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量一般0。9~3克。特殊重症,可再多些。
胃津不足、中焦燥热者不宜用。
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因四川产的效力最好,故又名“川附子”。有回阳救逆,逐寒燥湿,温助肾阳的作用。其性走而不守,能内达、能外彻,能升能降,凡凝寒痼冷(“痼冷”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愈。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痹的患者),痹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凡阳气将脱,四肢厥逆冰冷,凉汗淋漓或绝汗如油者,皆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1.回阳救逆:由心肾阳虚欲绝或大吐、大下、大汗后导致的阳虚欲脱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手足冰冷等虚寒险证,可急用附子(9~15克)回阳逐寒,鼓舞身体阳气,增强机体生命活动力。常配合干姜(9克)、炙草(6克)(名四逆汤)或人参(9~15克甚至30克)(名参附汤)等同用以回阳救逆。一般因内寒所致者用四逆汤;因气血两虚所致者用参附汤;兼有大汗淋漓者,可再加麦冬、五味子各三钱。我常用此药抢救各种休克,一般都配合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效果比较理想,请参考试用,如不能内服时,可用鼻饲法给药。参看“人参”、“干姜”二药治休克时要注意“辨证”。
2.逐寒燥湿:因风寒湿三邪侵入身体而致气血凝滞、闭塞而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筋骨麻木、沉重,膝肘屈伸不利,阴天下雨则疼痛加重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配合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赤芍、炙山甲、松节、苍术、当归等同用。脾受寒侵而见腹痛、腹泻,大便清稀,手足发凉,腹部不暖等症,可用附子逐寒燥湿。常与干姜、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等同用。
3.温助肾阳:肾阳虚衰可表现为生殖机能低下,男子则阳萎,女子则宫寒不孕。本品能补肾助阳,增强生殖机能。常配合鹿角胶、熟地、肉桂、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巴戟天、生艾叶、阳起石、茯苓等同用。祖国医学认为肾阳是人体的“元阳”(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温助肾阳也寓有补元阳的作用。可用于肾阳虚哀所致的腰膝冷痛,阳萎精寒,脐腹疼痛,夜间多尿,足冷膝软,饮食少思,五更泄泻,神疲伯冷,右尺脉弱等症。用于补肾阳时,常配合熟地、山萸、山药、肉桂等同用。例如八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右归饮(熟地、山萸、山药、枸杞、杜仲、附子、肉桂、甘草)等。
据近代研究报导,附子有强心作用。
肉桂助肾阳,暖下焦,能引上浮之火下归于肾(引火归元)。附子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
白附子是另一品种,白色、形似附子(体较小),故名良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如吊线风(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等。川附子回阳逐寒,并能助肾阳。白附子无助肾阳的作用。
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炮附子、淡附片、黑(乌)附片、白附片等名目。治疗作用大致相同。若细分起来,炮附子(亦称黑附片)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淡附片(亦称白附片)药力较和缓。
另有川乌,与附子是同一植物,性味功用均相近,现在药房中已有的不分开。前人经验认为温肾助阳用附子,通痹祛风用川乌。参看“乌头”项。
附子配人参、山萸,治汗脱亡阳;配熟地、当归,能助生血之力;配肉桂,能补助肾阳;配桂枝、白芍、黄芪皮,治阳虚自汗。
用量一般1。5~9克。
凡非虚寒证、寒湿证者忌用;热厥入咽即毙;孕妇忌服。
一般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同用。
干姜
干姜味辛,性热。主要功能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引血分药入血中气分而生血,引附子入肾而祛寒回阳。并能温助心肺的阳气。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腹痛、腹泻:由于脾胃虚寒,寒邪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致脘腹冷痈,喜热喜按,或吐或泻,吐泻物清稀等症,可用干姜温中散寒。常与党参、白术、炙甘草、藿香、吴萸、茯苓、陈皮等同用。若胸腹俱冷痛、大寒、呕吐不能食,腹中寒气上冲,上下疼痛者,可配川椒、人参(党参)、饴糖同用(《金匮》大建中汤)。
2.亡阳虚脱:体弱阳虚者抵抗力弱,如遇寒邪太盛,内侵脏腑,而出现脉微欲绝、四肢逆冷、凉汗湿衣、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用发散药过多致大汗淋漓出汗太多而出现四肢厥冷,体温低下等,此为寒邪伤阳、或大汗亡阳而造成阳气欲脱的证候。可急用干姜回阳通脉,常配附子、甘草同用(《伤寒论》四逆汤),虚人、老人还可再加党参(或人参),冷汗不止者,还可加麦冬、五味子、山萸肉等等。
3.寒痰咳喘:由于阳气虚,水湿不化,聚而为饮,水饮寒痰,上犯于肺可致咳嗽,吐白色稀水泡沫状痰,气喘,畏冷,头眩,不欲饮水,冬季易发等症,可以本品配细辛、五味子,名“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例如小青龙汤(麻黄、桂技、白芍、甘草、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等。
薤白辛苦温滑,入心经,通气滞,助胸阳而治胸痹(心、胸及背疼痛)。干姜辛温入脾经,兼入心肺,助阳而补心气。
炮姜炭偏用于温经止血,偏治小腹、脾肾之寒。干姜偏用于治胃脘、脐腹、心肺之寒。
用量一般0。9~6克。炮姜炭用0。6~3克。
精血不足、内有热邪者,不宜用。
高良姜
高良姜味辛,性热,有温胃散寒、消食的作用。
对胃脘冷痛、胃寒呕吐,中焦寒性腹痛、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胃寒食滞等,均可应用。治寒性胃痛常配香附、吴萸、砂仁、藿香、神曲等同用。治寒性呕吐常配合半夏、生姜、丁香、茯苓、苏子等同用。治寒性腹痛可配合当归、炒白芍、桂枝、炮姜等同用。治寒性泄泻可配合木香、茯苓、泽泻、肉桂、炒山药、芡实等同用。治胃寒食滞可配合砂仁、焦三仙、炒槟榔、草豆蔻、炒内金等同用。
前人经验方有“良附九”(高良姜、香附,治胃痛)、“高良姜汤”(高良姜、厚朴、当归、桂心、生姜。治胃肠绞痛),都是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
干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脾而温脾寒,常用于治脐腹部的寒病。高良姜温中的作用偏在于胃而散胃寒,常用于治脘腹部的寒痛。
生姜辛重于温,长于外达走表,祛外寒、止呕吐。高良姜温重于辛,长于温中走里,散内寒、止疼痛。
高良姜子(又名红豆蔻)有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的作用。我曾以红豆蔻配合干姜、甘草、冬花、紫苑、苏子、吴萸、杏仁、茯苓、香附,半夏等用于矽肺病人表现为肺胃俱寒而咳嗽、吐白痰、胃脘痛者,有一定临床效果,仅供参考。
用量一般2。5~9克。
因热而致的吐泻、胃痛禁用。
胡芦巴
胡芦巴味苦,性大温。有温补肾阳,散寒除湿的作用。最常用于治疝气寒痛。
对因肝肾虚寒冷气而致的疝气疼痛,睾丸坠痛,小腹疝瘕,睾丸肿痛、寒冷等症,可用本品配小茴香、吴茱萸、炒橘核、乌药、川楝子、肉桂、青皮等同用。我曾用上述药物,随证加减,用于睾丸结核、慢性睾丸炎、副睾丸炎等睾丸痛坠而非红肿热痛者,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仅供参考试用。
因受寒凉而引致肠胃痉挛疼痛,也可用本品配高良姜、香附、木香、干姜、吴萸等同用。
小茴香治疝偏于行气散寒,胡芦巴治疝偏于温肾散寒。
用量一般3~9克。
阴虚阳亢者忌用。
硫黄
硫黄味酸,性热。有毒。大补肾阳,性虽热但不燥,且能疏利大肠,治老人虚秘(阳虚而大便秘结)。
内服可用于肾阳虚衰而致两足寒冷无力、阳萎、阴冷以及阳气暴绝、命欲垂微者,可配合熟地、山萸、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补骨脂、肉桂、附子、人参等同用。
老人或久虚者下焦阳虚、二便启闭失司,大肠传导无力而致大便秘结不下者,可用硫黄配半复、肉苁蓉、当归、熟地等同用,有助阳通便的作用。前人有半硫丸(半夏、硫黄)专治老人虚秘。我曾用硫黄0。9~1。5克,随汤药送服,一日两次,治疗慢性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