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一尺,排钱比之,十一个已及一尺,又不知唐用何尺。顾汉唐龠量,并用尺寸分布,尺寸 
如是不齐,将何凭据,博古君子,必有说矣。 
凡量者,龠合升斗斛。本以黄钟龠容十二铢,合龠为合,重二十四铢。今以钱准,则六 
铢钱四个,比开元钱三个重,升斗斛皆累而成数。汉唐同用,至宋绍兴,升容千二百铢,则 
古文六铢钱二百个,开元二百二十个,以绍兴一升得汉五升,其余私有,不足计也。 
凡衡者,铢两斤钧石。亦以黄钟龠所容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 
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每两则古文六铢钱四个、开元钱三个。至宋广秤,以开元钱十 
个为两,今之三两,得汉唐十两明矣。《千金》《本草》,皆以古三两为今一两,以古三升 
为今一升,诸药类例,尤为难辨。且如半夏一升准五两,不知用何升何两。此修合制度之要 
务,不可不知。汉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孝文五年,钱益多而轻,乃更铸四 
铢,其文为半两,杂以铅铁锡,非淆杂为巧,则不得赢,而奸或盗,磨钱质取熔。有司言 
钱轻重,请郡国铸五铢钱,周郭有质,令不得磨取熔。则知汉以二半两钱为两,重十铢明矣 
,汉唐例以二十四铢为一两,抑未知修史人改作唐例,亦不可知。观《钱谱》汉无六铢钱, 
至唐方有,今以五铢钱十六个,正得开元钱十个重。又以六铢钱十二个,正得开元钱九个重 
。则知开元钱每个以重八铢。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积十钱为两, 
似难考据,明食货者,必有说焉。 
按药书,汉方汤液,大剂三十余两,小剂十有余两,用水六升或七升,多煎取二升三升 
,并分三服。若以古龠量水七升,煎今之三十两,未淹得过;况散末药只服方寸刀圭匕,丸 
子如梧桐子大,极至三十粒,汤液岂得如此悬绝。又如风引汤,一剂计五十五两,每两只用 
三指撮,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温服一升。观其煮制,每只三指撮,未应料剂如此之多,此 
又可疑也。今以臆说,汉方当用半两钱二枚为一两,且以术附汤方较,若用汉两计一百八十 
铢,得开元钱二十二个半重,若分三服,已是今之七钱半重一服;若以唐方准计,三百三十 
六铢,得开元钱四十二个重,每服计今之十四钱重,大略可知;若以开元钱准得一百单五个 
重,分三服,每服计三十五钱重。此犹是小剂,况有大剂各件,两数之多者,未易概举。留 
心此道,幸少详焉。 
凡古书所诠,不出脉病证治四科,而撰述家有不知此,多致显晦,文义重复。要当以四 
字类明之,四字者,即名体性用也。如脉,浮则为名,举有余按不足为体,为风为虚曰性, 
可补可汗曰用;如病,太阳伤风为名,感已啬啬为体,恶风自汗为性,传变经络为用;如证 
,太阳风证为名,头项疼腰脚痛为体,不与诸经滥为性,候其进退为用;如治,药桂则为名 
,出处形色为体,德味备缺为性,汗下补吐为用。以此推之,读《脉经》,看病源,推方证 
,节本草,皆用此法,无余蕴矣。 

卷之二
纪用备论
属性:夫阴阳运五气,行乎天地之间,则神明为之纪,故有德化政令变眚之异;物类禀五行, 
孕于八方之内,则生灵赖其资,故有功能气味性用之殊。苟气运之失常,非药石则不疗, 
所谓功夺造化,恩备裁成者,无逾于药石也。故敷和、彰显、溽蒸、清洁、凄 者,五气之 
德也;安魂、育神、益气、定魄、守志者,百药之功也;生荣、蕃茂、丰备、紧敛、清谧者 
,五气之化也;通润、悦怿、轻身、润泽、益精者,百药之能也;舒启、明曜、安静、劲切 
、凝肃者,五气之政也;开明、利脉、滑肤、坚肌、强骨者,百药之气也。风热湿燥寒者, 
五气之令也;酸苦甘辛咸者,百药之味也。顾兹气运,与万物虽种种不齐,其如成象效法 
,无相夺伦;一一主对,若合符契。至于胜复盛衰,不能相多;往来升降,不能相无;故各 
从其动而兴灾变,亦不相加也。于是有振发、销铄、骤注、肃杀、凛冽者,五气之变也;在 
药则有收敛、干焦、甜缓、敛涩、滋滑者,百药之性也。散落、燔炳、霜溃、苍陨、冰雪者 
,五气之眚也;在药则有鼽衄、溢汗、呕吐、涎涌、泄利者,百药之用也。德化者气之祥, 
功能者药之良;政令者气之章,气味者药之芳。古之治法,遇岁主脏害,虽平治之不同,必 
以所胜而命之,故《经》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平天气也;下淫于内,所胜治之,治地 
气也。故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此之谓也。至 
于折抑主客,郁发胜复,治之亦莫越于功能气味,盖从其德化政令之所为也。今则不然,惟 
取其性用之所利,而治其灾变之所伤,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 
之,收者散之,滑者涩之,涩者滑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 之,脆者柔之,衰 
者补之,强者泻之。故略去功能气味,随其性用,以备治法之总目,合和修治之大纲,备御 
灾变之要略尔。卫生明哲之士,当不拘于此也。夫五味各随其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则脏气偏胜,偏胜则有偏害,偏害则致偏绝 
,夭之由也。是以政理观化,药集商量。《服饵》云∶药不具五味五气,而久服之,虽且获 
胜,久必暴夭,此之谓也。近世庸俗为治,使人单服附子,为害滋多,可不谨乎。 

卷之二
脏腑配天地论
属性:韩子曰∶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介于其两间者谓之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莫不禀二气以成形。是以六气纬空,五行丽地,人则默而象之。故足厥阴肝居于巳,手厥 
阴右肾居于亥,巳亥为天地之门户,故风木化焉。足少阴肾居于子,手少阴心居于午,子午 
得天地之正中,故君火位焉。足太阴脾居于未,手太阴肺居于丑,丑未为归藏之标本,故湿 
土守焉。足少阳胆居于寅,手少阳三焦居于申,寅申握生化之始终,故相火丽焉。足阳明胃 
居于酉,手阳明大肠居于卯,卯酉为日月之道路,故燥金行焉。足太阳膀胱居于辰,手太阳 
小肠居于戌,辰戌为七政之魁罡,故寒水注焉。此三才应奉,二气相须,不刊之说,如指诸 
掌。至于五行六气,第相资生,亦莫不有自然之序。如厥阴风木生少阴君火,君火生太阴湿 
土,湿土生少阳相火,相火生阳明燥金,燥金生太阳寒水,顺天道而右旋,所谓营运也。或 
问君火生土,土复能生相火,火复生金,其义何在?此生成之道也。相火既已发焰,晕晕灰 
灭,非土不成,未见虚空能聚火,金在矿,非火不能 出。所以《河图》火七居西室,金九 
居南室,盖互显其成能也,若以一性而推之,无所不备。故木焚则为火,绞则为水;石击则 
为火,熔则为水。洲澶之内,江河竞注;大海之中,火光常起,此皆性之本有也,又何疑土 
中火、火中金。夫木火土金水,此乃常度,人皆知之;至于风暑湿燥寒,谓之揆度,鲜有能 
明其状者。故以木比风,以火比暑,以土比湿,以金比燥,以水比寒,仍以上下二气而配手 
足三阴三阳,则谓之奇度。又况五行各各不同,有正气,有太过,有不及。天地气化既然, 
人之脏腑亦然,感而为病,或外邪,或本气,或禀赋,必当推类,随三度而调之。非究心明 
道之士,孰能与此。 

卷之二
三因论
属性:夫人禀天地阴阳而生者,盖天有六气,人以三阴三阳而上奉之;地有五行,人以五脏五 
腑而下应之。于是资生皮肉筋骨、精髓血脉、四肢九窍、毛发齿牙唇舌,总而成体,外则气 
血循环,流注经络,喜伤六淫;内则精神魂魄志意思,喜伤七情。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 
;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若将护得宜,怡然安泰,役冒非理,百 生焉。病诊既成, 
须寻所自,故前哲示教,谓之病源。《经》不云乎,治之极于二者因得之,闭户塞牖,系之 
病者,数问其经,以从其意。是欲知致病之本也。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 
,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