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8-三指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燥劳筋之湿;非干姜、附子,不足以祛切骨之寒(经验方∶苍术、加皮、羌活、防风、防己、附片、干姜、秦 
归、苡米、木瓜、炙草、大枣)。有为湿热壅者,餐瓜嗜果,惟贪口腹之甘,旨酒嘉肴,罔顾肺肠之腐。薰蒸 
之气,下流为湿,煎熬阴血,临夜发热而痛,其脉濡而数。惟淮通、苏梗,庶可以疏闭塞之经;惟黄柏、麦冬 
、庶可以清蕴隆之热(经验方∶淮通、苏梗、黄柏、麦冬、生赤皮、秦归、羌活、防风、苡米、木瓜、炙草)。 
有为风湿壅者,湿郁为热,热则生风。其痛也,走注无常,辄肆其毒,中于踝,肿则载涂若跣(《书·说命 
》∶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中于胫,伸则 痛如刀;中于膝,形则盖大如鹤。其脉濡浮而数。必也大黄芒 
硝退其火,而风斯息;防风、羌活散其风,而湿乃除(经验方∶大黄、芒硝、羌活、防风、秦归、生地、牛膝 
、淮通、炙草、姜枣引)。斯三者,本非废疾,而多致成废疾者,补误之也。跛倚以为容(《礼记》有司跛 
倚以临祭),许多书斋秀士;蹒跚不自便(《史 
记》∶“子苦蹒跚”。言足欲进而趑趄也),偏及绣阁名姝。究其受害之由,无非流俗所尚温补医者之所为也。 
外有一种蜷缩枯细,不肿而痛,名曰干香港脚痛,有润血清燥之方。又有一种足跟作痛, 肿而红,名曰阴虚 
脚痛,有补肾养营之剂。验其症,或肿或痛;审其脉,为涩为细,可考而知,与湿有大不相侔者。治是症者, 
勿借口斯二症而任意补之也可。 

卷二
消渴从脉分症论
属性:经曰∶“二阳结(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谓之消。”同一结也,而气分、血分判焉(病在气分则渴, 
病在血分则不渴。消渴以渴为主而判气血,血分亦有渴者)。气分结者,病发于阳;血分结者,病发于阴。 
二症相反,如同冰炭。其发于阳也,阳明被火煎熬,时引冷水自救,脉浮洪而数;其发于阴也,阳明无水涵濡, 
时引热水自救,脉沉弱而迟。发于阳者,石膏、黄连,可以折狂妄之火(石膏、知母、炙草、黄连、粳米), 
人所共知;发于阴者,其理最为微妙,非三折其肱,殊难领会。人之灌溉一身,全赖两肾中之水火(津液发源 
于华池,涌于廉泉,为甘露、为琼浆,以养百骸。华池,两肾中先天之祖窍,水火朕兆处。廉泉,舌下二穴 
名),犹之甑乘于釜,釜中水足,釜底火盛,而甑自水气交流,倘水涸火熄,而甑反干枯缝裂,血分之渴,作 
如是观。当此舌黑肠枯之时,非重用熟地,不足以滋其水;非重用附桂,不足以益其火(八味汤∶肉桂、附子 
、熟地、山药、枣皮、泽 
泻、丹皮、云苓),火炽水腾,而渴自止。余尝治是症,发于阳者,十居二三,发于阴者,十居七八,用桂附 
多至数斤而愈者。彼本草所注,无非治气分之品,而治血分之药性,不注于本草,方实始于仲景,至喻嘉言 
而昌明其说。上消如是,中下消可类推矣(胃热多食善饥为中消,肾热渴而小便有膏为下消。治法仍分气血。 
下消小便甜者难治,水生于甘而死于咸,小便本咸而反甘,是脾气下陷肾中,土克水而生气泄也)。昔汉武帝 
患是症,仲景进桂附八味汤,服之而愈,因赐相如服之不效。或曰,相如之渴,发于气分。或曰,相如为房劳 
所伤,非草木之精华所能疗。武帝不赐方而赐以金茎露一杯,(李商隐诗∶“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 
杯”),庶几愈焉,未可知也。 

卷二
呕吐脉论
属性:呕吐之症,一曰寒,一曰热,一曰虚。寒则脉迟,热则脉数,虚则脉虚,即其脉可以分其症。最易治者, 
寒,阳明为消磨五谷之所,喜温而恶寒,一自寒犯于内,两相龃龉,食入即吐,不食亦呕。彼法夏、丁香、白蔻 
、砂仁,本草所注一派止呕定吐之品,非不神效,不如一碗生姜汤,而其效更速者,经所谓寒气客于肠胃,厥 
逆上出,故痛而呕是也。最误治者,热(寒凉燥烈之性,功过参半焉者也。丹溪滋肾 
水而清湿热,原补前贤所未备,乃效颦者,肆行寒凉,人之死于寒凉者,非丹溪之罪,实不善读书者之罪。有 
明诸儒救寒凉之弊,多为过激之言,二百年中,寒凉之风,一变为燥烈之火,人之死干燥烈者,什倍于寒凉。遇 
是症,彼曰宜热,此曰宜热,且曰某书某书,凿凿有凭,又安知症属热乎哉?)。寒之不已,郁而为热,医不 
知其热,仍以辛热治其寒,愈呕愈热,愈热愈吐,彼麦冬、芦根,止呕定吐,书有明文,尚不知用,何况石膏 
之大凉大寒乎(经验方∶石膏、麦冬、粳米、炙草)?不知石膏为止呕定吐之上品,本草未注其性,《内经》实 
有其文。经曰∶“诸逆上冲,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最好治者,虚,不专责之胃, 
而兼责之脾,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虚难转输,逆而呕吐,调理脾胃,乃医家之长策,理中汤(人参、 
焦术、干姜、附子、炙草、大枣)、六君子汤(人参、焦术、法半夏、茯苓、陈皮、炙草),皆能奏效。经曰 
∶足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是也。夫呕吐,病之最浅者也,噎膈,病之至深者也, 
极为易辨。呕吐,其来也猝;噎膈,其来也缓。呕吐,得食则吐,不食亦有欲呕之状;噎膈,食入方吐,不食 
不呕。呕吐,或寒或热或虚,外见寒热与虚之形;噎膈,不食亦与平人一般。呕吐不论年之老幼;噎膈多得之老 
人。呕吐,脉有迟、有数、有虚;噎膈,脉缓。方书所论呕吐,牵扯噎膈之文,噎膈半是呕吐之方,有何疑 
似之难辨而茫无定见也。昔在湘中,壶盘会友,一老医曰∶“吾治噎膈,得愈数人。”核其药,曰附子理中汤, 
考其症,乃脾虚之呕吐者。又一老医曰∶“吾治噎膈,得愈数人。”核其药,曰黄连法夏汤,考其症,乃胃 
热之呕吐者。谚云∶“药能医假病,人多得假名,”其 
即二老之谓欤!至于老人气鲠,时尝呕吐,不可概以呕吐论,亦不可遽以噎膈论,盖津少气虚,难以传送,古 
人刻鸠于杖,祝其无噎者,此也。孕妇呕吐,法夏不犯禁例,且能安胎,《准绳》已详言之。更有妇人,天癸 
来时,为风寒所袭,传送肺经,血凝于肺,食入即呕,一载有余,医家以寻常治呕吐之法治之,或寒或热,俱 
不见效,只以桔梗、红花诸药,去瘀生新,数剂而愈,此又不可不知也。 

卷二
痿症不从脉论
属性:《内经》痿论与痹论、风论,分为三篇,病原不同,治法亦异。方书多杂见于风痹论中,将经文混淆, 
后学迷离莫辨。按四体纵驰曰痿(经曰∶肺热叶焦,则皮毛虚竭急薄,着则生痿 。又曰∶带脉不引,故足不 
用。经之所言者,止痿于足耳,而分筋、肉、骨、脉痿。道人治之而愈者,则不止于足,而有头痿、腰痿、 
手痿、一身俱痿。其论形体枯泽,亦与经论稍有差池,而其治法,仍不外乎经义,不过于润燥活血队中,少加 
桂为之向导。篇中所论,以所见言),与风相近而实相远,不仁不用,究非痪非瘫(《正字通》∶“瘫痪,四 
体麻痹,筋脉拘急。”按诸医书,发于左为瘫,发于右为痪,男多发左,女多发右),不痛不肿,实非螈非 
(筋急而缩为螈,筋驰而缓为 ,伸缩不己为螈 。按∶ ,驰之 ,外见风症)。有即发即愈者,有历一二日 
方愈而复发者, 
有周年半载而不愈者。语言依然爽朗,神气依然清明,饮食形体依然不变不减,令医有莫知所适从者。考本草 
所注,黄柏、苍术为治痿之要药,医多不解,不敢轻用,而以为脾主四肢,纯以补脾温脾之品治之,致痿成终 
身者比比矣。间亦有幸用而获效者,第知病之愈而不知病之所以愈,盍读《内经》而恍然焉。经曰∶“治痿独 
取阳明”。阳明主润宗筋,为湿热所伤,宗筋不润,弛而不能束骨,发而为痿。苍术陡健阳明经,黄柏清热而 
坚骨,药到病除,而后叹古人,名为二妙,实有妙不可言者。夫病源不清,见其方而不敢用其药;病源既清, 
推其类可以尽其余。麦冬能治痿者(经验方∶麦冬,粳米煮粥),湿热蒸肺,肺叶焦而难以宣布,干地能治痿 
者经验方∶干地黄四两,黄柏一两,知母一两,肉桂一钱,炼蜜为丸,湿热伤血,血脉涸而不能养筋。本草 
所注,可以清热而凉血者,皆可以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