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甚则阴液不充。风热上升故干呛。法当与甘寒之剂。俾金水同出一源。况肺
热必移大肠。肾开窍于二阴也。
鲜生地 地骨皮 麦门冬 金银花 豆皮 肥知母
伤寒蓄血。都是邪入于里。内经谓阴络伤。血乃下溢。阴为脏病。阴气从下
走泄。阳气失恋上冒。遂令神识昏狂。乃脱症也。况在立冬大节之交关。阅医药。
今朝所服。犹是羌防菖根。前此柴防服之屡屡。身中阴阳。遭此魔障劫尽。焉有
安逸之理。虽急急收拾散越。恐未稳追返耳。
人参 茯神 禹余粮 木瓜 五味 小麦
哮喘
属性:先寒后热。不饥不食。继浮肿喘呛。俯不能仰。仰卧不安。古人以先喘后胀
治肺。先胀后喘治脾。今由气分 郁。以致水道阻塞。大便溏泻。仍不爽利。其肺
气不降。二肠交阻。水谷蒸腐之湿横趋脉络。肿由渐加。岂乱医可效。粗述大略。
与高明论证。至肺位最高。主气。为手太阴脏。其脏体恶寒喜热。宣辛则通。微苦
则降。若药气味重浊。直入中下。非宣肺方法矣。故手经与足经大异。当世不分
手足经混治者。特表及之。
麻黄 苡仁 茯苓 杏仁 甘草
色痿腠疏阳虚体质。平昔喜进膏粱。上焦易壅。中宫少运。浓味凝聚蒸痰。
频年咳嗽。但内伤失和。薄味自可清肃。医用皂荚搜攒。肺伤气泄。喷嚏不已。而
沉锢胶浊。仍处胸背募俞之间。玉屏风散之固卫。六君子汤之健脾理痰。多是
守剂。不令宣通。独小青龙汤。彻饮以就太阳。初服喘缓。得宣通之意。夫太阳但
开。所欠通补阳明一段工夫。不得其阖。暂开复痹矣。且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
肾为虚。此病细诊色脉。是上实下虚。以致耳聋鸣响。治下之法。壮水源以熄内
风为主。而胸次清阳少旋。浊痰阻气妨食。于卧时继以清肃上中二焦。小剂守
常调理。百日图功。至于接应世务。自宜节省。勿在药理中也。
熟地 萸肉 龟甲心 阿胶 牛膝 茯苓 远志 五味 磁石 秋石
脉细尺垂。形瘦食少。身动即气促喘急。大凡气出不爽而喘为肺病。客感
居多。今动则阳化。由乎阴弱失纳。乃吸气入而为喘。肾病何辞。治法惟以收摄
固真。上病当实下焦。宗肾气方法意。
熟地 萸肉 五味 补骨脂 胡桃肉 牛膝 茯苓 山药 车前子 蜜丸
望八大年。因冬温内侵。遂至痰嗽暮甚。诊脉大而动搏。察色形枯汗泄。吸
音颇促。似属痰阻。此乃元海根微。不司藏纳。神衰呓语。阳从汗出。最有昏脱之
变。古人老年痰嗽喘症。都从脾肾主治。今温邪扰攘。上中二焦留热。虽无温之
理。然摄固下真以治根本。所谓阳根于阴。岂可不为讲究。
熟地炭 胡桃肉 牛膝炭 车前子 云茯苓 青铅
疮毒内攻。所进水谷不化。蒸变湿邪。渍于经隧之间。不能由肠而下。膀胱
不利。浊上壅遏。肺气不降。喘满不堪着枕。三焦闭塞。渐不可治。议用中满分消
之法。必得小便通利。可以援救。
葶苈 苦杏仁 桑皮 浓朴 猪苓 通草 大腹皮 茯苓皮 泽泻
老年冬季喘嗽。是元海不主收摄。卫阳升举。饮邪上泛。阻遏流行。喘嗽愈
甚。阅古都主八味肾气。温养坎中之阳。收纳散失之真。不主消痰清肺。意谓非
因六气所致。奈体质不受桂附。年前议进柔阳通摄。若以创建上中之阳。乃心
脾甘温之剂。与下焦不纳无关。
紫衣胡桃肉 茯苓 补骨脂 鹿茸 肉苁蓉 五味子 远志肉 青盐 柏子霜 蜜丸
痰饮
属性:昔肥今瘦为饮。仲景云。脉沉而弦。是为饮家。男子向老。下元先亏。气不收
摄。则痰饮上泛。饮与气涌。斯为咳矣。今医见嗽。辄以清肺降气消痰。久而不效。
更与滋阴。不明痰饮。皆属浊阴之化。滋则堆砌。助浊滞气。试述着枕咳呛一端。
知身体卧着。上气不平。必下冲上逆。其痰饮伏于至阴之界。肾脏络病无疑。形
寒畏风。阳气微弱。而藩篱疏撤。仲景有要言不烦。曰。饮邪必用温药和之。更分
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不读圣经。焉知此理。
桂苓甘术汤
脉弦右濡。阳微恶寒。饮浊上干。咳吐涎沫。且食减胃衰。寒疝窃踞。阴浊见
症。岂止一端。喻嘉言谓浊阴上加于天。非离照当空。氛雾焉得退避。反以地黄
五味。阴药附和其阴。阴霾冲逆肆虐。饮邪滔天莫制。议以仲景熟附配生姜法。
扫群阴以驱饮邪。维阳气以立基本。况尊年尤宜急护真阳为主。
人参 茯苓 熟附子 生姜汁 南枣
十二月间。诊得阳微浊饮。上干为咳。不能卧。曾用小青龙汤。减去麻黄细
辛。服后已得着枕而卧。想更医接用。不明治饮方法。交惊蛰阳气发泄。病势更
炽。顷诊脉来濡弱无神。痰饮咳逆未已。谅非前法可效。宗仲景真武汤法。以熟
附配生姜。通阳逐饮立法。
真武汤去白术加人参
脉弦右涩。面亮舌白。口干不喜饮。头重岑岑然。胸脘痹塞而痛。得嗳气稍
舒。酒客谷少中虚。痰饮聚蓄。当此夏令。地气上升。饮邪挟气。上阻清空。遂令前
症之来。金匮云。脉弦为饮。色鲜明者为留饮。口干不欲饮水者。此为饮邪未去
故也。况 汗出。岂是风寒。春夏温邪。辛温发散为大禁。自云身体空飘。年已
六旬有四。辛散以泄其阳。不亦左乎。
半夏 姜汁 川连 吴萸 茯苓 枳实 竹沥
远客路途。风寒外受。热气内蒸。痰饮日聚于脏之外。脉络之中。凡遇风冷。
或曝烈日。或劳碌身体。心事不宁。扰动络中宿饮。饮泛气逆咳嗽。气塞喉底。胸
膈不思食物。着枕呛吐稠痰。气降自愈。病名哮喘伏饮。治当得宜。除根不速。到
老年仍受其累耳。
小青龙汤去细辛
冬温。阳不潜伏。伏饮上泛。仲景云。脉沉属饮。面色鲜明为饮。饮家咳甚。当
治其饮。不当治咳。缘年高下焦根蒂已虚。因温暖气泄。不主收藏。饮邪上扰乘
肺。肺气不降。一身之气交阻。熏灼不休。络血上涌。经云。不得卧。卧则喘甚痹塞。
乃肺气之逆乱也。若以见病图病。昧于色诊候气。必致由咳变幻。腹肿胀满。渐
不可挽。明眼医者。勿得忽为泛泛可也。兹就管见。略述大意。议开太阳。以使饮
浊下趋。仍无碍于冬温。从仲景小青龙越脾合法。
杏仁 茯苓 苡仁 炒半夏 桂枝木 石膏 白芍 炙草
伏饮阴浊上干。因春地气主升而发。呕吐不饥。自然脾胃受伤。六君子宣
补。方法未尝不妙。今诊得吸气甚微。小溲晨通暮癃。足跗浮肿。其腑中之气开
阖失司。最虑中满。夫太阳司开。阳明司阖。浊阴弥漫。通腑即是通阳。仿仲景开
太阳一法。
牡蛎 泽泻 防己 茯苓 五味 干姜
夏至节。两关脉弦长。五火燔燎。而肝阳胃阳尤甚。动怒抽掣为肝病。食辛
香浓味。即病至。胃病使然。痰火根深。非顷刻可除。惟静养勿恚忿。薄味以清里。
此病发之势必缓。由渐加功议药。乃近理治法。
羚羊角 犀角 川连 郁金 山栀 北秦皮 牛黄 胆星 橘红 生石膏
寒水石 金箔 方诸水法丸竹叶灯心汤送下
病起痰饮。渐为咳嗽外寒。遇劳倦即发。发必胸膈气胀。吐出稀涎浊沫。病
退则痰浓。气降乃已。凡饮邪皆阴浊凝聚。两年之久。渐渐腹中痞闷妨食。肛门
尻骨。坐则无恙。行动站立。时时气坠。若欲大便。显系肾虚不能收摄。惑于在前
见痰治嗽。苟非辛解。即属寒降。乃致养成锢疾。
肾气汤加紫衣胡桃 沉香汁
痞
属性:日前议用辛润下气以治肺痹。谓上焦不行。则下脘不通。古称痞闷多属
气分之郁也。两番大便。胸次稍舒。而未为全爽。此岂有形之滞。乃气郁必热。陈
腐粘凝胶聚。故脘腹热气下注。隐然微痛。法当用仲景栀子豉汤。解其陈腐郁
热。暮卧另进白金丸一钱。盖热必生痰。气阻痰滞。一汤一丸。以有形无形之各异也。
黑山栀 郁金 香豉 桃仁 杏仁 栝蒌皮 降香 白金丸
面垢油亮。目 黄。头胀如束。胸脘痞闷。此暑湿热气内伏。因劳倦正气泄
越而发。既非暴受风寒。发散取汗。徒伤阳气。按胀形濡涩。岂是表症。凡伤寒必
究六经。伏气须明三焦。论症参脉。壮年已非有余之质。当以劳倦损伤伏邪例延医。
滑石 黄芩 浓朴 醋炒半夏 杏仁 蔻仁 竹叶
因惊而得。邪遂入肝。故厥后热。神色昏狂。诊得面青舌白。微呕渴饮。胸次
按之而痛。此属痞结。乃在里之症。宗仲景以泻心汤为法。
川连 半夏 干姜 黄芩 人参 枳实
疟母用针是泄。肝胆结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