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刊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合骨。故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按之。脉道无力为软。 
举指来疾。脉道流利者为滑。凡此五脏平脉。须要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脉。自然可晓。 
经曰。先识经脉。而后识病脉。此之谓也。 

附录
六腑平脉
属性:(出诊脉须知。) 
左寸。手太阳小肠脉。洪大而紧。(一云洪大而长。为受盛之官。名受盛之府。) 
左关。足少阳胆脉。弦大而浮。(一云大而浮。一云乍数乍疏。乍短乍长。一云乍大乍小,乍 
短乍长。与祟脉无异。何以区别。然两手三部皆然。方为祟脉。今独左手关部如此。则谓之胆脉。可也。 
胆为中正之官。名清净之府。相火胆与风肝合。脉急则为惊。) 
左尺。足太阳膀胱脉。洪滑而长。(膀胱为州都之官。名津液之府。寒水膀胱。与君火肾合。脉急 
则为瘕。或曰心脉居午。谓之君火宜也。今肾脉居子。亦谓之君火何义。又命门脉为心主。 
居亥。谓之相火宜也。今胆脉居寅。亦谓之相火。又何邪。内经天元纪论。鬼臾区曰。子午之岁。 
上见少阴。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 
热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而释者谓午亥之岁为正化。子巳之岁为对化。由此言之。则心 
肾皆可言君火。以其热气主之也。厥阴既主风气。而手厥阴命门不当以相火言。少阳既主其相火。 
则胆与三焦为相火明矣。) 
右寸。手阳明大肠脉。浮短而滑。(一云短而涩。为传道之官。名传道之府。) 
右关。足阳明胃脉。浮长而滑。(一云浮大而短。为仓廪之官。名水谷之府。燥金胃与湿土脾合。) 
右尺。手少阳三焦脉。洪散而急。(为决渎之官。名外府。机按。以上但言六腑脉状。而诊法 
轻重内外。俱未及论。学人宜更考之。) 

附录
四时平脉
属性:凡诊脉须先要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 
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谓中按得之脉和缓。脏腑平脉已见前章。 
凡人脏腑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又曰三部之内。大小浮沉迟数同等。 
尺寸阴阳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强弱相应。四时之脉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内。独大独小。 
偏迟偏疾。左右强弱之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凡脉见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 
右曰右病。左脉不和。为病在表。为阳。主四肢。右脉不和。为病在里。为阴。主腹脏。以次推之。) 

附录
三部所主
属性:(附九候) 
诊脉之时。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寸为阳。为上部。(主头项以下至心胸之分。)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 
(主脐腹 胁之分)尺为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为九候也。 
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取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 
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所谓浮按消息是也。重手取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肾肝之应 
也。所谓沉按消息是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所谓中按消息 
是也。若浮中沉之不 
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所谓推而内之是也。三部皆然。一说左寸。浮。候左头角。中。候左 
胁。沉。候少阴心。左关浮。候小肠胆。中。候左胁。沉。候厥阴肝。左尺。浮。候膀胱。中。候左腰。沉。候肾。右 
寸。浮。候右头角。中。候两耳目。沉。候肺。右关。浮。候胃。中。候胸中。沉。候脾。右尺。浮。候三焦。中。候 
右腰。沉。候命门。) 
诊候推移指法。(推而外之。消息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消息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 
消息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消息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左关。外以 
候肝。内以候膈。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里以候腹中。是以有 
推而内。推而外。消息之法也。一说左寸。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头项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胁痛也。推而内 
之。内而不外。心腹积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眼目昏也。左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 
不上。肠胃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筋骨痛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主身有热也。左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 
小肠痛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胫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小便浊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腰足痛也。右寸。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气喘急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胸中痛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咽喉痛也。推而外之。外而 
不内。背脊痛也。右关。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吐逆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主下血也。推而内之。内而不外。腹有 
虫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肌肉痛也。右尺。推而上之。上而不下。小腹胀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足胫痛也。推 
而内之。内而不外。疝瘕也。推而外之。外而不内。小便秘也。机按。消息。谓详细审察也。推。谓以指挪移于部之 
上下而诊之。以脉有长短之类也。又以指挪移于部之内外而诊之。以脉有双弦单弦之类也。又以 
指推开其筋而诊之。以脉有沉伏止绝之类也。刊误谓内外以指按轻重言。推有数义。故特着之。非 
但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之类也。自一说以下。所论亦无所据。姑录之以备参考。) 
r图pt103a1。bmpr 
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 
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也。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 
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 
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也。若短小而见于肌肉之间。阴乘阳也。洪大而见于肌肉之下。阳乘阴也。 
寸尺皆然。) 
诊脉。须辨表里虚实四字。(表。阳也。腑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胃腑及脏者。 
皆属于表也。里。阴也。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腹之内。不能散越。饮食之伤。留于脏腑之间。 
不能流通。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弱也。宝者邪气之实。由正气之本虚。 
邪气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其正气。实者泻其邪气。经曰所谓虚实。邪气盛则实。精 
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脉者血气之先也。气血胜则脉胜。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 
气血平则脉治。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肥人脉沉。瘦人脉浮。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左大顺男。 
右大顺女。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此皆其常也。反之者逆。(千金翼云。人大而脉 
细。人细而脉大。人乐而脉实。人苦而脉虚。性急而脉缓。性缓而脉躁。人壮而脉细。人羸而脉大。此皆为逆。逆则难 
治。反此为顺。顺则易治。凡妇人脉。常欲濡弱于丈夫。小儿四五岁脉。呼吸八至。细数者吉。男左大为顺。女右大为 
顺。) 
脉贵有神。(东垣云。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如六数七极。热也。脉 
中有力。则有神矣。为泻其热。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则有神矣。为去其寒。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无神 
也。将何所恃邪。苟不知此。而遽泻去之。神将何所根据而主邪。经曰。脉者气血之先。气血者人之神。善夫。) 
凡取脉之道。理各不同。脉之形状。又各非一。凡脉之来不必单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数。沉而紧。沉而细之类。 
将何以别之。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浮为阳。轻手得之,而芤。洪。大。散。长。濡。弦。皆轻 
手而得之之类也。沉为阴。重手得之。而伏。石。短。细。牢。实。皆重手而得之之类也。迟者。一息脉二至。而缓。 
结。微。弱者。皆迟之类也。数者一息脉六至。而疾。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