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 
人参散,治肠风脏毒。运使孙绍远传,云有此疾者,常常服之,不至力乏,不至面黄,多服为佳。屡传与人, 
皆以为妙。 
人参 白茯苓 黄 (蜜炙) 甘草 五味子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大钱,白汤调下,每日四、五服。(《事证方》)(按∶此方本于《三因》,治五痔 
下血,加味四君子汤。今去白术、白扁豆,加五味子。) 
去血过多,面色萎黄,以十全大补汤去桂主之。(《原病集》) 
通府薛允 下血,服犀角地黄汤等药,其血愈多,形体消瘦,发热少食,里急后重。此脾气下陷,余用补中益 
气加炮姜,一剂而愈。(《内科摘要》) 
一人素善饮酒,不时便血,或在粪前,或在粪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此脾气虚而不能统血,以益气汤加吴茱 
萸、黄连。(《寿世》) 
断红丸,治脏腑阳虚,久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侧柏叶(微炒黄) 川续断(酒浸) 鹿茸(燎去毛醋煮) 附子(炮去皮脐) 黄 (去芦) 阿胶(锉 
蛤粉炒成珠子) 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 白矾(枯半两)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食前,用米饮送下。(《济生》) 
如老年阳气虚亏,脱血不能存,走失大肠,宜鹿茸丸。 
鹿茸(七两) 熟地黄(十两) 附子(四十个) 牛膝(二十两) 山药(四斤) 杜仲(三斤半) 
五味(二斤) 肉苁蓉(三斤) 
炼蜜丸,麝香为衣,盐汤盐酒下。(《如宜》) 
肾虚下血。 
鹿茸(酥炙) 乌梅(去仁各一两) 破故纸(炒) 杜仲(各半两) 
上炒为末,粟米粥为丸,每三十粒,空心盐汤吞下。(《澹寮》) 
x调摄法x 血证不断酒色浓味,纵止必发,终成痼疾。(《六要》) 

诸血病
瘀血
属性:《准绳》、《六要》并曰∶夫人饮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滞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而医书分门 
类证,有七气而无蓄血,予故增着之。此说为是,然古人间有为蓄血立类者,但不多见耳。 
x脉候x 弦而紧,胁痛脏伤,有瘀血(一作有寒血)。脉来细而滑,按之能虚,因急持直者,僵仆,从 
高堕下,病在内。(《脉经》) 
从高顿仆,内有血,腹胀满,其脉坚疆者生,小弱者死。(同上) 
据脉验之,挟血者脉来乍涩乍数,闪烁明灭,或沉细而隐伏也。若夫血与热交攻,则左手寸关按之洪盛。盖 
心主血,肝藏血,固如是尔。(《直指》)(宜参伤寒) 
瘀血内蓄,却宜牢大,沉小涩微,反成其害。(《续焰》) 
瘀血胁痛,肝脉弦紧,此为常,勿以必死论。(《医碥》) 
x源候x 夫肝藏血而心主之,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则能视,足受血则能步,掌受血 
则能握,指受血则能摄。故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凡神志昏昏,惊狂冒闷,烦渴呕吐, 
语短内疼,鼻衄唾红,眼红面赤,骨热肤哄,肠垢尿多,胸满顽痰, 语多汗,甚至四肢厥冷,懵不知人,不 
问男子妇人,皆血证耳。(《直指》) 
蓄血俗名内伤,或积劳,或多怒,或饱后行房,或负重努力,或登高坠下,或奔逐过急,皆致蓄血。其证 
多发热,其热类外感,而不头疼,不作渴,天明少间,至午复剧,有汗汗多,剂颈而还,自汗无气以息,目光短, 
不思饮食,不得眠,二便自利,小便或赤,大便或泄。(《本草经疏》) 
x三焦辨异x(膈间证试法)经曰∶血上逆则忘,血下蓄则狂。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 
利。血之所在,当以此推。(《直指》) 
何以知其蓄在下焦?曰∶脐下结急,外热内痛,尺脉洪而数也。(同上) 
衄血,蓄血上焦。心下手不可近,蓄血中焦。其脐腹小肿大痛,蓄血下焦。蓄血上焦,或呕或衄或吐,此胸 
中手不可近也。(《元戎》) 
x衄血蓄血上焦x 年高噎膈,饮食屈曲下行,胃口有蓄血也。妇人郁结,久亦有之,心下手不可近,蓄在 
中焦。好嗜炙 辛辣热酒,积久血瘀胃脘,嘈杂有痛。脐腹肿大痛,血蓄下焦,小便自利。三焦蓄血,脉俱见, 
左手中脉多弦涩。(《六要》) 
前后心胀,喉中有血腥气,气口脉涩,此膈间有蓄血也。试法,呷热姜汤,有呃者瘀血也。犀角地黄汤加 
童便、桃仁、大黄攻散之,或平胃合越鞠(方见《诸气》)加韭汁,童便消伐之。(《医通》) 
x伤寒瘀血x(详见《伤寒》中)伤寒内有瘀血候∶夫人先瘀结在内,因伤寒病,若热搏于久瘀,则发热 
如狂。(《病源论》) 
x病余瘀血x 病者或因发汗不彻,及吐衄不尽,瘀蓄在内,使人面黄唇白,大便黑,脚弱气喘,甚则狂 
闷,皆瘀血所致。(《三因》) 
x坠堕瘀血x 凡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能下,积于左胁下则伤肝,肝伤者其人脱 
肉,又卧口欲得张,时时手足青,目瞑瞳人痛,此为肝脏伤所致也。(《脉经》) 
病者有所坠堕,恶血留内,或因大怒,肝血并湿停蓄不散,两胁疼痛,脚善 ,骨节时肿,气上不止,皆由 
瘀血在内。(《三因》) 
人有恶寒发热,状似伤寒,其脉芤涩,其证胁下与小腹疼痛,手不可近,大便黑小便利者,此瘀血证谛也。 
盖胁与小腹乃属肝部,肝为血海,故有瘀血蓄积于此,须审其日前曾有跌坠挫闪拳踢之情。若服寒凉药,恐血得 
寒则凝。倘瘀血上冲,昏迷不省,良久复苏,此皆血证之候也,宜行气活血之药可也。(《岭南卫生方·附录》) 
跌扑损伤,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闪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困屈,或发恼怒,一时不觉,过至半日 
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胁下小腹满痛,按之手不 
可近者,此有瘀血 
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复元活血汤,重则桃仁承气汤 
主之,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在上者宜饮韭汁,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订补 
指掌》) 
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簇刃伤,胸腹积血不散,以童便同酒,煎大黄,随轻重下之,或香壳散加童便。腰 
胁滞痛,复元通气散(方见《寒疝》)去牵牛,加枳壳、柴胡、牡丹皮。恶血留于腹胁,痛不可忍,复元活血汤。 
挟血如见祟状,当归活血汤。(《医通》)(当归活血汤用归、芍。生地、桂、桃仁、茯苓、枳壳、柴胡、甘草、 
干姜、红花十一味。) 
x难易x 蓄血下黑如漆,最为危殆。但下后神气稍宁,脉无变异,即为可疗。如下后神气昏愦,脉见虚脱, 
加以厥冷呃逆,多不可救。(《医通》) 
x治例x 《活人总括》所载小柴胡汤、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皆其要药,血结者汤剂中入醋为佐,特于 
此而申言之。(《直指》) 
忌破气,复忌补气。下、苦寒、辛燥,宜行血、辛温,佐以咸寒。瘀血行后,宜补血、益脾、和肝。(《本 
草经疏》) 
身有寒热发黄,脉弦细而伏,服补泻诸药不应,《千金》用大黄、芒硝、归尾、桃仁、人参、桂心为散,酒 
服二方寸匕,借参、桂之力以攻之。膏粱肥盛,多为痰湿热血蓄胃口,或兼胁满,或少腹结痛,朝用浚血丸(按∶ 
此用参、术、苓、甘、半夏曲、浮石、牡丹、当归、桃仁、山甲、桂)兼培胃气,夕用变通抵当丸(按∶此去水蛭, 
加虫者)专散蓄血,方得峻药缓攻之妙。虚人虽有瘀血,其脉亦芤,必 
有一部带弦,宜兼补以去其血,桃核承气加人参五钱,分三服,缓攻之,可救十之二三。又中气虚人,胃脘有死 
血,每食姜汤必呃,宜人参、云术各二两为末,桃仁一两同干漆炒,去漆,细研蜜丸弹子大,早晚细嚼一丸, 
醇酒下。(《医通》) 
x痰血相挟x 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所患之处,按之则痛而 
不移。其证则痰裹其血,或自汗到颈而还,或吐血,或衄血,或大便黑而小便清长,治宜导痰消血。若素有郁痰 
所积,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挟瘀血。所患之处,则痛而少移。其证则血裹其痰,或为胀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