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9-医灯续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为水物兼有之象。主多痰者,以痰为饮结成形故也。弦则弦直而敛,不能抑 
扬鼓荡,是阳运之力薄,故饮留焉。(宜和剂倍术丸、苓桂术甘汤之类。)以饮较痰,尚未结聚, 
所以弦不似滑之累累替替有物形也。大约气机鼓动属热,滑数是已。敛束属寒,弦 
紧是已。鼓动浮越,风之象也,故浮滑者兼风。(宜青州白丸子、法制半夏、清心牛黄丸、沉香堕痰 
丸、清气化痰丸之类。)动疾沉下,气之郁也,故动滑者兼气。停食于中,则气为食碍,不 
能透达,脉为之短。短则气遏于内,势反成疾。短疾之脉,与滑近似,故滑亦主食 
也。(宜丹溪保和丸之类。)湿为阴邪,留必缓渗,非若阳邪之变动迅疾,故脉亦濡细耳。 
(宜仲景泽泻汤之类。) 

卷五痰病脉证第四十二
附方
属性:x和剂倍术丸x(见第二十二) 
x仲景苓桂术甘汤x(见第十六) 
x和剂青州白丸子x 治男妇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妇人血风。 
半夏(生七两,水浸洗) 南星(生三两) 白附子(生二两) 川乌(生半两,去皮脐) 
上为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粉。如未出者,更以手揉出。如有滓, 
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置瓷盆中,日晒夜露。至晓撇去旧水,别用井水搅, 
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后如玉片。研 
细,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绿豆大,姜汤下二十丸。无时。如瘫痪风,温酒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五丸。 
x法制半夏x 治一切痰嗽,或呕吐冷冻饮料酸水,风痰痰癖,胸膈痞闷,喘促等证。 
半夏(拣大者五斤) 明矾(一斤四两捣碎) 生姜(一斤四两捣碎) 
上三味,用泉水共浸七日,擦去半夏皮,加朴硝二斤八两,换水浸七日。加猪 
牙皂角切片一斤四两,浸七日。此后用泉水,每日一换。至四十九日,捞起晒干 
为末。每用二钱,煎萝卜汤调下。小儿量减之。 
x和剂清心牛黄丸x 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心怔健忘,恍惚去来,头目眩冒, 
胸中烦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愦。又治心气不足,神志不定,惊恐悲忧,虚烦少 
睡,喜怒无时。或发狂癫,神情昏乱。 
白芍药 麦门冬(去心) 黄芩 当归(去苗) 防风(去苗)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桔 
梗芎 白茯苓(去皮)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黄、别研,各一两二钱半) 神曲(研) 
蒲黄(炒) 人参(去芦,各二两半) 羚羊角(屑) 麝香(研) 龙脑(研,各一两) 肉桂(去 
粗皮) 大豆黄卷(碎、炒) 阿胶(碎、炒,各一两七钱半) 白蔹 干姜(炮,各七钱半) 牛 
黄(研,一两二钱) 犀角(屑二两) 雄黄(研飞八钱) 干山药(七两) 甘草(锉炒,五两) 
金箔(一千二百片,内四百片为衣) 大枣(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上除枣、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黄、雄黄、脑、麝外,共为细末,入余药和 
匀。用炼蜜与枣膏为丸。每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温水化下,食后服。 
小儿惊痫,酌量多少,竹叶汤化下。 
x沉香堕痰丸x 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头目昏晕,呕逆恶心,胸膈不快。 
沉香 木香(各二钱) 青皮(去白,二钱半) 半夏曲(二两) 槟榔(大者,三枚,用 
面裹煨熟)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姜汤下。 
x清气化痰丸x 顺气快脾,化痰消食。 
半夏 南星(去皮脐) 皂角(切) 白矾 干姜(各四两) 
上先将白矾等三味,用清水五碗,煎取水三碗。却入半夏二味,浸两日。再煮 
至半夏、南星无白点为度,晒干。 
青皮(去穣) 陈皮 真苏子(炒) 萝卜子(炒、另研) 杏仁(去皮尖、炒、研) 葛根 
神曲(炒) 麦 (炒焦) 山楂(去核) 香附(各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食后茶汤下。 
x丹溪保和丸x(见第十七) 
x仲景泽泻汤x(见第二十二) 

卷五
疟疾脉证第四十三
属性:疟脉自弦。弦数者热,弦迟者寒,代散者折。 
《素问》疟论曰∶夫 疟皆生于风,盖风属木而应春。弦是其本脉,生于风则象 
风,故脉自弦。又疟之作也,邪正交争,或寒而热,热而寒。寒热往来,正邪出入, 
枢主于中。经云∶少阳为枢。少阳亦应乎春,故脉亦当弦。弦而兼数,数为热,是 
知疟之多热也。(多热多汗,宜小柴胡汤,或加知母、石膏、黄连之类。甚则渴欲冷冻饮料,脉数大者, 
宜白虎汤之类。)弦而兼迟,迟为寒,是知疟之多寒也。(热少寒多,甚则厥冷呕逆,宜二陈、姜、桂、 
柴胡、白术、草果之类,虽附子亦不妨用,但宜细审其证,则百发百中矣。)若代止而又散,乃正气虚脱, 
不续不敛之象。邪盛正衰,定主凶折。(此属危殆之证。若欲用药,非大补气血如参 炙甘术附姜桂之 
类,不能挽回于万一者。) 

卷五疟疾脉证第四十三
附方
属性:x仲景小柴胡汤x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 
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此半表半里,寒热往来 
之药也。今用治疟之寒热往来者皆效。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 
前成四两半,加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 
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 
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 
x仲景白虎汤x(加人参名人参白虎汤) 《伤寒论》云∶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 
主之。又云∶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 
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抵表里皆热,在表多汗,非 
闭郁之热;在里渴烦,非入腑坚实之热,转夏为秋之剂也。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卷五
泄泻脉证第四十四
属性:泄泻下利,沉小滑弱。实大浮洪,发热则恶。 
泻痢见于下部,时时惟出,无论因之内外,总属伤阴耗里之虚证。沉小滑弱, 
乃为相宜。(滑乃有余,似乎相反。然喜其有水液,而不因泻痢枯涸耳。大约宜五苓散、平胃散、 
东垣升阳除湿汤、理中汤、五味子散、四神丸、七味白术散。痢则芍药汤、香连丸、益元散、败毒散、 
东垣芍药黄芩汤、和剂真人养脏汤、金匮桃花汤、白头翁汤、和剂参苓白术散,俱当审寒热虚实 
选用之。)若实大浮洪则恶矣。实大与虚反,浮洪与里反。邪盛正衰,不言可喻。再加发热,则阴 
气弥伤,而里气弥耗,不至躁亡不已也。 

卷五泄泻脉证第四十四
附方
属性:x五苓散x(见第十七) 
x平胃散x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 
噫气吞酸,面黄肌瘦,体倦节痛。常自利,常发霍乱、反胃等证。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五斤) 陈皮(三斤二两,去白) 甘草(锉,炒,三十两) 浓朴(去粗皮、 
姜制、炒,三斤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或去姜、枣带热服。空 
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不正之气。 
x东垣升阳除湿汤x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甘草 大麦 面(如胃寒腹鸣者加) 陈皮 猪苓(以上各三分) 泽泻 益智仁 半夏 防风 
神曲 升麻 柴胡 羌活(以上各五分) 苍术(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三大盏,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一盏。去滓,空心服。 
x理中汤x(见第十七) 
x二神丸x 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