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5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三香港脚总治
加减法
属性:槟榔 萆 肉苁蓉(酒浸) 破故纸(炒) 巴戟(去木) 
上五味,各添一两,内熟地黄、当归,各减一两尤妙。如服此药五七日,或半月日,见 
效甚速,行步如飞,千里可至,乃名胜骏。 

卷之三香港脚总治
换腿丸
属性:治足三阴经虚,为风寒暑湿进袭,挛痹缓弱,上攻胸胁肩背,下注脚膝疼痛, 
渐成风湿香港脚,行步艰难,足心如火,上气喘急,全不进食。 
石南 天南星(炮) 石斛(酒浸) 牛膝(酒浸) 羌活 薏苡仁(炒) 防风(去叉芦) 萆 
黄 (蜜炙) 天麻 当归(酒浸) 续断(各两半) 木瓜(四两) 槟榔(二两半)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卷之四
叙伤风论
属性:经云∶春伤风,夏飧泄,此乃四时之序也。或表中风在经络中,循经流注,以日传变, 
与伤寒无异。但寒泣血,无汗恶寒;风散气,有汗恶风,为不同。仲景正以此格量太阳经伤 
寒伤风,用药不同。而纂集者不识门类,遂双编二证,使后学混滥,卒不知归。甚者,以伤 
风暑湿,时气疫疹,凡曰太阳病者,皆谓之伤寒。晋人不经,类皆如此,固不足道,但名义 
乖错,惑于后世,不可不与之辨。今别立伤风一门于四淫之前,且根据先哲以太阳为始,分注 
六经,学人当自知。 

卷之四
伤风证治
属性:足太阳膀胱经伤风,有汗恶风,不恶寒,头项强,腰脊痛。以其脉从巅入络脑,还出, 
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故太阳诸证如是。治之宜桂枝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桂枝汤
属性:治太阳伤风,脉阳浮阴弱,荣弱卫强,头痛鼻鸣,干呕发热,自汗恶风;或烦 
热汗出则解,有如疟状,脉浮洪虚大者。 
桂枝(去皮) 生姜 芍药(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大枣(六枚,擘)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温覆,令遍身微汗愈。或 
发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者,加熟附子一分;或项背强KT KT ,反汗出恶风者 
,加葛根一两三钱;或汗出后,身疼痛,脉沉迟者,加芍药生姜各半两、人参一两半;或下 
后,脉促,胸满者,去芍药;若微寒,乃加附子;或下后,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 
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去桂,加茯苓、白术各一两半。太阳外证未除而数下之,挟热, 
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加人参一两;或下之微喘者,加浓朴六钱三字、杏仁十七粒 
;因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灸其核各一壮,加桂一两与服;因烧针烦 
躁者,去芍药,减桂一两,牡蛎、龙骨各一两,可代救逆汤。 
足阳明胃经伤风,口燥烦渴,自汗,嗜卧身重,小便难。以其脉侠鼻,络目,下膈,属 
胃,络脾,侠脐,入气街,故阳明诸证如是。治之宜杏子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杏子汤
属性:治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汗嗜卧,身重,小便 
难,潮热而哕,其脉浮弦长而数,悉主之。 
杏仁(去皮尖) 半夏(汤去滑) 五味子(各二钱半) 芍药 桂心 细辛 干姜(炮) 大黄 
(蒸) 甘草(炙,各三钱) 茯苓(四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足少阳胆经伤风,身热,恶风自汗,项强胁满。以其脉起于目兑 ,上抵头角,交出, 
入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循胁里,出气街,合髀厌中,故少阳诸证如是。治之宜柴胡加桂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柴胡加桂汤
属性:治少阳伤风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口苦而渴,自 
汗,其脉阳浮阴弦;或发汗多,亡阳谵语,可以此和其荣卫,通其津液自愈。 
柴胡(一两三钱) 半夏(汤去滑,四钱一字) 甘草(炙,三钱一字) 芍药 黄芩 人参 桂(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足太阴脾经伤风,自汗,胸满腹痛,四肢倦怠。以其脉入腹,络胃,上膈,侠咽,连舌 
本,散舌下,故太阴诸证如是。治之宜桂枝芍药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桂枝芍药汤
属性:治太阴伤风,自汗咽干,胸腹满,自利不渴,四肢倦怠,手足自温,其脉 
弦大而缓者。 
桂心(半两) 白芍药(三两) 
上 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温服。腹痛甚者 
,加大黄一两。 
足少阴肾经伤风,口燥舌干,咽痛胸满,心烦自汗,腰连 骨酸痛。以其脉贯脊, 
属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故少阴诸证如是。治之宜桂附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桂附汤
属性:治少阴伤风,胸满心烦,咽喉痛,自汗,腰疼连 骨酸痛,呕吐涎沫,头 
痛,其脉沉弦者。 
附子(生,去皮脐) 桂心 干姜(炮) 芍药 甘草(炙) 茯苓 桃仁(去皮尖,面炒,各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三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或咽喉痛,加桂枝。 
足厥阴肝经伤风,自汗恶风而倦,小腹急满。以其脉循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侠 
胃,络胆,布胁,与督脉会,故厥阴诸证如是。治之宜八物汤。 

卷之四伤风证治
八物汤
属性:治厥阴伤风,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桂心 当归 川芎 前胡 防风(各三分) 芍药(一两半) 甘草(炙) 茯苓(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三个,煎八分,去滓,食前服。 

卷之四
叙伤寒论
属性:经云∶冬伤于寒,春为温病。以冬不即病,其寒毒藏于风府之上,至春,温暖之气发而 
为病,故曰温病。或愈,或死,死则六七日间,愈则多出旬日之外,世号为大病。要当随此 
经络传变,仍以脉证别之,乃可施治。治伤寒法,盖尽于此。至晋集仲景论,于太阳经,出 
麻黄桂枝二方治伤寒伤风,并录预备救失加减之法甚详。至阳明少阳与三阴经伤风证治,则 
蔑闻矣,故知仲景只就太阳一经格量二病,令勿差互。编集既不诠辨,后学懵无所知,昏翳 
典坟,千有余载,略不加省,良可叹息。今辄提其六经伤寒合用对治诸方,以为宗兆,其如 
坏证治法,除各见本门外,编集于后,使皂白自分,初不敢取诸胸臆,盖有所本于圣经也。 

卷之四
伤寒辨正
属性:《内经》论伤寒,惟说足三阴三阳,六经传受,愈否日数,及各随其脏腑经络,流注 
去处,而证以行汗下,并两感脉应病形而已。至张长沙以伊芳尹《汤液》作治法,兼述伤风 
暑湿等,详略不同,格量互显,使后学举隅而反。至晋不解其义,随行编集,遂行于世, 
此后蹈袭者,不可胜计。所谓《百问》、《证治》、《提纲》、《目录》、《撮要》、《备全》、 
《活人书》、《伤寒论》、乃至《图形》、《指脉》,皆剥采晋集,初无反隅,虽有意于广传 
,皆未明其义类,缘晋集不识偏正,以此类预备之方,杂于正治,而正治之方,多所简脱, 
故使典籍愈翳,后学固封,不削繁芜,罔知枢要,因别论于后云。 

卷之四
伤寒证治
属性:足太阳膀胱经伤寒,头项强,腰脊痛,无汗恶寒。其经络流注去处,与伤风同,但脉浮 
洪紧数为异耳。惟足太阳寒水,为诸阳主气,故寒先伤之。 

卷之四伤寒证治
麻黄汤
属性:治太阳伤寒,脉浮紧而数,头痛身疼,发热恶寒,无汗,胸满而喘者。 
麻黄(去节) 桂心(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杏仁(二十五粒)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服,覆取微汗。夏则加知母半 
两、石膏一两、黄芩一分;或汗出后,无大热而喘者,去桂,加石膏四两。 

卷之四伤寒证治
小青龙汤
属性:治伤寒,表未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小腹满而喘者。 
麻黄(去节) 细辛(去苗) 干姜(炮) 甘草(炙) 桂心 芍药(各三两) 半夏(汤去滑) 
五味子(各二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噎者,去麻黄,加熟附子 
一钱;若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加茯苓一钱;喘者,加杏仁七枚,去皮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