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重,百节酸疼,四肢肿满,筋脉弛长,发热恶寒,小便秘涩,大便飧泄也。若气不和平,湿中稍重,亦令人 
半身不遂,口眼 斜,涎潮昏塞,有类风证。(《简易》) 
大抵中湿,变证万端,挟风者为烦热、为流走、为拘急,兼寒者为痛、为浮肿,与风寒二气合则为痹,皆 
由中湿而后,挟以异气而然也。(《济生》) 
湿气伤人,在上则头重目黄、鼻塞声重,在中则痞闷不舒,在下则足胫跗肿,在经络则日晡发热,在肌肉 
则肿满如泥,在肢节则屈伸强硬,在隧道则重着不移,在皮肤则顽麻。(《汇补》) 
湿伤经络,人倦怠惰,世所不知。久痹历节,类痿偏欹,为恶疮湿痰寒热怪症,医所不识,此由湿之害也。 
后学审明其症,从湿治之可也。(《活人心统》) 
凡诸病中多兼乎惰,而世人不知治者有矣。后之医者,宜慎辨之。(《诸证辨疑》) 
x湿热湿寒之别x 贾真孙曰∶湿为土气,火热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湿病本 
不自生,因热而怫郁,不能宣行水道,故停滞而生湿也。况脾土脆弱之人,易为感冒,岂必水不流而后为湿哉。 
人只知风寒之威严,不 
知暑湿之炎暄,感人于冥冥之中也。《病式》云∶诸痉强直积饮等证,皆属于湿。或 肿体寒而有水气,里必 
小便赤少不通或渴,是蓄热入里极深,非病寒也。大抵治法,宜理脾清热利小便为上,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 
治也,宜桂苓甘露、木香葶苈木通治之云云。其湿证有二,湿热证多,湿寒证少,当以脉证明辨之。如脉滑数 
,小便带赤,引饮,为湿热证。若小便自利清白,大便泻痢,身疼自汗,为寒湿证,治之宜五苓散加生附、苍术 
、木瓜主之。(《玉机》)(按∶湿热证,《宣明论》既论之,而《医林绳墨》并立其门,论说颇繁,今不具 
载。)湿者,天地郁蒸之气也,方其升腾于上,气犹笼结而未开,虽寒天值之,亦觉其温暖,此湿气之热者也。 
及其布护于下,气将流演而舒散,虽暑月值之,亦觉其清凉,此湿气之寒者也。湿气之热者,多中于气虚之 
人,则发而为湿热之症,头面如裹而四肢浮肿,身体沉重而转侧不便者是也。湿气之寒者,多中于血虚之人。 
则发而为寒湿之症,四肢酸疼而关节不利,筋脉拘挛而行履重滞者是也。其有不因郁蒸之气而得者,必其冒雨 
而行,涉水而走,或露卧以取凉,或汗衣而不解,渐渍于肌肉之中,渗入于骨髓之内,流溢于脾胃之间,牢缠 
于腰肾之处,则肌肉冷而骨髓痛,脾胃薄而腰肾疼。挟于风痰则麻而不仁,兼乎死血则木而不觉,动乎火邪则 
肿痛而难忍,随其所感而病斯痼焉。其有不因冒雨涉水等而得者,必其内伤生冷酒面之类,多肚腹肿胀,医者 
审其湿之或寒或热,或虚或壮,病之在上在下,感之在外在内,因其病而药之,庶乎其得之矣。(《玉案》) 
x治例x 夫寒热风湿,皆能并合为病,所谓风湿、寒湿、湿温者,其证各不同,为治亦别,不可不辨。 
若治单单中 
湿,只宜利小便,忌不得以火攻并转利。论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三因》)(按∶治湿之病,不 
下小便,非其法也。本出王冰《至真要大论》注。《证治汇补》曰∶湿乃津液之属,随气化而出者也。清浊不 
分,则湿气内聚,故治湿以利小便为主。) 
经云∶风雨袭虚,山泽蒸气,民多受湿。湿流关节,则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六脉 
濡弱,此感湿证也。轻者与渗湿汤、不换金正气散、和解散,甚者异功五积散、术附汤。不任热药或小便不利 
者,五苓散主之。(《管见良方》) 
如寒湿所伤,身重腰脚酸痛,或气弱浮肿,宜藿香正气散。如兼风寒,脚痹肿,宜五积散加防风、木瓜。 
如少年有热,坐卧湿地,足肿痛,宜败毒散加苍术。(《如宜方》) 
夫去湿以术为主,古方及《本经》止言术,未尝有苍白之分,自陶隐居言术有两种,后人以白者难得,故 
贵而用之。殊不知白术肉浓而味甘,甘入脾能缓而养气,凡养气调中则相宜耳。苍术肉薄而味辛烈,辛烈走气 
而发外,凡于治风去湿则相宜耳。以此观之,则白术治湿,不如苍术明矣。(《续易简方》) 
x驱湿诸方x 茯苓白术汤,治受湿身体痛重。 
茯苓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 辣桂 苍术(炒等分) 
上锉。每三钱,水煎服。(《直指》)(按∶此甘姜苓术汤变方。又《三因》茯苓白术散治暑湿,与此同, 
无苍术。) 
苓术汤,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或入浴晕倒,口眼 斜, 
手足 曳,皆湿温类也。 
附子(炮去皮脐) 茯苓 白术 干姜(炮) 泽泻 桂心(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三因》)《杨氏》渗湿汤,治肤腠不密,易 
冒风湿,身体烦疼,不能屈伸,多汗恶风,头目昏重,项背强急,手足时厥,周身麻痹,肢体微肿。于本方去 
泽泻,加白芍药、人参、甘草。(按∶《三因》又有渗湿汤,与《杨氏》稍同,彼有苍术、陈皮、丁香,无附 
子、芍药、人参、肉桂为异。又按∶《杨氏》此方本出《千金·历节》中,今录在彼门,宜参。) 
七味除湿汤,治寒湿所伤,身重体痛,腠开汗出,大便溏泄,小便或涩或利,腰脚酸疼,腿膝浮肿,及冒 
寒呕逆,悉主之。 
半夏曲 川朴(姜制) 苍术(各二两) 藿香叶 陈橘皮 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续易简方》) 
(按∶此方本出《指迷方》,无茯苓,《十便》引。)《百一》除湿汤,治一切中湿自汗,渐渐恶风,翕翕发 
热,阳虚自汗,呼吸少气。于本方加白术、附子。《直指》加剂除湿汤,治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 
或呕逆,或溏泄。于本方去半夏、藿香,加白术、干姜、辣桂。 
加味防己黄 汤,治风湿相搏,客于皮肤,四肢少力,关节烦疼。 
防己(三钱) 黄 (四钱) 白术(三钱) 甘草(一钱) 苍术(一钱) 薏苡仁(一钱五分) 
川独活(一钱) 姜(三片) 红枣(一枚)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服。(《医经会元》) 
x清湿方x 动于火为湿热,腰背跨疼,身重倦怠,身如板夹,脚似沙坠,表里温热,尺脉强而寸弱,宜 
用清湿汤。 
羌活 独活 防风 泽泻 薏苡仁 防己 赤芍 黄柏 黄芩 甘草 
小便赤涩或秘,加炒栀子仁、茵陈、商陆、海金沙、滑石、木通。(《医经会解》) 
x过汗亡阳治验x 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年十三岁,六月十三日,豪雨方过,池水泛溢,因而戏水,衣 
服尽湿,其母责之,至晚觉精神昏愦,怠惰嗜卧,次日病头痛身热,腿脚沉重。一女医用和解散发之,闭户塞 
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热不胜禁,遂发狂言,欲去其衾而不能得去,是夜汗至四更,湿透其衾,明日寻衣撮空。 
又以承气汤下之,下后语言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 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 
肉蠕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命予治之,具说前由。予详之,盖伤湿而失于过汗也。且人之元气,起于脐下 
肾间动气,周于身,通行百脉。今盛暑之时,大发其汗,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 
心火旺而肺气 。况因惊恐内蓄,《内经》曰恐则气下,阳主声,阳既亡而声不出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 
筋。又曰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其病为痉,则项强,手足 搐急而挛。 
目通于肝,肝者筋之合也,筋既燥而无润,故目左视而白睛多。肌肉者脾也,脾热则肌肉蠕动,故口唇蠕动, 
有时而作。经云肉痿者,得之湿地也。脾热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痿者痿弱无力运动,久为不仁。阳主于 
动,今气欲竭,热留于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 
发之气《黄帝针经》曰∶上气不 
足,推而扬之。此之谓也。以人参益气汤治之。《内经》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 之 
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