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时都有一套详细精细的启动行为。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行为是有效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过去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他作出某种操作后碰巧车启动了,这样就强化了他的这种操作,使他在下次启动车子时又重复这些动作。运动员们就经常表现出这种迷信行为:棒球运动中的击球手在击球之前可能要进行一番例行公式,例如提提裤子,用球棒末端敲一敲本垒、踢踢灰等等。那是因为他们在以前的某次击球前偶然作出这种行为,结果球击中了,所以这套例行公式就保留和延续下来。
那些被忽略的或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在再现频率上没有表现出增长的趋势,这表明它们没有得到加强。一个儿童如果在他想要读书时从未受到过表扬或注意而得到强化,那他就不大可能想去读书。一个大学生,如果从未有人对他的政治见解产生过兴趣,没有人聆听他的思想,他也不大可能去从政。一个商人如果他的计划从没收到过经济效益,他就不大可能将此计划坚持下去。
当然,如果某种行为开始由于受到强化而得以形成和保持,但是一旦不再对它施以强化,它的发生频率就会越来越低。这种过程叫做操作消退。例如,一个孩子,在家中父母教导他说话时要轻言细语,不要大声吵闹,父母通过赞扬等形式的强化使这种行为得以保持。在小孩第一次去附近的游乐场玩的时候,可能还会保持轻言细语地和小朋友交谈。如果其他的孩子对他的这种交流方式不加理睬,也就是不再强化他的这种行为,那么他的这种已经习惯的行为在他和运动场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就会逐渐消失,而代之以大声地嬉闹。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取同伴的注意,而这正是对此种行为的强化。
在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个性”被认为是个体生活经历中受各种强化所得结果的整合。(虽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遗传的基因物质也起了部分作用,但是是由强化塑造和保持,使个体区别于他人的行为。)对比一个好争论、攻击性强和一个谦和、温顺的人,他们俩在行为上的差异是如何出现的?斯金纳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他们的生活经历中所受的强化不同。前者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曾经受到了家长或同伴的鼓励和赞赏,这正是对他攻击性行为的正强化。而且,在他所生活的环境中,他的这种行为表现得卓有成效,这样受到适应性的正强化。而负强化可能会继续增长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是说,攻击性行为可能有效地使他远离不舒适的或危险的情景,例如他把一个令他讨厌或对他构成威胁的人揍了一顿,使得此人对他构成的烦扰和威胁得以消除,这样也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而那个谦和、温顺的人的经历和前者则迥然不同。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温和、谦逊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且他当前的生活环境使他继续保持这种行为。在斯金纳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假设就是:(排除基因物质上有明显的差别或缺陷)这两个入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可以形成这两种行为方式中的任何一种。由于不一样的强化史,使得这两个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为方式。
对于那些操作条件反射概念的初学者而言,常常忽视的一点就是强化通常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很难找到显著的具有强化作用的事情。
例如,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双胞胎长大成人后,在行为上可能完全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假定发生了一些神秘的、难以解释的事情。表面上看去两个人都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之中,经历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俩又怎么会表现出不一样来呢?如果我们仅考虑他们受到的各种强化的总的特征,我们难以找到原因。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还必须考虑各种细节。如果可以找到某种特殊的行为,那么就可以在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分别找到一些事例来证明两个人之间不同行为的发生及行为结果的原因。很难想象,即使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在同样的条件下作出了同样的行为反应,并且得到了一模一样的行为结果。虽然有些人生活经历中受到的强化会多多少少地有些相似,但是没有哪两个人会有一模一样的个性。
斯金纳将强化分作两类:正强化和负强化,它们都是以行为的结果出现的。而两种形式的强化都可以增长反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两者都可以使该行为得到增强。正强化包括当个体作出某种行为时增加某物,这是正强化物。例如,当个体作出某一行为之后给他食物吃,给他水喝,满足他和异性交流的需要,给他钱或者是加以表扬,那么这种行为就会受到正强化。而负强化则指当个体作出某一行为时就从环境中撤去某种刺激物,这种刺激物称之为负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例如,如果一种行为的结果是让他感到很冷或是很热,或是听到很大的吵闹声,威胁他,让他完成一件烦人的任务,或是引起生理上的不适,如头痛,那么当他作出某种反应后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撤走,这就是对他这种反应的负强化。简而言之,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条件反射形成的,之所以作出这些行为是因为那样做可以使我们获得某种东西(在正强化的情形下)或是让个体逃离某种东西(在负强化的情形下)。
斯金纳所有的“正”和“负”不能以这两个字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意思去理解。例如,一般而言遭到一个令人尊敬的人的拒绝被认为负面结果,但是这种拒绝可能在事实上起到的效果是促使被拒绝者更多地接触前者(可能被拒绝终究比被忽视好)。如果拒绝起到了加强两人之间更多接触的效果,那么它就是一种正强化物。
同样的,那些通常被认为是负面的刺激或事件不一定就是负强化物。例如,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儿子而言,倘若平日父母对他关爱有加(尤其是在他朋友面前也表现出对他的关爱),那么如果突然间他失去了父母对他的爱,他就会表现出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再次重申的是,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是依它们的效果定义的,而不是依据日常概念。这一点很重要。
任何一种东西,在没有观察到它的效果之前,我们都不能对它是正强化物还是负强化物(或是厌恶刺激)给以判断。只有当这种刺激物的出现确定增加了一种反应出现的可能性时,我们才称它为正强化物。也只有当除去这种刺激的确减少了反应出现的概率时,我们才称其为负强化物。之所以作出这样明确的区分是为了防止在试图预测或控制行为时出现混乱。
有一种对斯金纳所提出的这些概念的草率的解释很容易误导人。例如,我们不能随便假设说偶然使用的强化物会有效,或者说同一件刺激物在所有情况下对任何人都有强化作用。例如,有时父母对付不了也不能理解孩子们无理取闹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这样说:我们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耍求,给他们买名牌衣服,给他们足够的钱花,让他们开家里的车,送他们上好的私立学校,可他们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里隐含着的一个假设就是:我们给了他这么多正强化物,他就应该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事。对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的一知半解,可能导致他们对斯金纳的理论产生怀疑,使他们认为正强化物不起作用。对操作强化过程的细致全面的了解,将有助于阐明事情的原因。
可能家长并没有依孩子是否作出理想的行为而给予衣服和钱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说,家长可能仅仅是向孩子们提供这些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是对某种行为结果的强化。另一种可能是这些东西中至少有一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强化物。“名牌衣服”和“有名气的私立学校”,对家长而言可能是有效的强化物,对孩子则不一定是。而且,来自同伴的赞同可能对孩子们“无理取闹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很大的强化作用。
在不同情况下负强化物也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这个概念的全面掌握可以帮助理解许多行为控制上的问题。斯金纳自己大力支持使用正强化物。他认为最好的情景是我们作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某种东西,而我们作出某种行为是为了逃避某种东西则不如前者令人满意。有些情景中却布满了负强化物。在有的学校中,教学任务繁重,学习任务枯燥乏味,任何能帮助学生逃离学习任务的行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