。(徐彦纯“玉机微义”曰∶“此方治风入肠胃 
飧泄完谷。方名胃风,而实非治风之药,补血和胃,使风自除。脾虚血痢而挟湿者,实可 
仗。”) 
人参养营(汤) 
即十全,(即十全大补汤除川芎,加五味、陈皮、远志、姜、枣。)除却川芎五 
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心脾气血补方先。(原方云治脾肺气血两虚。喻嘉言《医门法 
方中诸品,为心脾二脏之药,于补肺殊不甚切,方下所注肺虚,误也。”)气 
但投此剂悉能痊。(薛立斋云∶“气血两虚,变现诸证,莫能名状。勿论其 
诸证悉退。”) 
归脾汤 
(严用和《济生方》)用术(白术)参(人参) (黄 ,各二钱半)归(当归一钱) 
草(甘 
钱半)煎加姜枣 
治之法。)怔忡健 
脾者,调四脏之 
过度,劳伤心脾 
填离者,所以必 
养心汤用草 
(甘草一钱) (黄 蜜炙一两)参,(人参二钱半)二茯(茯苓茯神)芎(川芎)归 
(当 
再加酸枣(仁炒 
相同。一用白术、 
大补元煎 
(张介宾《新方八阵》)为首尊,(补阵第一方也)人参熟地草(炙草)萸(肉)存,杞 
( 
但于 
助也 
左归(饮)萸(肉)地(熟地)药(山药)苓(茯苓)丛,杞(子)草(炙草)齐成壮 
水功。 
(此为壮水之 
草(炙草),更加龟鹿 
草,加菟 
丝子、牛膝、 
滋养营卫,渐 
精血自充矣。 
上炎,宜用纯阴之 
右归(饮)附(子)桂(肉桂)兼山药,杞子地黄炙草联,杜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