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例。
哈特及其同事(1964)对托儿所一位4岁儿童比尔进行了研究,
该儿童看上去很健康、很正常,但却过分能哭。当他受到一点小挫折
时就哭,而其他小朋友都能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研究
者设有把他的哭归囡于一些内部的变量,如害怕、缺乏自信或回到早
期的行为倒退,而是先对比尔的社会学习环境进行了考察,看究竟是
什么强化关联性导致了比尔的这种行为。他们建立了一种与发脾气
小女孩例子里一样的假设推理+认为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的哭274
行为,于是啥特及其同事着手用一个ABA(实际上是ABAB)设计来
检验这种假设。
首先,需要对因变量——哭作出准确的测量。老师随身带着一
个小计算器,每当比尔哭的时候就按一下键。他们把一次哭定义为;
(a)哭的声音大到在50英尺以外就可以听见,(b)哭声持续5秒或更
长时间。每天放学之后,老师都把哭的总数计算出来。我们也许可
以对“一次哭”的操作性定义找茬子(老师每次听哭声时都得跑到50
荚尺以外吗?)+但是我们假设老师的测量是有效而可靠的。
在A阶段开始时,老师对比尔的哭声表现出了一种正常的注
意。在第一个基线期的10天中,比尔每天哭5至10次。在第一个
B阶段的10天中,老师试图通过不理他的哭声、用注意来奖赏比尔
的适宜反应(如摔倒后不再躺在地上等)来逐步矫正他的行为。如图
9—8所示,哭的次数明显减少。这时我们就完成了这种设计(ABAB)
的AB阶段。但是我们还不能确信,是否比尔在行为上的改善是由
老师对他的强化(注意)所导致的。也许是因为那时他和全班同学能
友好相处,或者在家里,他的父母对他也越来越好。这几个原因或者
其他的原因都可以使其性情得到改善。
为了获得更充分的证据来说明比尔行为的改变是由强化所致,
研究者又使其行为返回到基线水平。由于再次强化哭行为,比尔开
始退回到原来的状态。一开始,当看到比尔快要哭的时候,就用注意
对他进行强化(比如当比尔哭泣、呜咽的时候),当哭又被建立起来275
7883097 qzone qq
㈣试看躺醐 / 319
r‘。
第丸章条件反射s学习f
时,再用注意对其进行保持。如图所示,仅用了四天就恢复到了原来
的水平。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是由于强化而不是其他一些因
素导致了第一个B阶段中哭的终止。最后,因为这是一个治疗情
景,研究者又通过强化适宜行为而重新使比尔的闾题行为得到了改
善(这是第二个B阶段,与第一个相同),在这个阶段里比尔的哭声
又一次终止了。
哭
的
砍
披
圈9…8对比尔——一个幼儿同儿童行为进行控制的ABAB实验设计中,
比尔在四个阶最上的哭趺教。(来自Wo!f和Risley.1971,p 310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没有运用推断统计来证实所得出的结
论。而且,通过对自变量的良好控制和因变量的反复测量,实验条
件之间出现的明显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使得统计推
断略显得多余。ABA小样本设计的使用本身就能够得出强有力
的实验推论。
反向设计的扩展
与标准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一样,小样本实验通常都会产生迁移
效应,这种效应阻碍了反向设计的使用。如果B阶段的治疗措施对
因变量有长期效应,那么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不可能的。而
且,实验者可能也想得到几个在同一自变量或多个白变量作用下的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黠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帮●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被试行为样本。有许多方法可咀解决这一问题,这里仅介绍两种。
罗斯(1978)曾使用过一个被称为ACABCBCB的设计,这里,A
代表基线条件,B和C代表两个不同的自变量。罗斯想知道人工着
色食品对儿童的活动过度有什么影响。选用两个活动过度的8岁女
孩作被试。她们是严格的饮食控制者,采用K…P限制饮食(Fein…
gold,1975),不允许在食物中放人工香料和色素,也不允许含有自然
的水杨酸盐(许多水果和肉食)。费恩戈尔德(Feingojd)采用AB设
计,在无控制组的条件下,对此进行了实验,结果是K…P限制饮食使
活动过度趋于减少。
罗斯在实验设计的A阶段测量了两个女孩在K…P限制饮食作
用下的一般行为表现。B阶段引入了一种不含人工色素的饼干后,
他对该阶段行为的基线水平进行了测量。C阶段引进了我们感兴趣
的自变量——含有黄色素的燕麦饼干。罗斯之所以选取这种人造黄
色素,是因为它在食品的制造中普遍使用,而且还不会改变饼干的味
道和外表(当要求按照颜色对饼干进行归类时·人们无法正确医分出
人工黄色索)。当儿童吃着带有颜色花边的饼干时,他们自己、父母
和观察者都是不知情的。两个女孩在学校里的各种行为表现由几个
不同的观察者作了记录。罗斯所测量的一个因变量是两个女弦离开
她们座位的时间占在校时间的百分比。罗斯发现,在C阶段当她们
吃了一块人工着色的饼干后最爱动。罗斯还注意到实验中不存在安
慰剂效应·也就是说,她们离开座位的时间的百分比在A阶段(没有
吃饼于)和B阶段(吃的是没有着色的饼干)基本上一样。这样,罗
斯就得出结论t人工着色可以使某些孩子插动过度。
多基线设计 276
在罗斯的反向实验设计的扩展中允许实验者考察自变量的多种
水平所产生的不同效应,然而,这种扩展不允许在实验中有较大迁移
效应的自变量。但多基线设计(如图9…9所示)却适合在此类实验中
使用,也就是说,在这种情景中,我们感兴趣的行为不会返回到基线
水平上去(会产生永久性的迁移效应)。
H、
·蒸
83097 qzone qq
供试看期待*询 / 321
。。。。。。。。。。。。。。。。。。。。。。。。。。。。。。J!。。。。。。。。。。。。。。。。。。。。。。。。。。。。。。。。.一
第九章条件反射s学习?
圈9…9多基线设计转廓田
不同的人(被试问)或不同舯行为(被试内)有长短不同的基线期,垂线指出丁自变量
(处理)何时蘸引进。
多基线设计有两大特征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不同的行为(或不
同的被试)在自变量引进之前都有长短不等的基线期,基线期在垂线
的左边,处理期——引进自变量的时期——在垂线的右边。如果在
比尔的案例中(前面讲到过)使用这样一种设计,那么当哭声消失期
出现时,可能会需要一条连续的基线来监视其他不需要的行为出现
(如摔打等),然后,也许过几天,这个消失过程可能会被运用到摔打
行为上。这个假设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如图9…10所示。注意,一般情
况下,当一种行为正在接受处理时,另一种行为却在基线条件下发生
了。如果这种未受处理的行为在自变量引进之前,保持稳定,然后随
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可以认为,是自变量导致了该行为的改
变,而不是一些碰巧在观察期发生变化的其他因素。我们可以猜出,
哭和打一般总是连左一起的,因此,一种行为的处理会影响另一种行
为的发生。如果在比尔的哭声消失时,摔打行为也相应减少的话,我
们就不能把这一行为的变化归因于自变量的作用。这个问题把我们
带到了多基线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特征,见图9…9所示。多基线设计
的第二个特征如图9…9所示,我们可以把多基线设计看成是一个小
样本的被试间设计。与在被试内设计时几种行为被监视不一样,多
基线设计中,在自变量引进之前的不同时期,不同的被试都可能受到
他提
M,
∥润
雕圆
n质
h芷日
黠
吧文
船圉
。频
坞视
81
g程
几千
。主
班川
他业
M专
g理
式心
方学
系大
联范
久师
水京
频北
觏茕◆
芸推
n
L■
TL。 028 8194 2202日址:http: i1747883097 qzone qq…
干课程DS视频图文并茂,音质圆润,提供试看 期待咨询
监视。这种类型的多基线设计,与一般的被试间设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