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伏水土吐利,加减正气散。
〔干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胸腹搅痛,乃土郁不能发泄,或宿食与寒气交搏而成。盖邪浅易得吐
利,邪深则阴阳格拒,气道不通,不速治,多致暴死。急于委中穴刺出血,先用盐汤探吐,或热童便和烧盐
少许,三饮三吐。宜提其气,但清气得升,则浊气可降而出,治宜温中破气散滞之剂。内用排气散加减,或
神香散、七气汤。外以吴萸、青盐各两许,略研,炒热熨脐下。如小便不通,冬葵子汤。二便不通,浓朴汤。
或已得吐泻,症势略定,宜二陈汤、藿香散。凡霍乱初定,不可急与粥汤,恐邪滞未尽复聚,且胃气逆,不
能和降也。
〔转筋〕《千金方》曰∶阳明属胃大肠,以养宗筋。吐泻津液暴亡,宗筋失养,轻者两脚转筋而已,重
者遍体转筋入腹,手足逆冷,危甚风烛矣。仓猝间急以盐填脐中,炮艾不计壮数,虽已死,胸有暖气者立醒。
急用木萸散∶木瓜、食盐、吴萸各五钱,同炒。再加茴香、苏叶、甘草煎服。捣蒜涂两足心。虽昏危转筋入腹,
亦效。
卷之四霍乱论治
霍乱脉候
属性:脉伏或微涩者霍乱。(《医通》)脉代者霍乱,代而乱者亦霍乱。(《医鉴》)气口脉滑,乃膈间有宿食,
虽吐,当更以盐汤探吐,吐尽用和中药。脉浮洪可救,微迟不语气少,难治。(《得效》)脉微涩,或代散,
或伏,或结促,不可便断为死,脉乱故也。(《正传》)转筋入腹,四肢逆冷,气欲绝,脉洪大,可治。脉微
而舌卷囊缩,不治。(《纲目》)干霍乱吐泻不得,胸腹胀硬,面唇青黑,手足冷过腕膝,六脉伏绝,气喘急,
舌短囊缩者死。(《回春》)
卷之四霍乱论治
附方
属性:〔通治〕x藿香散x 藿香 苍术 陈 朴 苓 夏
〔通治〕x回生散x 藿香 广皮(各五钱)
〔胀呕〕x平胃散x 术 朴 陈 草
〔气逆〕x神香散x 丁香 白蔻
〔寒湿〕x和胃饮x 姜 朴 陈 草
〔利湿〕x五苓散x 见一卷温。
〔感凉〕x胃苓汤x 见一卷中风。
〔痰呕〕x二陈汤x 陈 夏 苓 草
〔调气〕x丁香散x 丁香(五分) 藿香 枇杷叶(各二钱) 姜(一片)
〔感寒〕x藿香正气散x 见一卷中风。
〔生冷〕x六和汤x 见一卷暑。
〔伤暑〕x黄连香薷饮x 见一卷中风。
〔伤暑〕x五物香薷饮x 见一卷中风。
〔暑湿〕x二香散x 见一卷中风。
〔伤湿〕x除湿汤x 见一卷中风。
〔转筋〕x木瓜汤x 木瓜(二钱) 茴香(六分) 茱萸(钱半) 甘草(三分) 姜(五片)
〔腹痛〕x木瓜建中汤x 桂 芍(各钱半) 草(一钱) 饴糖(二匙) 姜 枣加木瓜二钱半、柴胡一钱。
〔食滞〕x香砂枳术丸x 木香 砂仁 枳壳 白术
〔情郁〕x七气汤x 见二卷咳嗽。
〔阴盛〕x理中汤x 见一卷中风。
〔厥冷〕x四逆汤x 见一卷暑。
〔脉微〕x浆水散x 见一卷暑。
〔泄湿〕x天水散x 见一卷温。
〔烦渴〕x麦门冬汤x 麦冬(二钱) 陈 夏 术 苓(各一钱) 小麦(半合) 参 草(各五分) 乌梅(一
个)
姜(三片)
〔虚烦〕x参胡三白汤x 人参(五分) 苓 术 归 芍 陈 麦 柴栀 草(各八分) 五味(三分)
乌梅(一个)
〔散滞〕x排气饮x 见三卷积聚。
〔溺涩〕x冬葵子汤x 冬葵子 滑石 香薷(各二两) 木瓜(一枚) 每服五钱。
〔便秘〕x浓朴汤x 浓朴 枳壳 良姜 槟榔 朴硝(各七钱五分) 大黄(二两) 每服三钱。
〔脾虚〕x藿香安胃散x 藿香 人参 陈皮(各一钱) 丁香(五分) 姜(十片)
卷之四霍乱论治
霍乱脉案
属性:胡氏 秋间吐泻欲死,诊脉知为积寒感暑而发。用藿香、砂仁、半夏、焦神曲、茯苓、小茴香、陈皮、
炙草、煨姜,煎服一剂愈。此症多由温凉不调,生冷失节,以致阴阳乖格,清浊相干,
夏秋间为多也。
门人某 于道光辛巳暑夜吐泻,是年时疠大行,凡吐泻霍乱,见脚麻转筋囊缩者,立毙,城乡日以数十
计。大率口鼻吸入秽邪,头晕胸闷,心腹猝痛,倾吐注泻,阳脱肢冷,目陷筋掣,身温汗油,顷刻昏厥矣。沿
门阖境,病势一辙。用六和汤去扁豆、白术、杏仁,加薄荷梗、木青、煨姜,半日服二剂,遂定。后加意调摄
得安。
王 腹痛吐泻,烦躁不安,腿足筋掣。症由长夏务农,水田烈日中,多受湿 ,脾阳不司运化,吐泻骤
作,烦渴无寐。又下多伤阴,筋失荣养,故拘急而抽搐也。若厥逆躁扰者死。诊其脉虚而促,用生脉散加藿梗、
茯苓、砂仁、陈皮、木瓜、当归、白芍,数服而平。
王 暑夜停食腹痛霍乱。用大和中饮,干姜改煨姜,一服止。
李(婺源)暑月霍乱,泻利稀水,呕出宿腐,右脉微小,左更模糊,不但脾失转输,清浊相干,且察
其神气索然,理防痉厥。急须主以温中,佐以分利。参六和四苓合方,半夏、砂仁、茯苓、茯神、猪苓、藿梗、
潞参、炙草、煨姜、谷芽。一服吐泻止,再服小便利,随去猪苓,加白术,用锅巴汤煎,二服霍然以起,后
误以冷冻饮料,卒致不救。
卷之四
泄泻论治
属性:泄泻者,胃中水谷不分,并入大肠,多因脾湿不运,《内经》所谓湿多成五泄也。一曰飧泄,完谷不化,
脉弦肠鸣,湿兼风也。(平胃散加羌),独、升。柴。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二曰溏泄,肠垢污积,
脉数溺涩,湿兼热也。清六丸、大厘清饮,或胃苓汤加黄连。经云∶暴迫下注,皆属于热。三曰 泄,大
便澄清如鸭屎,脉迟溺白,湿兼寒也。治中汤、附子理中汤加肉豆蔻。经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四曰濡泄,身重肠鸣,所下多水,脉缓,腹不痛,湿自甚也。四苓散加苍术,胃苓汤加草果。经云∶湿甚则濡
泄。五曰滑泄,洞下不禁,脉微气脱,湿兼虚也。四柱六柱饮,或四君子汤加升、柴。经云∶清气在下,则
生飧泄。
《难经》所云五泄,一曰胃泄,饮食不化,即风乘湿也。胃气汤。二曰脾泄,呕逆腹胀,即暑乘湿也。香薷饮、
参桂苓甘露饮加姜。三曰大肠泄,肠鸣切痛,即燥乘湿也。五苓散。四曰小肠泄,便脓血,小腹痛,即火乘
湿也。承气汤下之,再以黄连解毒汤加归、芍治之,次以芍药柏皮汤止之。五曰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
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变为热泄也。八正散加木香、槟榔,次用天水散。此外有痰泄,痰泄脉滑类弦。
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二陈汤加浮石、黄芩、神曲、姜汁、竹沥。或吴茱萸汤温服。探吐痰涎,
泄自愈。有食泄,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治中汤加香、砂、枳、术、楂肉、陈皮、谷芽、麦芽。
伤酒泄,嗜酒伤湿,便青绿色,葛花解酲汤。有暑泄,暑泄脉虚。自汗面垢,暴泻如水。薷苓汤、桂苓甘露饮。
伏暑久泻,玉龙丸。有盛暑伤其外,阴冷伤其中,为内外交迫。连理汤。有肾泄,即五更泄,一名晨泄,
由命火衰,肾虚不摄。宜补骨脂、五味子、山萸、肉桂、山药、茯苓、小茴香、杜仲、菟丝。有脾肾泄,由
二经并虚,朝泄暮已,久而神悴肉削。四神丸。有饭后即便,亦由脾肾交虚,真火不能腐熟水谷,故食下
即泄。二神丸。有滑泄久而不止,固肠丸。由气虚下陷者,补中汤。或大便滑泄,小便精出者,万全丸。若
老人诸泄,不宜多用渗泄分利。以人生五十后,升气少,降气多,渗利太过是降而益降,未免重竭其阳,泻
多则亡阴,谓亡其阴中之阳。宜升提阳气。如升、柴、独、防,佐以术、附、补骨脂。士材治泄九法∶淡渗、
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治泄者,当权其轻重缓急而用之。
凡泄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举,必脱滑不禁,然后以涩药固之。
凡泄水腹不痛者,湿也,宜燥渗。完谷不化者,气虚也,宜温补。腹痛肠鸣,水泄一阵,痛一阵者,
火也,宜清利。时泻时止,痰也,宜豁之。泻后痛减,食积也,宜消之。脾泄久宜涩,下陷宜升提。
卷之四泄泻论治
论肾泄
属性:肾中真阳虚而泄泻者,每于五更时,或天将明,即洞泄数次,此由丹田不暖,所以尾闾不固,或先肠鸣,
或脐下痛,或经月不止,或暂愈复作,此为肾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