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子一株,名曰胡蒜,俗谓之大蒜是矣。蒜乃五荤之一,故许氏《说文》谓之荤菜。五荤即
五辛,谓其辛臭昏神伐性也。练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
蒜、芸苔、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 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
虽各不同,然皆辛熏之物,生食增恚,熟食发淫,有损性灵,故绝之也。
【集解】《别录》曰∶蒜,小蒜也。五月五日采之。
弘景曰∶小蒜生叶时,可煮和食。至五月叶枯,取根名 子,正尔啖之,亦甚熏臭。
保升曰∶小蒜野生,处处有之。小者一名 (音乱),一名 (音力)。苗、叶、根、子
皆
似葫,而细数倍也。《尔雅》云∶ ,山蒜也。《说文》云∶蒜,荤菜也。菜之美者,云梦之
荤菜。生山中者,名 。
颂曰∶本草谓大蒜为葫,小蒜为蒜,而《说文》所谓荤菜者,乃大蒜也, 即小蒜也。
书传载物之别名不同如此,用药不可不审。
宗 曰∶小蒜即 也。苗如葱针,根白,大者如乌芋子。兼根煮食,谓之宅蒜。
时珍曰∶家蒜有二种∶根茎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
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按∶孙炎《尔雅正义》云∶帝登 山,遭莸芋毒,将死,得蒜啮
食乃解,遂收植之,能杀腥膻虫鱼之毒。又孙 《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种归。
据此则小蒜之种,自 移栽,从古已有。故《尔雅》以 为山蒜,所以别家蒜也。大蒜之种,
自胡地移来,至汉始有。故《别录》以葫为大蒜,所以见中国之蒜小也。又王祯《农书》云∶
一种泽蒜,最易滋蔓,随 随合。熟时采子,漫散种之。吴人调鼎多用此根作菹,更胜葱、
韭也。按∶此正《别录》所谓小蒜是也。其始自野泽移来,故有泽名,而寇氏误作宅字矣。
诸家皆以野生山蒜、泽蒜解家莳之小蒜,皆失于详考。小蒜虽出于 ,既经人力栽培,则性
气不能不移。故不得不辨。
x蒜x(小蒜根也)
【气味】辛,温,有小毒。
弘景曰∶味辛性热。损人,不可长食。
思邈曰∶无毒。三月勿久食,伤人志性。黄帝书云∶同生鱼食,令人夺气,阴核疼。
瑞曰∶香港脚风病患,及时病后,忌食之。
【主治】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温中,除邪痹毒瓦斯(《别录》)。主溪
毒(弘景)。下气,治蛊毒,敷蛇、虫、沙虱疮(《日华》。恭曰∶此蒜与胡葱相得。主恶
毒、山溪中沙虱、水毒,大效。山人、俚獠时用之)。涂疔肿甚良(孟诜)。
x叶x
【主治】心烦痛,解诸毒,小儿丹疹(思邈)。
【发明】颂曰∶古方多用小蒜治中冷霍乱,煮汁饮之。南齐褚澄治李道念鸡瘕,便瘥。
宗 曰∶华佗用蒜齑,即此蒜也。
时珍曰∶按∶李延寿《南史》云∶李道念病已五年。吴郡太守褚澄诊之。曰∶非冷非热
,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也。取蒜一升煮食,吐出一物涎裹,视之乃鸡雏,翅足俱全。澄曰∶
未尽也。更吐之,凡十二枚而愈。或以“蒜”字作“苏”字者,误矣。范晔《后汉书》云∶
华佗
见一人病噎,食不得下,令取饼店家蒜齑大酢二升饮之,立吐一蛇。病者悬蛇于车,造佗家,
见壁北悬蛇数十,乃知其奇。又夏子益《奇疾方》云∶人头面上有光,他人手近之如火炽者,
此中蛊也。用蒜汁半两,和酒服之,当吐出如蛇状。观三书所载,则蒜乃吐蛊要药,而后人
鲜有知者。
【附方】旧七,新七。
时气温病,初得头痛,壮热脉大∶即以小蒜一升,杵汁三合,顿服。不过再作便愈。(《肘
后方》)。
霍乱胀满,不得吐下,名干霍乱∶小蒜一升,水三升,煮一升,顿服。(《肘后方》)。
霍乱转筋,入腹杀人∶以小蒜、盐各一两,捣敷脐中,灸七壮,立止。(《圣济录》)。
积年心痛不可忍,不拘十年、五年者,随手见效∶浓醋煮小蒜食饱,勿着盐。曾用之有
效,再不发也。(《兵部手集》)。
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湿,一名水病,似射工而无物。初得恶寒,头目微疼,旦
醒暮剧,手足逆冷。三日则生虫,食人下部,肛中有疮,不痒不痛。过六、七日虫食五脏,
注下不禁∶以小蒜三升,煮微热(大热即无力)以浴身。若身发赤斑纹者,毋以他病治之也。
(《肘后方》)。
射工中人成疮者∶取蒜切片,贴疮上,灸七壮。(《千金》)。
止截疟疾∶小蒜不拘多少,研泥,入黄丹少许,丸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面东新汲水下,
至妙。(唐慎微)。
阴肿如刺汗出者∶小蒜一升,韭根一升,杨柳根二斤,酒三升,煎沸乘热熏之。(《永
类方》)。
恶核肿结∶小蒜、吴茱萸等分,捣敷即散。(《肘后》)。
丹毒五色无常,及发足踝者∶杵蒜浓敷,频易。(葛氏)。
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以蒜(切)口揩之。(《子母秘录》)。
蛇蝎螫人∶小蒜捣汁服,以滓敷之。(《肘后》)。
蜈蚣咬疮∶嚼小蒜涂之,良。(《肘后方》)。
蚰蜒入耳∶小蒜洗净,捣汁滴之。未出再滴。(李绛《兵部手集》)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山蒜
内容:(《拾遗》)
【释名】 (音历)、泽蒜。
【集解】颂曰∶江南一种山蒜,似大蒜而臭。
藏器曰∶泽蒜根如小蒜,叶如韭。又生石间者名石蒜,与蒜无异。
时珍曰∶山蒜、泽蒜、石蒜,同一物也,但分生于山、泽、石间不同耳。人间栽莳小蒜,
始自三种移成,故犹有泽蒜之称。《尔雅》云∶ ,山蒜也。今京口有蒜山,产蒜是也。
处处有之,不独江南。又吕忱《字林》云∶ ,水中蒜也。则蒜不但产于山,而又产于
水也。别有山慈菇、水仙花、老鸦蒜、石蒜之类,根叶皆似蒜而不可食,其花亦异。并见草
部下。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山蒜∶治积块,及妇人血瘕,用苦醋磨服多效(苏颂)。泽蒜、石蒜∶并温补
下气,滑水源(藏器)。
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
葫
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大蒜(弘景)、荤菜。
弘景曰∶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
时珍曰∶按∶孙 《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小蒜乃中土旧有,而
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二蒜皆属五荤,故通可称荤。详见蒜下。
【集解】《别录》曰∶葫,大蒜也。五月五日采,独子者入药尤佳。
保升曰∶葫出梁州者,大径二寸,最美少辛;泾阳者,皮赤甚辣。
颂曰∶今处处园圃种之。每颗六、七瓣,初种一瓣,当年便成独子葫,至明年则复其本
矣。其花中有实,亦作葫瓣状而极小,亦可种之。
时珍曰∶大、小二蒜皆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苔,五月食根,秋月收种。北人不可一
日无者也。
【气味】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弘景曰∶性最熏臭,不可食。俗人作齑以啖 肉,
损
性伐命,莫此之甚。惟可生食,不中煮也。恭曰∶此物煮羹 为馔中之俊,而陶云不中煮,
当是未经试耳。
藏器曰∶初食不利目,多食却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发白。
时珍曰∶久食伤肝损眼。故嵇康《养生论》云∶荤辛害目,此为甚耳。今北人嗜蒜宿炕
,故盲瞽最多。陈氏乃云多食明目,与《别录》相左,何耶?
震亨曰∶大蒜属火,性热喜散,快膈,善化肉,暑月人多食之。伤气之祸,积久自见,
养生者忌之。化肉之功,不足论也。
瑞曰∶多食伤肺、伤脾、伤肝胆,生痰助火昏神。
思邈曰∶四月、八月食葫,伤神,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口味多爽。多食生葫行房,
伤肝气,令人面无色。生葫合青鱼 食,令人腹内生疮,肠中肿,又成疝瘕,发黄疾。合蜜
食,杀人。凡服一切补药,不可食之。
【主治】归五脏,散痈肿 疮,除风邪,杀毒瓦斯(《别录》)。
下气,消谷,化肉(苏恭)。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 癖,伏邪恶,宣通温
补,
疗疮癣,杀鬼去痛(藏器)。健脾胃,治肾气,止霍乱转筋腹痛,除邪祟,解温疫,去盅毒,
疗劳疟冷风,敷风损冷痛,恶疮、蛇虫、溪毒、沙虱,并捣贴之。熟醋浸,经年者良(《日
华》)。温水捣烂服,治中暑不醒。捣贴足心,止鼻衄不止。和豆豉丸服,治暴下血,通水
道(宗 )。捣汁饮,治吐血心痛。煮汁饮,治角弓反张。同鲫鱼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