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反应行为就建立了。(在一般的经典条件化过程中,食物被称为无条件刺激,它可以引发分泌唾液的无条件反应。我们假设这种反应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原本是中立刺激的铃声由于最终可以单独引发唾液分泌反应,故被称为条件刺激。这种联结才是后天习得的。)当然,如果多次地只出现铃声而不给予食物,那么唾液分泌就会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消失。这个过程被称为消退。约翰.B.华生和罗塞莉·维纳(RosalieRayner)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完全可以适用于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过程。(见《条件化的情绪反应》一文,《实验心理学杂志》,1920年2月3日,P。1…14。)他们对一个名叫阿尔波特的几个月大的男孩施行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控制。他们在呈现一只白鼠的同时用锤子使劲地敲打钢条以发出巨大的响声,使小男孩感到害怕。多次这样的匹配,使小男孩一见到白鼠就感到害怕。他们在实验前通过测验发现,巨大的响声可以引发阿尔波特恐惧的反应,这即是一种反应行为。而白鼠原来并不能引发恐惧反应,由于将两者多次匹配,最后白鼠也可以引发恐惧反应。
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被称之为刺激泛化。阿尔波特开始害怕白鼠,可到了后来他连一些相似的东西(例如白色的兔子、一只狗或一件毛皮大衣)也害怕。这种现象非常重要,因为这说明学习经验可以变成对整类的刺激产生情绪上的反应。华生和维纳的研究表明很可能这种表面看起来很不合理的恐惧和情绪反应来源于情景条件反应。一个被狗咬过的小孩(“中立的”无关刺激狗和痛苦的遭咬的经历相匹配)会害怕所有的狗。一个有过痛苦的拔牙经历的人(“中立的”无关刺激牙医诊所和拔牙时的痛苦相匹配)很可能不仅害怕那个曾给他带来过痛苦的牙医诊所,而且会害怕类似的诊所,例如即使他换了牙医,他对新的牙医也心存畏惧。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可以控制反应性行为的形成。一个原本是中立的无关刺激(例如铃声或白鼠),可以引发一种特殊的反应(例如分泌唾液或恐惧反应)。要得到这种结果,我们只需将这种无关刺激和一些本来就可以引发那些反应的刺激物(例如食物或巨大的响声)多次地匹配出现。下面的范式则是对以上问题的总结,以使大家对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有更清晰的了解。(首先提醒的一点是:虽然当我们将铃声和食物多次匹配出现后,单独由铃声就可以引发唾液分泌,但是铃声并不等同于食物。正如前面曾提到过的那样,如果多次地仅出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那么就会出现消退反应。也就是说,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斯金纳承认这种条件刺激先出现,然后引发一种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射过程的存在。但是,他认为大部分人类所做出的复杂和重要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一些特殊刺激所作出的条件反应。有很多的行为是个体自发地做出并产生了结果。他对于这种主动机制所产生的兴趣远大于对那个相对被动的强调条件反应的机制所产生的兴趣。在这里他和华生迥然不同,他强调操作性的条件作用过程,而后者则强调反应行为、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第三章 B。F。斯金纳和激进的行为主义 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指个体作用于外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主动发出的动作,不是被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它反映了个体的主动性。对于斯金纳而言,对于这种个体主动发出的行为及其结果的研究才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反应行为,它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而对于操作行为而言,它最初是由某种机制产生,这种机制不受任何先行的具有引发作用的刺激的影响,操作行为受到的是行为结果(即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的控制。反应行为,例如角膜反射、膝跳反射、唾液分泌和某种恐惧的情绪反应可以和以下这些操作行为相对比,例如读书、写字、演奏乐器、使用刀叉进餐和开车。正是各种各样操作行为组成了区别人与人的众多特殊的反应。个体行为之间存在差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一种自发性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根据斯金纳对行为的分析,最重要的结果便是强化。如果一个行为受到强化,它就可以得以维持和加强,将来在类似的环境中再次出现此种行为的可能性增加。这里需要重视的一点是这并不意味着再次出现的行为和最初的行为保持完全一致,可能出现的是和原行为具有同样效果的类似行为。强化加强的是一个类别的或是一整套的行为,而不是某种特殊的反应。(斯金纳使用“操作”一词指的就是能产生某种结果的一类反应)。
在“强化”和“奖励”之间必须作出明确的区分。受到强化的行为一定是得到了加强,而受到奖励的行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得到加强。斯金纳解释说:我们称一种事物为强化物,是当它能够在现实中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时才这么称呼它。换句话说,我们是根据事物的作用来定义强化物的。强化的内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则依受强化的人、受强化的行为和施以强化的环境而定。而奖励的概念中不包括强化一词所包含的加强作用。像奖品、金钱、荣誉之类的奖励,有时确实可以加强它们所奖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被称之为强化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可以使行为得以加强。而且,斯金纳还指出,奖励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而有效地强化物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则立即表现出来。总的来说,我们称为某种可称赞的行为而奖励某人,而斯金纳是强化某种符合要求的行为。后者强调的是特殊行为的即时后果的重要性。
作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的核心内容,可能从表面上看强化显得过于简单。但是细分下去则有很多类型,变化也比较显著。从本质上来说,斯金纳会认为一个新生儿是一个行为的发出者,当这个新生儿长大成人时,他就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其中的一部份反应可以获得强化,而另一部分则不能。例如,学骑自行车时,有的人可以很快地学会,有的人则不能。前者的行为就受到了强化而后者的行为则没有受到强化。许多行为(例如,以大家认可的方式去说话、吃饭或穿衣)由于受到家长、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的认同或表扬而受到强化。那些社会性强化的发出者在条件化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那些受到强化的行为更可能出现重复,它们的发生频率增高并逐渐成为个体行为体系中的常规性行为反应。这种反应组成了条件反射行为。
当在某种反应和反应之后出现某种偶然的强化物时,就会有种很有趣的现象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在反应和强化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斯金纳将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条件反应称为“迷信行为”,他认为人类许多的行为都具有强烈的“迷信色彩”。(迷信行为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生动说明。在斯金纳箱中的鸽子每15秒钟可以得到食物,不论第15秒钟时鸽子在作什么事。当强化物出现时,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都有可能增加。不久以后这只鸽子发出此种行为的次数就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斯金纳发现以这种方式可以条件化多种行为,包括转圈、不断地跳来跳去、抬头)例如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这就是所谓的迷信行为的典型例子。人们之所以这么做,
就是因为过去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之后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功劳,这样,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强化物使得旱季拜神求雨的活动得以保存下来。
每天都会发生大量这种“迷信行为”。我们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的情景为例,一群人正在等候电梯,虽然电梯指示灯上明明出现的是“上升”,这表明已经有人摁过按钮了,可还是有人不厌其烦地去再摁一次按钮。这种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他以前曾经多次地在重复摁按钮之后碰巧等来了电梯,所以他现在虽然知道这么重复摁按钮是不必要而且是没有用的,可这种行为还是得以保留并再次出现。许多人在冷天开车时都有一套详细精细的启动行为。但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行为是有效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