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56-幼幼新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将脑、麝各研入药,令匀。每服好茶半盏,调半钱,和滓服。重者一钱,小儿少许,不计时候。 
《张氏家传》小儿伤风,浑身诸般壮热。x七宝散x 
天麻(炙) 白僵蚕(微炒) 羌活(各一钱) 蝎 麻黄(去节) 白附子(各一分) 麝(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字,用生姜、薄荷、蜜水调下,大小加减。 
《庄氏家传》古方x惺惺散x 治小儿伤风壮热,及疮疹毒瓦斯、时气、温壮,风热等疾。(与伤寒门中钱乙惺惺散大 
略同。)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 白术 栝蒌根 细辛 桔梗 
上七味等分,焙干为末。每服一大钱,用水半盏,姜一片,薄荷三、两叶,同煎三五沸。二、三岁一服, 
分三服;五岁以上只作一服。如伤风欲出汗,以葱、豆豉、薄荷同煎,温服。(一方无白术有干葛,甘草减半,治壮热。 
入薄荷、生姜,治冷气,入姜枣水一盏,煎七分,用药二钱少异。) 
《庄氏家传》∶小儿伤风。 
上以京豉及葱生研,作靥贴囟上。如有邪气者,以京豉及桃头生研,贴如前方。 
《孔氏家传》治小儿风吹妄着,浑身壮热,头疼,面颊赤,多渴。x参苓散x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白术(各一分) 黄芩 干葛(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五分,姜一片,枣半个,煎四分,通口服。 
《王氏手集》x百解散x 治小儿伤风、疮疹之类。 
黄 青皮 茯苓 栝蒌根 甘草(炙) 紫菀 白术(各一两) 百合(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煎至四分,通口服。得少汗为妙。 
《吉氏家传》治小儿惊风,奶食不化,成外伤风,壮热气粗,慢风摇头,口眼不开;及赤白痢。x金箔丸x 
金箔(四十九片) 朱砂 水银 腻粉 牛黄 青黛 蝉壳 白僵蚕 麻黄(去节) 白附子 蝎 天麻(酒浸, 
炙) 犀角(末) 天南星(炮。各二钱) 真麝香(随多少) 
上件都为末,将金箔、朱砂、水银、腻粉同研细,倾入诸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薄荷汤化下。 
长沙医者丘松年传x蝎梢散x 治伤风发热,睡卧不安,直视涎盛,时作惊掣。 
全蝎(一十半个) 甘草(炙) 川芎(各二钱) 麻黄(去节,秤) 防风 薄荷叶(各一钱) 
上为细末,入朱砂一钱细研,入药末内令匀。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三分,温服。 

卷第十四
伤暑第七
属性:太医局x香薷丸x 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 
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 
香薷(去土) 紫苏茎叶(并用去粗梗) 干木瓜(各一两) 丁香 白茯神(去衣) 薷香叶(去土) 甘草(炙, 
锉) 檀香(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温汤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儿服半丸, 
不计时候。 
太医局x枇杷叶散x 治大人、小儿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枇杷叶(去毛,净,炙) 陈橘皮(汤去瓤,焙) 丁香(各半两) 香薷(三分) 浓朴(姜汁涂,炙,四两) 
干木瓜 白茅根 麦门冬(汤去心,焙干) 甘草(炙。各一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 
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上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 
张涣治小儿伏暑呕吐者,最宜服之x清膈饮子方x 
香薷 淡竹叶(去枝梗,剪叶,焙干。各一两) 白茯苓 人参(去芦头)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檀香 甘 
草(炙。各半两) 白粳米(一合) 
上捣,罗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大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时时如热水令儿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庄氏家传》治小儿中暑吐利。 
上以白蒺藜苗研汁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中热,面赤,身如水热,或眼赤。 
郁金(三枚,用皂角水煮干) 甘草 马牙硝(各一分) 当归(二钱) 
上末细研。一字或半钱,冷水调下。 

卷第十四
伤寒第八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伤寒候∶伤寒者,冬时严寒而人触冒之,寒气入腠理,搏于血气,则发寒热、头痛、体疼, 
谓之伤寒。又春时应暖而反寒,此非其时有其气,伤人即发病,谓之时行伤寒者。小儿不能触冒寒气,而病伤 
寒者,多由大人解脱之时久,故令寒气伤之,是以小儿亦病之。诊其脉来一投而止者,便是得病一日;假令六 
投而止者,便是得病六日。其脉来洪者易治,细微者难治也。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解肌发汗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寒从外搏于血气,腠理闭密,冷气在内不得外泄, 
蕴积,故头痛、壮热、体疼。所以须解其肌肤,令腠理开。津液为汗,发泄其气则热歇。凡伤寒无问长幼男女, 
于春夏宜发汗。又脉浮大宜发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 
《千金》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 
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圣惠》论∶凡婴孩伤寒,不可以燥药发汗也。发汗,则孩子一向躁极于脏腑,热极伤于心气,多厥不可治 
也。若以性寒汤药,阳受于冷,冷热相击,孩子一向惊叫不睡,热冲于脑,头缝开张,皮肉筋脉急胀,不可治 
也。若以性热汤药饵之,乃助于阳也。阳极则阴必争也。四肢汗出如油,手足或热或冷,多狂癫惊 ,即不可 
治也。 
茅先生∶小儿有伤寒候。身微热,KT 吐乳,鼻塞,咳嗽。此候因抱儿子当风处,吹着背俞至此。所治者, 
当日下天麻散二服(方见本门中),朱砂膏二服(方见惊积门中)。其患即愈,不得误动脏腑。 
茅先生∶伤寒变蒸,夹惊夹食,中风,所中伤寒各说有一。因根据根源各别下药,有殊如调理。上件伤寒 
传变,吐不可止,大小便不通,大渴,耳内脓出,身上生斑点赤,心狂,眼视,鼻口干燥,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伤寒病证∶婴孩小儿单伤寒者,浑身壮热,鼻流清涕,身上寒毛起,咳嗽欲喘,宜用 
解伤寒红绵散三、二服,间调胃气,进乳食观音散三、二服。如有余热未退,睡里多惊,须进七宝轻青丹三、二 
服,(红绵散、轻青丹方并见本门中。)再服调胃气观音散三、二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伤寒可医者七。 
鼻内清水是伤寒。鼻者是肺之外应。伤寒,故外风吹着身,皮毛及发皆主于肺,故令外涕流出清水,身寒 
毛立,后则身热躁叫,口干,耳冷,汗出,是伤寒。伤寒者,是邪气伤其正气,正气软弱,则不能主于身,被邪 
气攻出,故为汗。汗出多则令面黄无力,后若不止,则体虚生风,宜补实之。 
鼻塞是伤寒。伤寒是外邪伤肺,所受则正在肺,邪气伤正气则滞,荣卫不通,故乃鼻塞。是发汗后更与通 
关药耳。 
面赤是伤寒。伤寒是伤气及邪气入腹。其肺当旺,不肯受邪。肺者受患,其初传心则心气虚,故令面赤则 
口干,夜间不卧,阴阳相克,日中可解,则凉药服之。 
吐白水是伤寒。何以吐白水?其伤寒受在于胃,其胃气为邪所伤,胃弱则吐白水。若吐食则入脾,瘥后须 
变身黄。脾胃俱象土,故色黄,宜早暖脾胃耳。 
两眼黄赤是伤寒。伤寒是先受在脾,在其色黄。次传在肝,主眼,故邪伤于肝,故共脾邪入之,故令眼黄 
赤,宜以洗肝后发汗耳。 
小便黄赤是伤寒。伤寒者,寒气伤肺,肺虚故不受,于心,心实传腑。心以小肠为腑,受邪则滞荣气,则 
赤,后则尿如血。通小便后取之。 
不可医者六∶ 
伤寒面黑者不治。伤寒气伤皮肤,本入肺,肺传肾。肾主水,水属北方,其色黑。复传心,心属火。其水 
大能克火,故令面黑,不治。 
伤寒大小肠痛不治。其伤寒受在肺,肺以大肠为腑,脏不能受,倒传出一脏,不再传入心,则火克金;心 
将小肠为腑,故大小便痛耳。 
伤寒忽作邪声不治。此是伤寒,邪气伤肺。肺主声,肺被邪伤,绝则声出不回。如便作邪声,是肺绝也。 
伤寒叫声不出不治。此是伤寒入肾失解,肾气绝,不能作声,即死耳。 
伤寒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