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9-医灯续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参(去芦,五钱) 当归(酒浸) 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去心) 柏子仁 酸枣仁(各一 
两) 白茯苓(去皮)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五钱) 生地黄(四两) 黄连(酒洗、炒,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灯草、竹叶煎汤下。 
x朱砂安神丸x(见第十九) 
x朱雀丸x(百一) 治心肾不交,心神不定,事多健忘。 
沉香(半两) 茯神(二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小豆大,飞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食后用人参汤下。 
x和剂人参养荣汤x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 
变见诸证,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服此汤,其病悉退。 
白芍药 陈皮 人参 黄 (蜜炙) 桂心 当归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 五 
味子(炒杵) 白茯苓(去皮,各七分半) 远志(去心,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卷六
失血脉证第五十二
属性:诸病失血,脉必见芤。缓小可喜,数大可忧。 
卫行脉外,荣行脉中。凡失血之病,脉中必空,故见芤象。若缓小不足,与病 
相宜,是可喜也。脉数而大,邪盛正衰,且为火象,必烁真阴,诚为大可忧者。 

卷六
瘀血脉证第五十三
属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沉小涩微,反成其害。 
血蓄于内,瘀凝不行。瘀凝则脉大,不行则脉牢,亦因病呈象也。逐之使去, 
巢穴一空,而致新不难矣。(宜桃仁承气汤或丹皮、红花之类。)设脉沉小涩微,是病有余而脉 
反不足,病有物而脉若无物。虽云瘀血,亦不过着于经络。如仲景所云∶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之类。似非瘀蓄于一处者,故脉见如斯。补之有碍,逐之不能,是反成其害也。(宜大黄 虫丸。) 

卷六瘀血脉证第五十三
附方
属性:x仲景桃核承气汤x(见第二十) 
x仲景大黄 虫丸x 结在内者,手足脉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补剂琼玉膏之类服之。 
大黄(十分。古以二钱半为一分。当是二两半,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去皮尖一升) 地黄(十两) 芍药(四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卷六
精浊脉证第五十四
属性:遗精白浊,微涩而弱。火盛阴虚,芤濡洪数。 
肾主藏精,欲后方为施泄。今或念动即出,或无欲自遗,此皆肾虚不能藏摄故 
耳。(宜知柏八味丸、河间秘真丸、猪肚丸之类。)白浊者,小便色白而浊,亦为肾虚胞冷不能厘清 
所致。(宜清心莲子饮、萆 厘清饮之类。)形属精液,证属脱亡,脉安得不微涩而弱也?设见 
芤濡洪数之脉,芤濡固为阴虚,而洪数实因火盛。火盛则精遗,火盛则便浊,似与 
肾之虚、胞之寒而不能藏、不能别者,大径庭矣。临诊可忽乎故?(宜六味丸、导赤散、六一散之类。) 

卷六精浊脉证第五十四
附方
属性:x知柏八味丸x(即六味丸加知母、黄柏) 
x河间秘真丸x 治白淫,小便不止,精气不固。或有余沥,及梦寐阴人通泄。 
龙骨(一两) 大诃子皮(五枚) 缩砂仁(半两) 朱砂(一两,研细、留一分为衣)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温酒、热水任下。不可多服。 
x猪肚丸x 治醉饱后遗精,神效。 
牡蛎( 、另研极细) 白术(各四两) 苦参(三两) 猪肚一具(煮极烂、去油膜、捣如泥) 
上前三味,捣筛极细。同猪肚捣数百杵,令极匀。燥略增肚汁。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不但治遗滑,即劳瘦者,亦能肥也。 
x清心莲子饮x(见第四十九) 
x萆 厘清饮x 治真元不固,不时白浊,或小便频数,凝如膏糊等证。 
益智仁 川萆 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入盐一捻,煎七分。食前温服。一方加茯苓、甘 
草。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x钱氏导赤散x(见第四十九) 
x六一散x(见第四十四) 

卷六
三消脉证第五十五
属性:三消之脉,浮大者生。细小微涩,形脱可惊。 
三消者,上中下也。渴而多饮为上消。《素问》气厥论谓之膈消。(宜金匮猪苓汤、人参 
白虎汤、子和加减三黄丸、凉膈散、酒煮黄连丸、六一散之类。)消谷善饥为中消。《素问》脉 
要精微论谓之消中。(宜酒煮黄连丸、大黄黄连泻心汤、山栀、黄连之类。)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素问》气厥论谓之肺消。饮一溲二,后人又谓之肾消。(宜六味丸、固本丸、知柏八味丸之类。) 
娄全善亦云∶肾消者,饮一溲二。其溲如膏油,即膈消、消中之传变。总不外火烁真阴,津液燥 
竭。自古论之者多矣,惟刘河间、张戴人二论,辞义畅达,最为中綮。兹录于下。 
河间曰∶五脏六腑四肢,皆禀气于脾胃。行其津液,以濡润养之。然消渴之病,本 
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盛故也。治当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 
除肠胃燥热之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 
涩。则病自已矣。况消渴者,因饮食服饵之失宜,肠胃干涸,而气不得宣平;或精 
神过违其度而耗乱之;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 悍,而燥热郁甚之所成 
也。若饮水多而小便多,名曰消渴。若饮食多,不甚渴,小便数而消瘦者,名曰消 
中。若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名曰肾消。一皆以燥热太甚,三焦 
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滞,复多饮于中,终不能浸润于外,荣养百骸,故 
渴不止,小便多出或数溲也。戴人之论,则曰火能消物,燔木则为炭,燔金则为液, 
燔石则为灰,煎海水则为盐,鼎水则干。人之心肾为君火,三焦胆为相火。得其平, 
则烹炼饮食,糟粕去焉。不得其平,则燔灼脏腑,而津液耗焉。夫心火甚于上,为 
膈膜之消;甚于中,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 
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不 
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故知消渴一证,调之而不下, 
则小润小濡,固不能杀炎上之势。下之而不调,亦旋饮旋消,终不能沃膈膜之干。 
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则病已而复作。能从此三者,消渴 
亦不足忧矣。二公此论消渴之因证,可谓既明且悉,不烦再解。但其脉浮大者,尚 
属弥漫宽散。前河间云∶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和而不涩,则病自 
已矣。然非弥漫宽散之气机,不能得此不结、不枯、不涩之病机耳。故云浮大者生。 
若脉细小浮涩,则气血之虚衰枯槁,不言可知。再加身体瘦悴,是谓形脱。即戴人 
所云木为炭、金为液、石为灰、水为盐、鼎水干之义。形气两败,岂直可惊已哉。 

卷六三消脉证第五十五
附方
属性:x金匮猪苓汤x 治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x仲景人参白虎汤x(见第四十三) 
x子和加减三黄丸x 治丹石毒及热渴。以意测度,须大实者方用。 
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 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四两) 黄连( 
春四两,夏七两,秋三两,冬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服一月病愈。 
x和剂凉膈散x(见第十九) 
x和剂酒煮黄连丸x 治伏暑发热,呕吐恶心。并治膈热,解酒毒,浓肠胃。 
黄连(去须,十二两) 好酒(五斤) 
上将黄连以酒煮干,研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热水送下。 
x六一散x(见第四十四) 
x大黄黄连泻心汤x 治太阳病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 
阳血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 者,难治。若色微 
黄,手足温者,易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加黄芩为伊芳尹三黄汤) 
上锉如麻豆,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x六味丸x(见第十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