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科萃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肠胃。盖寒邪先在太阳膀胱经,则头痛恶寒,发热脉浮;继传阳明胃经,则目痛鼻干,唇焦不渴;再传少阳胆 
经,则目眩耳聋,胸满肋痛,口苦寒热往来,头汗脉弦。此三阳传经之表证也。失治则传入三阴矣。其传入太阴 
脾经者,则腹满痛、下利、脉沉。其传入少阴肾经者,则口燥、咽干痛、利清水、目不明,危矣。至传入厥阴肝 
经者,则少腹满,舌卷囊缩,手足厥逆,更危矣。亦有不传三阴,而传入少阳胆腑者,则口渴溺赤。传入阳明胃 
腑者,则谵语狂乱,燥渴便 
闭,转矢气自汗不得眠。以上谓传经伤寒,因寒化火也。其有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者,其症腹冷痛,吐清沫,利完谷, 
蜷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脉沉细,此系寒证。以上皆叙小儿八岁以后与大人同治之症象也。若襁褓小儿至八 
岁以前,初感寒邪,即当化解。否则小儿质薄神祛,不耐传经,病变错综,而犹泥以伤寒之法治之,吁,误矣。 



卷四伤寒门

寒邪伤表

属性:小儿伤寒在表,乃寒邪伤表荣分也。其证身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而脉浮紧者。古法主九味羌活汤。 
(如苍术、白芷、川芎、细辛、羌活、防风、生地、黄芩、生甘草,引用生姜、葱白)大便秘者加大黄。 
呕逆烦渴而热甚者,古法主双解通圣汤(如麻黄、朴硝、大黄、当归、赤芍、川芎、炒白术、石膏、滑石、 
桔梗、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生甘草、荆芥、防风,引用生姜、葱白)。 
服前药后,已汗下不解而传经者,古法主柴葛解肌汤(如柴胡、葛根、白芷、羌活、桔梗、石膏、黄芩、 
赤芍、生甘草,引用生姜、红枣)。 
兼里证者,古法主大柴胡汤(如柴胡、黄芩、赤芍、姜制半夏、枳实、大黄,引用生姜、大枣)。 
〔真按〕儿体皆不宜用前药,恐其误服生变。寒初在表,邪未深入,但用紫苏叶五分,桑叶钱半,桔梗六 
分,苦杏仁二钱,生姜皮三分为引,一剂可愈。若寒已化热,则又当用石斛、白芍、黄芩、淡竹等味以清之。至 
失治而寒邪久恋,极易变痉,又当察其变状,对症下药,方为平稳。 



卷四伤寒门

附例

属性:小儿感寒在表,而脾胃兼有积痰者,但用桑叶一钱,苦杏仁 
钱半,化橘红一钱,半夏曲五分,生姜一片为引。 
小儿寒入营分,而腹中兼挟湿邪者,但用炙桑叶钱半,陈皮一钱,白蔻仁六分,茯苓二钱,炒薏米钱半,炙 
甘草五分,干姜三分为引。 
小儿寒邪初入,而素体兼蕴风湿者,但用桑寄生一钱,苏叶五分,苦杏仁二钱,茯苓钱半,僵蚕五分,甘草 
三分为剂。 
小儿外发假寒,而内蕴积热者,但用夏枯草钱半,桑叶一钱,淡黄芩八分,生白芍一钱,鲜竹茹二钱,生甘 
草四分,灯芯为引。 



卷四伤暑门

暑解

属性:暑有分阳暑阴暑,如冰炭之不兼容,人莫不知之。然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阳暑者,因暑受热 
之意,是阳暑即为中热也。阴暑者,因暑受寒之意,是阴暑即为中暑也。经曰∶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 
于长夏为尤甚,盖火土最旺于长夏,正当金木受伤,稚阳甚微,已失天和,兼之有暑即有热,阳气浮于外,生冷 
戕其中,夏失长养,而欲保其生全,是不能不加意讲求伤暑之病。 



卷四伤暑门

因暑受寒为阴暑

属性:膏粱之儿,日在深堂广厦之中,畏热贪凉,不谨衣被,致寒邪袭于肌表,其得病因暑而受寒也。初起头痛无汗, 
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古法主五积散(如白芷、广皮、浓朴、桔梗、枳壳、川芎、白芍、茯苓、白术、当归、 
半夏、桂枝、炮姜、炙甘草,生姜、枣为引)。 
〔真按〕小儿易虚易实之体,虽因暑受寒,亦不宜温散,若五积散更非所宜,但用鲜荷叶一角,扁豆皮一 
钱,川浓朴八分,滑石三钱,生甘草五分,长流水煎服,即愈。盖因暑中之寒化,而暑亦随之而俱化也。 



卷四伤暑门

因暑受热为阳暑

属性:藜藿之儿,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其得病因暑而受热也。初起发热头痛,烦燥大渴大汗,脉洪滑, 
大便干结,小便赤痛。古法主白虎汤(如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为引)。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主白虎加人参。 
若眩晕者,主生脉散(如人参、麦冬、北五味),水煎服。 
〔真按〕症属阳暑,热焰沸张,须防引动肝风,则发搐厥,治宜以清暑涤热为法。但用连翘壳、淡竹叶各 
钱半,青蒿一钱,黑栀子五分,飞滑石三钱,赤芍一钱,鲜荷叶一角为引,服之。斯热解而暑无不解矣。 



卷四伤暑门

伤暑复感风寒

属性:小儿受暑之后,复感风寒,其证发热无汗,口渴饮水,面色红赤,干呕恶心,或腹中绞痛。嗜卧懒食,古 
法主二香饮(如苏叶、藿香、茯苓、扁豆、浓朴、陈皮、半夏、甘草、大腹皮、白芷、桔梗、黄连、香薷,引用 
生姜、灯芯)。 
〔真按〕香薷辛温升散,即使以苦降之杏仁芩连制之,总不适用。但以苏叶五分,藿香五分,茯苓钱半,浓 
朴八分,扁豆衣一钱,川黄连三分,引用鲜荷梗二钱、灯芯三十寸,为剂。 



卷四伤暑门

附例

属性:小儿伤暑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口渴,烦躁不宁,足冷恶寒,气乏神倦者,可于清暑之中,少加人参以益气。 
小儿伤暑夹食,或吐或泻者,但用川浓朴一钱,扁豆衣钱半,山楂二钱,猪苓三钱,枳实五分,生甘草三分, 
鲜荷叶边钱半为引。 
小儿暑风,因暑热攻肝,而状似惊风者,其症烦渴身热有汗,手足抽搐,急宜利火降痰,但用川黄连六分, 
连翘钱半,黑栀子五分,飞滑石三钱,细木通八分,淡黄芩八分,小枳实八分,栝蒌霜钱半,车前子一钱,生甘 
草三分,鲜荷花露一两,冲药徐徐服之。 
小儿暑热冲心,或挟痰上冲,以致精神昏愦者,但用辰砂益元散三钱,灯芯三十寸,煎汤化抱龙丸一分服之。 



卷四伤湿门

湿解

属性:湿邪有三大原因,曰天地人。何则?属于天者,雨露之湿,从天而下降也。属于地者,泥水之湿,由地之所 
生也。属于人者,酒浆之快饮,生冷之恣食,汗衣之穿,湿席之卧,澡浴衣履之不干,无一非人自取之地。经 
曰∶诸湿胀满,皆属于脾。是治湿固当以理脾为先着,然湿因于寒为寒湿,因于热为热湿,因于风为风湿,因于 
燥为燥湿,是湿又当视其所因而通变之。治湿之法∶湿在上宜散,湿在中宜燥,湿在下宜清,然此亦守经之法。 
施于小儿,又当大而变之之谓化,化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法虽不能尽详,爰照一隅之举,为伤湿病。 



卷四伤湿门

湿热证

属性:小儿腹中有热,而又外冒雨露而发,为湿热证。初起发热头痛,多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古法主柴苓汤 
(如人参、柴 
胡、黄芩、半夏、白术、猪苓、泽泻、茯苓、上青桂、炙甘草,引用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真按〕小儿内有伏热,外感湿邪,如肌表热无汗,只须宜通上焦,则病可解。方用薄荷尖五分,连翘壳 
钱半,淡竹叶一钱,苦杏仁二钱,生薏米一钱,六一散三钱,灯芯六分为引。 
如小儿元气壮实,大便多日秘结不通者,加生锦纹三分。 



卷四伤湿门

寒湿证

属性:小儿因喜弄冷水,坐卧湿地而发为寒湿证,初起头痛身重,寒热往来。古法主胃苓汤(如漂白术、炒白术、 
川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炙甘草、上青桂,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因受外面寒湿,二术过于呆滞,上桂过于刚猛,与童体初剂皆不相宜。但用冬桑叶一钱,赤 
茯苓二钱,广橘红钱半,炒白术钱半,炙甘草五分,引用生姜皮三分。 



卷四伤湿门

附例

属性:小儿因伤寒湿而兼呕吐,照寒湿证方中,加藿香五分,砂仁三分,引亦改用干姜一片。 
小儿因伤寒湿而兼泄泻,照寒湿证方中,去桑叶,加猪苓、泽泻各二钱。小儿因伤寒湿而兼浮肿者,但用大 
腹皮、茯苓皮、炙桑皮、广陈皮、生姜皮各八分,炒白术二钱,车前子五分,引用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